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有哪些子账户

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有哪些子账户

时间:2022-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其特点是,基本以年度为周期,平衡是收支数额的对比平衡,是国际收支交易的总平衡。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收支统计数据的来源及商品价格计算的方式在各国不尽相同。例如,进口商品以CIF计价,其中运费和保险费属于劳务方面的支出,这样就会产生重复的项目,结果影响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精确性。

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静态平衡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国际收支既不存在逆差也不存在顺差。其特点是,基本以年度为周期,平衡是收支数额的对比平衡,是国际收支交易的总平衡。动态的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以经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保持其国际收支平衡,使一国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在数量及结构方面均能促进该国经济与社会正常和健康地发展;促使该国货币均衡汇率水平的实现和稳定;使该国外汇储备接近、达到或维持充足或最佳水平。动态平衡的特点是以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需要为基础,即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达到福利最大化的综合政策目标,它不仅以国际收支总平衡为目标,而且也考虑国际收支的结果。

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国际收支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国际收支的平衡与经济发展、汇率的变动、国际储备的多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经济不可或缺的要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经常性账户

经常性账户是本国与外国交往中经常发生的国际收支项目,它反映了一国与他国之间真实资源的转移状况,在整个国际收支中占有主要地位,往往会影响和制约国际收支的其他项目。它包括货物项目、服务项目、收入项目和经常性转移项目四个子项目。

(一)货物项目(Goods Account)

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及非货币黄金。一般商品是指居民向非居民出口或从非居民那里进口的可移动货物;用于加工的货物包括跨越边境运到国外加工的货物的出口以及随之而来的再进口;货物修理包括向非居民提供的或从非居民那里得到的船舶和飞机等的修理活动;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包括非居民在岸上采购的所有货物,如燃料、给养、储备、物资;非货币黄金包括不作为一国货币当局储备资产的所有黄金的进出口。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收支统计数据的来源及商品价格计算的方式在各国不尽相同。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货物进出口统计一律以海关统计为准,商品价格一律按离岸价格(FOB or Free on Board)计算。但实际上有许多国家对出口商品按离岸价格计算,而对进口商品则按到岸价格(CIF or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计算。这两种不同的价格条件,在计算进出口总值时,会产生一定的差额。例如,进口商品以CIF计价,其中运费和保险费属于劳务方面的支出,这样就会产生重复的项目,结果影响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精确性。

(二)服务项目(Service Account)

服务项目是指一个国家对外提供服务或接受服务所发生的收支。由于服务不像货物那样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服务项目又称为无形收支项目(Invisible Trade Account),它包括下列具体项目:

(1)运输通信收支。它包括海陆空运商品和旅客运费的收支。有些国家对于运输工具的修缮费、港湾费与码头的使用费、船舶注册费等均纳入运输收支的项目。通信方面,属于国际电报、电话、电传、卫星通信等服务项目引起的外汇收支都记入劳务项目下。

(2)保险收支。凡本国人向外国保险公司投保,则成为保险费的支出,如外国人向本国保险公司投保,则成为保险费的收入。

(3)旅游收支。它是指本国居民到国外旅游或外国居民到本国旅游而产生的膳费、交通等服务性费用的收支。

(4)其他服务收支。如办公费、专利权使用费、广告宣传费、手续费等项目收支。

目前,劳务收支的重要性日趋突出,不少国家的劳务收支在该国的国际收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的甚至还超出了有形贸易收支。

(三)收入项目(Income Account)

收入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两大类交易:

(1)职工报酬,即支付给非居民工人的工资、薪金和其他福利。

(2)投资收入,包括居民因持有国外金融资产或承担对非居民负债而造成的收入或支出。投资收入包括直接投资收入、证券投资收入和其他形式的投资收入,其中其他形式的投资收入是指其他资本如贷款所产生的利息。应注意的是,资本损益是不作为投资收入记载的,所有由交易引起的现已实现的资本损益都包括在金融项目下面。

(四)经常转移项目(Current Transfer Account)

经常转移属于单方面转移的一类。单方面转移项目是指单方面、无对等的交易,即在国际移动后并不产生归还或偿还问题的一些项目。贷方记录本国从外国取得的单方转移收入,借方记录本国向外国的单方面转移支出。单方面转移包括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其中经常转移放在经常项目里,资本转移放在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资本项目中。经常转移包括所有非资本转移的转移项目,即包括排除下面三项的所有转移:(1)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2)同固定资产收买/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3)债权人不索取回报而取消的债务。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产支付的经常性税收)和其他转移(如工人汇款)。

