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影响沿海蝗区演变的主要因素

影响沿海蝗区演变的主要因素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土壤改良 土壤的含盐量也是影响沿海蝗区飞蝗发生的主要因素。沧州、唐山的沿海蝗区,通过建盐场,形成大面积的飞蝗非适生区,使沿海蝗区得到了改造。实践证明,当蝗区的植被条件得到根本改变,则飞蝗发生受到抑制,蝗区面积会大大减少。4.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是影响沿海蝗区飞蝗发生最重要的因素。唐山市沿海蝗区反弹最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稻田改旱田,由于持续干旱,加之耕作粗放,大面积改造后的农田再度变为蝗区。

1.水利设施 水利设施是通过改变蝗区的生态条件,实现改造蝗区的基础工作。1960~1968年在党中央 “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下,通过修建水库,挖排水渠,增加蓄水,稳定水位,使宜蝗区面积大大压缩。先后在沧州东部沿海地带修建了南大港水库和杨埕水库,20世纪90年代在黄骅又修建了李官庄水库。但是由于水库水位不稳定和季节性排水,在水库周边形成积脱水的交替区域,形成了飞蝗的新的发生区,加上水库内的地势高洼不平、地形复杂,一些原始高地成为飞蝗滋生地,成为近年来最难控制的区域。

2.土壤改良 土壤的含盐量也是影响沿海蝗区飞蝗发生的主要因素。飞蝗一般在含盐量0.2%~1%的土壤中都能产卵,但产卵数量常随土壤盐分的增加而下降。通常情况下,东亚飞蝗多选择含盐量的0.5%以下的土壤产卵,当土壤含盐量超过1%以上时,则不适宜飞蝗产卵。含盐量高于2%时,一般情况下飞蝗很少产卵。黄骅市植保站试验观察,4月份在土壤含盐量0.4%的苇洼中蝗卵死亡率为1.3%,而在含盐量为2.6%的地方蝗卵死亡率达38%。发育到中期的蝗卵在含盐量超过4.0%的土壤中,蝗卵即停止发育而死亡;含盐量在3%~4%之间,有少数蝗卵能完成发育,蝗蝻孵化出土率仅为1%,但发育初期及末期的则全部死亡;2002年南大港水库东部3场含盐量在0.4%左右蝗卵密度5~8块/m2,5~7月份只见蝗蝻出土,但一般3龄前就死亡了。黄骅盐场盐池外围1000m的范围内,7~8月份土壤含盐量都在0.7%以上,其他时间均超过2.0%,不适宜蝗虫发生。多数内涝、河田,丧失了飞蝗发生原有的有利生态条件。沧州、唐山的沿海蝗区,通过建盐场,形成大面积的飞蝗非适生区,使沿海蝗区得到了改造。

3.植被条件 蝗区的植被状况也是影响飞蝗发生的主要因素。飞蝗喜食禾本科植物且多选择植被覆盖度为50%以下的地方产卵。所以,在芦苇茂密长势良好时不利于飞蝗发生。通过种植飞蝗不喜食的作物如棉花、花生、绿豆、烟草、瓜和薯等也不利于飞蝗发生。实践证明,当蝗区的植被条件得到根本改变,则飞蝗发生受到抑制,蝗区面积会大大减少。

4.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是影响沿海蝗区飞蝗发生最重要的因素。1995年来蝗区面积的反弹,与1997年来的持续干旱有直接关系。唐山市沿海蝗区反弹最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稻田改旱田,由于持续干旱,加之耕作粗放,大面积改造后的农田再度变为蝗区。沿海苇滩是稳定的蝗区,但飞蝗发生的轻重主要受水旱条件的影响,丰水的年份芦苇长势茂盛,植被覆盖度高,而且地表常有积水,能有效抑制飞蝗发生。反之,遇干旱年份,芦苇长势差,植被覆盖度低,苇洼脱水,有利飞蝗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