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石油美元体系的最终确立时间

石油美元体系的最终确立时间

时间:2022-02-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双挂钩原则”也被视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之一。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国际清算同盟计划

凯恩斯计划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是从英国负有巨额外债、国际收支发生严重危机以及黄金外汇储备陷于枯竭的情况出发,按照西方银行融通短期资金的原则而提出的,其要点为:建立一个扮演世界中央银行角色的国际清算同盟;各会员国中央银行在“同盟”开立往来账户,各国官方对外债权债务通过该账户进行清算;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将其盈余存入账户,如果发生逆差,可按规定的份额向“同盟”申请透支或提存;各国在“同盟”账户的记账单位为“班科”(Bancor),“班科”以黄金计值,“同盟”可调整其价值,会员国可用黄金换取“班科”,但不可用“班科”换取黄金;各国货币以“班科”标价,非经“同盟”理事会批准不得变更;各会员国在“同盟”的份额,按照战前3年进出口贸易平均额的75%来计算;“同盟”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理事会议在英国和美国轮流举行。凯恩斯计划实际上主张恢复多边清算,取消双边结算;但不主张干涉英镑区。此外,它还特别强调,设立清算同盟的目的是代替黄金作为结算的支配因素。凯恩斯表现出明显的维护英国利益的立场,关于“同盟”总部与理事会会议地址的规定更暴露出英国企图同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的意图。

2.怀特计划

美国以其作为国际上最大的债权国、国际收支具有大量顺差、拥有巨额黄金外汇储备等有利条件出发而提出“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该计划规定:

(1)基金至少为50亿美元,由会员国按照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以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

(2)基金的任务是:①促使会员国实行“稳定货币的汇率”。基金规定使用的货币单位为“优尼它”(Unita),每个“优尼它”等于10美元,可同黄金相互兑换,也可在会员国之间转移,会员国货币都要与“优尼它”保持固定比价关系,不经基金会员国3/4的投票权通过,会员国货币不得贬值,从而保持汇率稳定;②取消外汇管制、双边结算和复汇率等歧视性措施。

(3)会员国的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用较为复杂的手续,按一定的苛刻条件,向“基金”购买一定数量的外汇。

(4)基金的管理由会员国投票决定,会员国基本投票权的大小取决于其份额的大小。

(5)基金的办事机构设在拥有最多份额的国家。可见,美国企图由它来控制“联合国国际平准基金”,通过“基金”迫使其他会员国的货币钉住美元,剥夺其他国家货币贬值的自主权,解除其他国家的外汇管制,为美国的对外扩张与建立美元霸权扫清道路。

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提出后,英、美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双边谈判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由于英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不及美国,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基本反映怀特计划的“关于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的专家共同声明”(Joint Statement by Expert on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这时,美国认为时机已经成熟,遂于同年5月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代表举行“布雷顿森林会议”(Bretton Woods Conference),经过三周的激烈讨论,于同年7月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确立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以作为国际协议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该体系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在1936年实行“三国货币协定”以前,由于缺乏协商的机构或程序,国际货币关系受到极大的破坏。在战后年代,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所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国际协商与合作提供了适当的场所。虽然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操纵和控制着基金组织,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远远没有获得应有的权力和地位,但在国际货币关系中也确实出现了国际协商与合作的一面。基金组织是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中心,具有一定的任务和权力,它对会员国融通资金,以稳定外汇市场,扩大国际贸易。基金组织的各项规定,构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纪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国际金融与外汇交易的秩序。

2.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协定》确认了美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规定的美元对黄金的官价,即要求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一个黄金官价,即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美国政府承担其他国家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外汇随时向美国按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这样的规定等于规定了美元直接同黄金挂钩,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另外,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间接与黄金挂钩,进而决定各会员国货币彼此之间的评价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双挂钩原则”。“双挂钩原则”也被视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之一。

3.确立了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机制

通过IMF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根据《协定》规定,设立普通贷款账户,向会员国提供贷款,用于会员国弥补经常项目收支暂时存在的赤字。会员国在需要国际储备时,可用本国货币向IMF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将来在规定的期限内以用黄金或外汇购回本币的方式偿还所借款项,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就越多,普通资金账户是IMF最基本的贷款,它只限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此外,《协定》还规定了顺差国也有调节国际收支的责任,这主要体现在《协定》的“稀缺货币”(Scarce Currency)条款上。