二、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大量文献中仍然习惯称为资本项目,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与下面介绍的子项目之一资本项目含义不同),它反映一国资产所有权在国际转移的状况,它包括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和金融项目(Financial Account)两大部分。

(一)资本项目

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资本转移的内容在前面已作介绍。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是指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等以及租赁或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

(二)金融项目

金融项目包括了一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交易。根据投资类型或功能分类,金融项目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类。与经常项目不同,金融项目并不按借贷方总额来记录,而是按净额来记入相应的借方和贷方。

1.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

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是投资者对另一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这一永久利益意味着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关系,并且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管理施加着相当大的影响。直接投资在传统上主要采用在国外建立分支企业的形式,目前越来越多的采用购买一定比例的股票的形式来达到,如果是这样的话,一般要求这一比例最低为10%。

2.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

证券投资是指为了取得一笔预期的固定货币收入而进行的投资,它对企业没有发言权。证券投资资本交易包括股票、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如期权)。投资的利息收支记录在经常项目中,本金还款记录在金融项目中。

3.其他投资(Other Investment)

这是一个剩余项目,包括所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或储备资产未包括的金融交易,比如长短期的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及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等。

4.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

储备资产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当局(如中央银行或其他官方机构)持有的储备资产及其对外债权,它包括用作货币的黄金、外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等四个子项目。储备资产项目是一个记录储备变化,而不是流量状况的项目。每年年底,把一个国家金融当局所持有的储备资产与上年年底相比,而后把净差额记入储备资产项目之中。另外,在处理这个项目的符号时,我们会遇到最大的概念上的困难,因为出于平衡整个项目的需要,人为地把储备资产的增加用负号表示,把储备资产的减少用正号表示,恰恰与一般意义上正负号的含义相反。

三、统计差异

国际交易的支付与收入记录是在不同时点完成的且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此这些日后作为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建立依据的记录必定是不完善的。尽管商品贸易在海关那里能得到准确记录,但像咨询这种无形服务的提供则能逃脱检查,而且很多通过电子手段完成的跨国金融交易更难以统计。因此,国际收支设置一个“平衡”借方或贷方的项目,即统计误差。有趣的是资本账户与统计误差的和在数值上约等于经常账户,这表明金融交易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国际收支账户中的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即统计误差的累计值称为总差额(Overall Balance)或官方结算差额(Official Settlement Balance),构成总差额的所有交易都是自发产生的。总差额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缺口的指标,必须通过政府的官方储备交易进行调节。

总差额也是一个国家货币面临贬值或升值压力的指标。如果一个国家持续出现总差额赤字,这个国家最终会消耗完它的国际储备且使本国货币贬值。2000年美国总差额盈余为3亿美元,意味着世界其他国家必须支付3亿美元净额给美国;如果美国总差额为赤字,那么美国则需支付一个等量净额给国外。比如,由于中美贸易统计口径的差异,中方统计的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超过1 000亿美元,而美国方面的对应统计数字接近2 000亿美元。

四、主要国家国际收支的发展趋势

(一)主要国家国际收支的发展趋势

考虑到国际收支被媒体广泛关注,仔细研究几个大国的国际收支趋势是十分重要的。表2-1提供了1982—2000年五个国家(中国、日本、德国、英国以及美国)的经常账户余额(BCA)及资本账户余额(BKA)数据。

表2-1 1982—2000年五个主要国家的经常性账户余额(BCA)与资本账户余额*(BKA)

img11

*资本账户余额包括误差与遗漏。

资料来源: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various issues.

表2-1首先表明美国自从1982年开始出现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及资本账户盈余。显然在这19年中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数量要比其他国家大得多。2000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4 450亿美元。美国的国际收支趋势如图2-1所示。这种情形令一些政客和评论家感叹美国人的生活条件远远超过他们自己的预想。事实上,美国的净国际头寸在1987年成为负值并开始恶化。2000年底,美国的国外债务负担(国外拥有的美国资产与美国拥有的国外资产之差)达到21 880亿美元(以国内和国外投资的重置成本计量)。1986年左右美国被认为是净债权国家,拥有的国外资产比外国拥有的美国资产多350亿美元。

图2-1 1982—2000年美国国际收支趋势图

资料来源: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various issues.

