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对策分析

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对策分析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现有节水灌溉项目中所用设备、技术都是依赖国外或区外,区内相关科研滞后,对于宁夏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影响较大。

根据对宁夏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存在的问题、典型区域内发展节水灌溉所取得的成效来看,影响宁夏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的因素在于:①政府层面,包括资金投入、政策法规宏观规划等;②社会层面,包括企业投资、科技投入、人力资源、土地集约化等;③管理层面,包括科技服务人员素质与地方领导干部思想;④农户层面,包括农户对节水灌溉接受度、技术应用能力;⑤生态层面,主要指农业节水灌溉改变原有水文循环模式,转变了生态环境中媒介与介质关系。因此,宁夏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必须解决资金投入、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科技投入、思想建设、培训建设、生态建设7个方面的问题,才能保障宁夏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

一、增设农业节水灌溉专项资金

政府资金补贴是激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关键因素。政府在帮助农户将节水灌溉主体工程建设完毕,且农户对灌溉技术认可后,自己便会积极主动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充分发挥政府硬件投入和政策引导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多元化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的节水农业投入体系,稳定投资渠道,改革和完善投资使用管理政策,提高投资效益。凡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高,经济效益偏低的项目,以国家投入为主,为大田密植型作物栽培农户提供2~3年滴灌带补助,为节水灌溉项目区农户提供专用化肥补助。凡是经济效益较高,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的,可采用小额贷款,鼓励企业与农民投资。具体有:一是建立区级农业节水建设专项资金;二是通过财政发放农业贷款对农业节水灌溉项目给予支持;三是农民投劳采取自愿原则;四是加强投资项目的审批制度;五是应对从事节水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的企业给予必要的税费减免,激发创办和发展节水产业的积极性。

二、完善资源利用监督与奖罚机制

实行节水有奖励,浪费受处罚机制,形成梯度水价。制定农业灌溉水价为梯度水价。当灌溉量在某一梯度内实行平价水(更加节约水量的区域政府予以奖励,以化肥等生产资料补贴),高于某一梯度实行高价水(极大浪费水资源的予以行政、引水时间与量限制)。这种措施的实施,从根本上树立了农户自觉监督灌溉量的体制,促进农户积极主动学习测量水量、掌握节水灌溉技术等。形成农户层监督、管理层规划、政府部门扶持的体制。

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政策,保护企业效益与权力,保障农民利益增长。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引领与建设,龙头企业的投资往往需要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对于经营农业发展的企业,最根本的需求是土地政策的适宜性。因此,设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实行流转期内中央实行的农业补贴归企业所有;企业在原有土地流转费用的基础上,每年按照效益的增长比例,增加土地流转费用;确保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就业问题,保障土地流转农民的基本生活来源。

建立技术服务监督制度。制度是保障项目发挥效益的后盾,起到监督、指导作用。对于社会基层,构建节水灌溉与领导干部业绩挂钩机制。对于农业种植龙头企业,要完善龙头企业节水灌溉实施制度,监督与扶持企业加强节水灌溉建设。

三、建立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现代节水农业不应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问题,还应是农学、植物生理、土壤化学、环境与气象、农业工程、农业信息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技术体系,是土、肥、水、光、温综合协调配合,高产农艺技术、高效灌溉技术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不仅仅为农民修建一项工程或提供设备产品,更重要的应是为农民提供整体科技服务,加大节水农业科技含量。首先,要稳定和健全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增设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体系,确保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经费以及推广工作条件。农技推广部门要转变工作思路,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加强公益性服务功能,加强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充分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种形式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其次,要加强节水农业信息网建设。按期向农民提供气象信息,旱情信息,土壤墒情信息,灌溉水信息,企业产品信息和节水技术信息等。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农民体系信息应用服务,提高节水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第三,要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向农民展示新技术、新产品。国家各类农业投资项目,要列出专项,支持基础农技组织办好综合科技示范场,进行综合节水农业技术组装,并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筛选节水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提供长期培训场所,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加强科技投入力度

从现有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运行情况来看,大多处于为节水而节水阶段,没有将工程节水、农业节水和生物节水结合起来。同时,现有节水灌溉项目中所用设备、技术都是依赖国外或区外,区内相关科研滞后,对于宁夏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影响较大。首先,从理论基础出发,加大研究与应用植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与非充分灌溉技术,诱导作物生理节水潜力及降低作物耗水系数,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的控制参数和节水条件下作物生产的可视化模型;加大对作物需水信息的采集与对精量控制灌溉技术的投入力度;建立不同地区不同作物节水灌溉施肥制度;完善喷、滴灌等灌溉技术专用肥研发与应用;最终构建宁夏不同地区的节水综合技术体系和相关指标体系。其次,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专项资金,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快节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加速研究和开发一批先进适用、简便经济的抗旱保水剂、节水灌溉设备等技术产品。第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大力推进科研、推广和教学单位与企业的一体化发展,产研结合,优势互补。建设企业、科研院所等广泛参与,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站,负责对高效节水灌溉增产增效及灌溉水利用率的观测、分析与研究,对当地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相关规划、设计、施工、材料设备选择等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及时收集宁夏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需求,组织专家开展对口支援。

五、加强节水灌溉思想转变建设

首先,在认识上,要由“节水论节水”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上转变,把提高农业节水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其次,在布局上,要注重灌区节水和旱区节水并重,要充分利用降水,提高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加快旱区发展,注重三大措施相结合;第三,在重点上,由注重源头节水、渠道节水向源头节水、渠道节水、田间节水并重转变,加大田间节水工作力度;第四,在模式上,由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转变,应地、应时、应作物制宜,采取不同的节水模式,建立符合宁夏区情的农业节水灌溉发展体系。

六、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项目区所在辖区内领导干部、农业(水利)技术人员、灌溉管理人员、农民是项目运行的直接参与者。在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时,要保证地方领导干部对技术的了解和接受,农业(水利)技术人员对于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要熟练,工程操作人员对节水灌溉系统要会操作维修,农民要掌握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能力。政府要加大培训与指导力度,保障项目管理层中各个级别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宣传措施:一是在新闻媒体上宣传节水灌溉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二是各市县农技推广服务部门举办多层次多场次的现场培训与指导,讲授作物栽培、灌溉技术、管理技术等,下发技术手册和明白纸等;三是每年组织市县、乡镇一级的管理人员学习节水灌溉理论与应用知识,强化思想建设。

七、构建节水灌溉与生态和谐发展模式

节水灌溉的实质是降低灌溉用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无效损耗,围绕节水灌溉的实质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构成节水灌溉的技术体系,包括从水源到田间入水口的输水环节的节水技术、从田间入水口到作物根系的灌水环节的节水技术,以及作物吸收利用根系层土壤水分的耗水环节的节水技术。此技术体系中的每个环节,都参与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土壤盐分积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径流量、湖泊补给量与污染负荷等。因此,开展与生态环境效应相一致的节水农田水管理研究极具紧迫性、现实性和必要性,构建完善的农业节水灌溉与区域生态和谐发展指标体系,对于保证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