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劳动者的贫困化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劳动者的贫困化

时间:2022-11-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正是从资本积累对劳动者命运的影响所作的详尽考察中,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这就是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基本内容。劳动者的绝对贫困化指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者的生活状况有时候会出现绝对的恶化。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为了缓和资本积累带来的社会矛盾,官方会规定“贫困线”,即维持极低的消费水平的生活费用。全年共有156万人年收入只达到贫困线的一半,占贫困人口的41.8%。[17]劳动者的相对贫困化。

四、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劳动者的贫困化

1.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一方面,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劳动者却没有工作保证,失业人数不断增加,许多人陷于待救济的贫困境地。马克思正是从资本积累对劳动者命运的影响所作的详尽考察中,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他指出:“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的劳动折磨成正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困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13]这段话包含三层意思:(1)资本的数量越多,资本积累的规模就越大,从而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2)产业后备军越大,经常的失业人口也越多,工人失业时,虽然不受劳动折磨了,却陷入了贫困的境地;(3)产业的后备军越大,需要救济的贫民就相应越多。这就是说,资本积累包含两极相反的积累:一极是财富作为资本在资本家手里的积累;另一极则是创造这些财富的劳动者的贫困的积累。这就是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基本内容。

2.劳动者的贫困化

劳动者的贫困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理解: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1)劳动者的绝对贫困化指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者的生活状况有时候会出现绝对的恶化。也就是说,有时会出现工人的生活状况,这个时期比不上前一个时期,表现出绝对的下降。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经济危机或者战争时期。绝对贫困化的具体表现有:其一,失业和半失业人口增加。经济危机爆发时各市场经济国家失业人数大量增加。例如,2007年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失业人数都有明显上升。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报告显示,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1月美国失业人数达到59.8万人,创下1974年单月失业人数最高纪录;整体失业率达到7.6%,创下199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14]新华网 巴黎2009年11月26日电,法国经济财政与就业部当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9月法国失业率已达到9.8%,10月失业人数增加到了263万人,同比增加25%。[15]据新华网伦敦1月21日电,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英国2008年12月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增加7.79万人,使该国失业大军增加到191万人,失业率6.1%,达到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6]其二,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时会出现下降的情况。这是因为在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房租、医药费用不断上涨,而货币工资并未相应提高,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大批工人失业,工资被压低的情况下,都不可避免地引起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例如,美国在“二战”后到1991年,共发生过9次经济危机,除1948~1949年的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外,其余各次,工人的实际工资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了。其中1968~1970年的那次危机,下降幅度更大,达到了11%。其三,大量的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为了缓和资本积累带来的社会矛盾,官方会规定“贫困线”,即维持极低的消费水平的生活费用。例如,2008年美国除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之外的48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联邦贫困线:

表4-1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8年8月公布的统计数字,2007年,美国的贫困率为12.5%,贫困人口3730万人,比2006年3650万人多出80万人,其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18岁以下儿童达到18%,高于2006年的17.4%,(注37)陷入贫困的家庭占9.8%,达760万户。全年共有156万人年收入只达到贫困线的一半,占贫困人口的41.8%。纽约市有2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7]

(2)劳动者的相对贫困化。指在市场经济国家的全部国民收入中,劳动者工资收入所占比重日益相对下降。例如,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占该部门所创造的国民收入的比重,1974年为50%,1954年为47.4%,1963年为43.4%,1973年为41.8%,下降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

尽管当代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工人的生活状况,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这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进一步社会化和专业化,许多新兴部门相继出现,第三产业飞速发展,能够较多地吸引劳动力;农业生产趋于稳定,个体农民破产游离到城市的过程趋于结束;新兴产业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资本分散延缓了资本的集中;工会力量的壮大增强了工人与资本家的对抗程度;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社会的稳定,被迫在推行福利制度的同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安排就业。这些情况成为了抑制相对过剩人口扩大的重要因素。但是,资本家通过资本积累从而占有巨额社会财富并与工人贫困的对立,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由于资本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首先,生产资料的使用进一步社会化,许多人共同劳动,使用庞大的机器体系;其次,生产过程进一步社会化,社会生产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协作关系越来越密切;再次,劳动产品进一步社会化,产品成为许多人共同协作生产的社会产品;最后,狭小的、分散的、封闭的地方市场逐渐汇合成为巨大的、统一的、开放的国内市场,并进而突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形成和发展为世界市场

基本概念

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 资本积聚 资本集中

资本技术构成 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 相对过剩人口

绝对贫困化 相对贫困化

思考题

1.分析简单再生产的意义。

2.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原因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3.用当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并购的案例,分析个别资本增大的方式。

4.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积累的产物,而且是资本雇佣劳动生产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5.什么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如何理解劳动者的贫困化?

【注释】

[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9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23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25页。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27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28页。

[7]案例来源:http://www.mysteel.com/equ/xqsd/2009/12/17/103600,2164829.html

[8]资料来源:http://www.mysteel.com/equ/xqsd/2009/12/17/103600,2164829.html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01页。

[10]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090922/1266528.shtml

[11]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080121/15101948610.shtml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7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9月版。

[13]《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42页。

[14]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2/07/content_10777405.htm

[15]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1/22/content_10702000.htm

[16]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1/22/content_10702000.htm

[17]《新华社》:(授权发布)200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http://www.shmtu.edu.cn/notes/mgrqjl2008.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