其次,表2-1表明尽管日元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在稳定升值,但日本自1982年末起出现持续的经常账户盈余。可以预计在实现持续的资本账户赤字时,日本在国外股票、证券、商业、不动产艺术品上进行大量投资来实现巨大、持续的经常账户盈余,因此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变成最大的债务国。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已成为日本和它主要贸易伙伴(尤其美国)之间产生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许多人批评日本实行重商主义来实现持续的贸易盈余。

第三,英国与美国一样,它也是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与资本账户盈余并存,但在数额上要比美国小得多。另一方面,德国过去原本一直是经常账户盈余,但从1992年起开始变为赤字。这主要是因为德国的统一需要吸收大量的国内产出来重建东德,从而造成出口的减少。

第四,中国与日本的相同之处是两者在经常账户上都存在国际收支盈余,不同的是中国在资本账户上也出现盈余。例如在1997年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61亿美元。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增加它的官方储备,从而使近年来中国的官方储备增长迅速,1997年时已达到1 430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例已上升到8%,达到600多亿美元,由此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尽管连续多年的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会带来问题,但每个国家不需要每年都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假设一个国家进口经济发展项目所必需的资本货物从而造成贸易赤字,则这种贸易赤字最终会自动调整。因为从长远来看,该国家在这个项目建成后能够增加出口且通过国内替代品来减少进口。相应地,如果贸易赤字是由消费商品造成的,则这种赤字就不会自动调整。因此真正重要的是不平衡的性质和原因。

(二)我国近年来的国际收支概况

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贸易较快发展,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继续扩大,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

1.国际收支主要特点

(1)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继续提高,对外贸易克服了贸易摩擦增多、原材料涨价、汇率风险加大等困难,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4 287亿美元,进口3 48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1%;顺差800亿美元,同比增长47%,创历史新高。

(2)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继续扩大。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投资环境及市场发展前景依然保持对外资较强的吸引力,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为37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出口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3)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汇出有较大增加,处于投资黄金期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入获利回报期,利润汇出有较大增加。2006年上半年,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汇出133亿美元,同比增长74%,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汇出合计38亿美元,占利润汇出总额的29%。

(4)境外证券融资流入增长显著。上半年,国内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吸收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境外上市取得重大进展,国内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意愿上升,境外证券融资增长显著。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156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5)国际收支顺差仍然较大。2006年上半年,国际收支顺差规模为1 305亿美元,同比增长24%,顺差与同期GDP之比达11.5%,比2005年提高1.5个百分点。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 222亿美元。从各组成项目看,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来自货物贸易、经常项目转移、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和贷款等其他投资。

当前,国际收支特别是货物贸易不平衡问题仍较为突出。国际收支大额顺差一方面是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后对外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储蓄大于投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需要内外兼顾,统筹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发展。

2.国际收支运行评价

(1)国际收支运行态势。国际收支交易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上半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1.4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与同期GDP之比达到127%,比2005年上升18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继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

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916亿美元,同比增长36%;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9亿美元,同比增长2%。货物贸易顺差在国际收支总顺差中占比最大,对外汇储备增加额的贡献率达65%。由于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经常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例较上年同期上升了6个百分点,达到70%,是国际收支顺差的主导因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比30%。见表2-2。

表2-2 2001—2006年上半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www.safe.gov.cn/model_safe/tjsj/pic/20061006171402830.pdf(2006年10月)。

(2)国际收支风险评价。国际收支风险是指未来可能引起国际收支较大逆差,进而发生对外支付能力不足和货币危机的各种潜在因素。

从2006年上半年来看,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总体上较为有利。世界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国际贸易规模继续扩大。二是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物价稳定,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三是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来自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项目。这部分交易与实体经济活动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得国际收支发生逆转的风险较低。四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增强我国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以国际上衡量国际收支风险的主要指标观察,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收支在2006年上半年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从进口支付能力看,我国外汇储备相当于16个月的进口额;从债务偿付能力看,2006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的比例为566%,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00%的警戒线。偿债率为3.92%,远低于25%的国际经验标准。

通过上述对我国国际收支的风险评价,我们可以基本得出结论:从短期来看,我国国际收支发生危机的风险较小,但也应注意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中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一旦未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下降,将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贸易顺差较快增长,容易引发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三是虽然当前跨境资本呈净流入态势,一旦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较大动荡,市场预期发生逆转,跨境资本将通过利润汇出、购汇还贷等渠道集中大量流出,加剧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四是国际收支大幅顺差造成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增加本外币政策协调的难度,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