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财务指标法

财务指标法

时间:2022-1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而言,财务指标法比超常收益法考察的时间区域长,至少是以资产重组年度末的报表数据为依据,能从较长的时间跨度上考察公司重组后盈利能力的变化情况。财务指标法的不足表现在:第一,传统财务指标的计算过分关注资金的盈利水平,没有考虑资金的成本,没有扣除公司股本资本的成本。

二、财务指标法

这一方法是把重组前后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看是否得到改善来评价重组企业的绩效,即根据发生资产重组事件的上市公司公告的年报、中报的主要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来衡量公司重组前后的经营收益是否有改善。一般而言,财务指标法比超常收益法考察的时间区域长,至少是以资产重组年度末的报表数据为依据,能从较长的时间跨度上考察公司重组后盈利能力的变化情况。一般财务指标法主要选择如下指标作为评价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指标:(1)能够直接体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2)能够直接体现偿债能力的股东权益比率、流动比率;(3)能够直接体现资产管理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盈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从动因上看,追求利润是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根本动因之一,上市公司希望通过资产重组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或摆脱亏损的困境。因此,资产重组的效果首先应看公司的业绩改善情况。设立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三个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营业务是上市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上市公司重点发展方向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主营业务利润率越大,则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就越强,净资产收益率则反映上市公司股东投资报酬的大小,其值越大,上市公司净资产的获利能力就越大,而每股收益反映了普通股的盈利水平,也是广大投资者关心的指标。经营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债务结构应该比较好,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都比较强。企业为保证正常运转需要保持充分的偿债能力。过高的负债比率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进而影响企业进一步举债的能力,但若资产的流动性过低又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此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后,资产质量的提高应表现为公司的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较资产重组前有显著性提高。可用股东权益率和流动比率来分别反映上市公司的长、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高,表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强,但过高则可能形成资金浪费,学术界一般认为2∶1比较适当,但一般视企业的性质而定,成长性的企业这个比率可能会高一点。

上市公司经过资产重组后,资产质量的提高同时表现在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的提高。因为上市公司若想通过资产重组使企业业绩有实质性的提高,获得长期的盈利能力,就要求资产质量有所改善,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反映了上市公司在资产方面管理的绩效。用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这三个指标来反映企业在资产方面的管理能力。指标值越大,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就越强。综上所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表

财务指标法的不足表现在:第一,传统财务指标的计算过分关注资金的盈利水平,没有考虑资金的成本,没有扣除公司股本资本的成本。上市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投资价值最大化,这就要求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必须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公司每年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等于收入扣除全部成本和费用后的剩余。而传统指标在计算时没有扣除股本资本的成本,导致成本的计算不完全,因此单纯根据传统指标无法准确计算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的数量,结果是采用传统指标衡量绩效的公司在追求传统财务指标最大化的同时,可能会偏离“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目标。

第二,传统财务指标对公司资本和利润的反映存在部分失真。传统指标都是根据会计报表信息直接计算出来,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各国的会计准则为依据,有关研究显示,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对公司真实情况的反映存在部分失真,主要表现在根据会计准则中的稳健性原则编制的报表低估了公司的业绩。稳健性原则要求公司确认收入和费用时尽可能地采取保守的态度,尽量多确认费用少确认收入,这样就有可能低估公司的资本和利润。会计准则从债权人和监管者的角度出发,要求公司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遵循稳健性的原则,这一点无可厚非,但站在公司股东和管理人员的角度,则需要更精确、更客观地衡量公司的真实绩效。无论是低估资本还是低估利润,都可能使经营者的行为发生畸变,使他们偏离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正确方向。

(此文发表在2005年第4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