4.规定了“稀缺货币”条款

当一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大量顺差时,逆差国对顺差国货币的需求将明显、持续增长,并向基金组织借取该种货币。这就会使这种货币在基金组织的库存急剧下降。当库存下降到该会员国份额的75%以下时,基金组织可将该会员国货币宣布为“稀缺货币”,并按逆差国的需要进行限额分配,逆差国也有权对“稀缺货币”采取临时的兑换限制措施。这样,“稀缺货币”发行国的出口贸易就可能受到影响,从而迫使其采取调节国际收支的措施。这一条款旨在建立顺差国和逆差国共同调节的责任。但是“稀缺货币”条款不可能真正实施,因为条款中还同时规定,基金组织在解决“稀缺货币”而确定应采取的办法时,要有“稀缺货币”国家的代表参加。

5.取消了歧视性的货币措施

《协定》第八条规定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要在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但有三种特殊情况除外:①货币兑换性只适用于国际贸易中的经常项目,对经常项目的交易,不容许各国政府限制外汇的买卖,但容许对资本项目的交易采取管制措施;②《协定》第十条规定允许会员国采取过渡性安排,推迟履行货币可兑换性的义务;③会员国有权对“稀缺货币”采取临时性的兑换限制。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对战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上是以黄金为基础,黄金仍发挥着世界货币的作用。但美元处于“关键货币”(Key Currency)的地位,是最主要的一种国际储备货币,它等同于黄金,可作为黄金的补充,国际储备能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在战后黄金产量增长停滞的情形下,美元的供应可以弥补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际储备的短缺问题。

(2)为稳定国际金融和扩大国际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该体系规定的实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汇率的波动受到严格约束。相对稳定的汇率安排,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通。

(3)实施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便利了国际经济活动的开展和各会员国执行独立的经济政策。

(4)提供了磋商和协调国际货币事务的机构(IMF)。IMF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建立多边支付体系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对会员国提供各种类型的短期和中期贷款,可以暂时缓和会员国国际收支逆差所造成的问题,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总之,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是战后国际货币合作一个比较成功的事例,它为稳定国际金融和扩大国际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对战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事实上,该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首先,美元享有特殊地位,导致美国货币政策对各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美元是主要的储备资产,享有“纸黄金”之称,美国就可以利用美元直接对外投资,购买外国企业,或利用美元弥补国际收支赤字;而各国货币又都是钉住美元,对美元存在着依附关系,美国货币金融当局的一举一动都将波及整个世界金融领域,从而导致世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其次,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经济学界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即基准货币国家——美国的国际收支无论是出现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这一国际货币体系带来困难,因为在这一体系之下,各国国际储备的供应主要来自美元,要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就只能靠美国国际收支的长期逆差来实现。但矛盾的是,如果美国国际收支长期逆差,则又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从而引起“美元危机”。而如果美国长期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则其他国家所需的美元就无从得到,这样就会阻断国际储备的供应,导致国际偿债力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它也是这一体系不稳定的根源,因而这一体系逃不脱最终走向崩溃的命运。

最后,汇率机制缺乏弹性,导致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失灵。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分强调汇率的稳定,各国不能利用汇率的变动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而只能消极地实行外汇管制,或放弃稳定国内经济的政策目标。前者必然阻碍贸易的发展,而后者则违反了稳定和发展本国经济的原则,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可见,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不利于各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是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赖以存在的两大支柱。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上述种种缺陷不断地动摇了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的基础,从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陷入崩溃的境地。

2.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过程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过程也就是美元危机及其拯救过程。大规模的美元危机最早爆发于1960年,之后在1968年、1971年、1973年又多次爆发。这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危机在爆发后,美国与其他国家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都先后采取了许多措施来维持该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主要措施如表3-2。

表3-2 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措施

续 表

尽管各国以及IMF采取了上述诸多措施,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于本身存在着制度性的缺陷,在1973年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完全丧失,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