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问玉第三十六

问玉第三十六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①?何也?为玉之寡②而珉多欤?”意指过分的精微细密。

【原典】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何也?为玉之寡而珉多欤?”

孔子曰:“非为玉之寡故贵之,珉之多故贱之。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而长,其终则诎然,乐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珪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注释】

①珉(mǐn):似玉的石头。②寡:少。

③栗:坚硬。

④廉:棱角。

⑤清越:乐声清澈激扬。

⑥诎(qū)然:断绝貌。

⑦孚尹:指玉的晶莹光彩。

⑧言念:想念。言为助词。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请问君子以玉少就会觉得它珍贵而珉多就觉得它轻贱,这是为何呢?这是由于玉少而珉多的缘故吗?”

孔子说:“这不是由于玉少就会觉得它珍贵,也不是由于珉多就轻贱它。以前玉的品质与君子的美德相比。玉温润有光泽,像仁;细腻而且坚实,像智;虽然有一定的棱角但是却不伤人,像义;悬垂就下坠,像礼;轻轻地敲击它,发出悠长而清脆的声音,最后戛然而止,像乐;玉的身上虽然有瑕疵但是也掩盖不住它的美好,玉再怎么美好同样也掩盖不住它的瑕疵,像忠;玉的颜色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像信;玉的光气如白色虹霓,像天;玉的精气显现于山川之间,像地;朝聘时用玉制的珪璋单独通达情意,像德;天底下的人好像没有谁对玉不珍视的,像尊重道。《诗经》说:‘每想起那位君子,他温和的如同美玉。’因此君子以玉为贵。”

【原典】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矣;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矣;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矣;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矣;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矣;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矣。”

【注释】

①属辞:指撰写诗文的意思。

②失愚:失:不足,弊病。愚,指愚昧不明,憨直。

③诬:言过其实。

④贼:旧注:“精微之失。”意指过分的精微细密。

⑤乱:乱加褒贬。

【译文】

孔子说:“当到达一个国家,你自然就知道它的教育程度了,那里的百姓敦厚的性情,那是《诗》教化的结果;如果知道远古时期的事情,这是《书》教化的结果;如果有着宽广的心胸,与人和善,这是《乐》教化的结果;如果推测甚微,安静沉详,这是《易》教化的结果;如果恭俭庄敬,这是《礼》教化的结果;如果善于撰写诗文,排比史事,那是《春秋》教化的结果。因此《诗》所教的不足之处在于愚昧不明;《书》里面教的不足之处在于夸大不真实;《乐》里面教的不足之处在于奢侈浪费;《易》里面教的不足之处在于太过于精微细腻;《礼》里面教的不足之处在于苛刻繁琐;《春秋》里面教的不足之处在于胡乱褒贬。假如做人都能够敦厚温和又不愚昧不明,那就比《诗》中教的更加深入了;假如能够做到通达知远又不言过其实,那就比《书》中教的更加深入了;假如能够做到有着广阔的心胸与人和善又能够不奢侈浪费,那就比《乐》中教的更加深入了;如果能做到推测甚微,安静沉详又不太过于精微细腻,那就比《易》中教的更加深入了;如果能做到庄重诚敬又不苛刻繁琐,那就比《礼》中教的更加深入了;如果能做到善于撰写诗文,做事情又不胡乱褒贬,那就比《春秋》中教的更加深入了。

【原典】

“天有四时者,春夏秋冬,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吐纳雷霆,流形庶物,无非教也。清明在躬,气志如神,有物将至,其兆必先。是故天地之教,与圣人相参。其在诗曰:‘嵩高惟岳,峻极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矢其文德,协此四国’,此文王之德也。凡三代之王,必先其令问。诗云:‘明明天子,令问不已,三代之德也。”

【注释】

①流形庶物:指万物。

②峻:高大。

③生甫及申:甫,指周宣王的大臣仲山甫。申,申伯,周宣王的舅父。

④四国:四方的诸侯国。

⑤蕃:藩蓄,屏障。

⑥令:美好。

【译文】

“天有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循环,风雨霜露降临大地,都是有教化意义的;大地负载着生养万物的神气,雷霆在天地间吐纳,万物在天地间生长,都是有教化意义的。圣人有清静光明的品德在身,气朗志远如神,有异人异物将至,必有征兆在先。因此,天地的教化与圣人的教化是互相结合的。这一点在《诗经》中是这样说的:‘高大的山峰是四岳,巍峨高耸接云天。是那四岳降神灵,生下甫申两贤人,是那申侯和甫侯,才是周朝的中坚。’‘诸侯以他为屏障,四方以他为垣墙’这也指文王武王的品德。‘广施德政于万民,协和四方天下安’,这是文王的德行。凡是三代的君王,必定是先有好的名声。《诗经》说:‘那些圣明的天子,美好的名声永流传。’这就是三代的德行。”

【原典】

子张问圣人之所以教。

孔子曰:“师乎,吾语汝,圣人明于礼乐,举而措之而已。”

子张又问,孔子曰:“师,尔以为必布几筵,揖让升降,酌献酬酢,然后谓之礼乎?尔以必行缀兆,执羽钥,作钟鼓,然后谓之乐乎?言而可履,礼也;行而可乐,乐也。缀知劣反乐上音洛下音岳圣人力此二者,以躬己南面,是故天下太平,万民顺伏,百官承事,上下有礼也。夫礼之所以兴,众之所以治也;礼之所以废,众之所以乱也。目巧之室,则有隩阼。席则有上下,车则有左右,行则并,立则有列序,古之义也。室而无隩阼,则乱于堂室矣;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车而无左右,则乱于车上矣;行而无并随,则乱于阶涂矣;列而无次序,则乱于着矣。昔者明王圣人,辩贵贱长幼,正男女内外,序亲疏远近,而莫敢相踰越者,皆由此涂出也。”

【注释】

①子张:字子张,孔子弟子。

②师:指子张。

③缀(zhuì)兆:指演员的行列位置。

④目巧之室:用目力测量建造的房屋。

⑤并:并列,并行。

⑥随:相随,随行。

⑦着:站立的位置。

【译文】

子张向孔子询问圣人是怎样教化天下的。孔子说:“师啊,我告诉你。圣人通晓礼乐,把它们运用到政事上而已。”子张没理解,又问了一通。孔子说:“师,你以为一定要摆下案几,铺下筵席,揖让行礼,升阶降阶,把酒献酬回敬,那才叫做礼吗?你以为一定要在舞列中鸣钟击鼓那才叫做乐吗?说了而能履行,就是礼;履行了而感到快乐,就是乐。圣人致力于礼乐这两项,站在面向南的天子之位,这样天下就太平了。万民顺从听命,百官奉行职责,这是因为上下都遵循礼的缘故。礼乐能够兴盛,民众就能够得到治理;礼乐如果废弛,民众就会大乱。用目力测量建造的房屋,也必定会有堂和阶。席位则有上下,车位则有左右,行走则有并行和随行,站立则有队列顺序,这是自古的道理。建造房屋而没有堂和阶,堂和室就分不清了;坐席没有上下,席次就混乱了;车位没有左右,车上就混乱了;行走没有并行随行,路途台阶上就乱了;站立没有次序,位置就乱了。从前,帝王和圣人分辨贵贱长幼,规定男女内外的礼仪,亲疏远近的次序,没有人敢超规越分,都是从这个道理出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