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交领域的主要成就

外交领域的主要成就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政府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中美、中日外交关系的建立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的人民政权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中美建交和关系正常化,是两国关系的重大转折性变化,使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新阶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一边倒”,面对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我国政府实行和平外交政策。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在外交方面不断取得成就。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会上,周恩来总理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这一问题提出新的建议,打破了会议的僵局,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1955年,亚洲独立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亚非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以及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万隆会议

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重新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美、中日外交关系的建立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的人民政权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的武装力量,以缓和中美关系。但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国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美关系在整个五六十年代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订《中美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毛泽东与尼克松会面

1978年12月,中美两国经过艰苦会谈达成了协议,双方同时公布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其主要内容包括:中、美商定自1979年1月1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公报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美建交和关系正常化,是两国关系的重大转折性变化,使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新阶段。

但是,在中美已经建交和关系正常化的情况下,卡特政府又推出《与台湾关系法》,宣称要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这样,台湾问题便一直成为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最主要障碍

1982年8月17日,中美双方经过谈判,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八一七公报》除了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的原则,在售台武器问题上,美国方面承诺:在性能和数量上不超过两国建交以来近几年的水平,逐步减少,并经过一段时间最后解决这个问题。

《上海公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和《八一七公报》这三个文件构成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基石。

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订了中日邦交正常协定,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