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地小麦亩产精准量化栽培技术规程

水地小麦亩产精准量化栽培技术规程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规程规定了西安市水地小麦亩产650kg精准量化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用、精细整地、精准施肥、节水灌溉,以及合理密植、半精量播种、量化管理、收获与贮藏等技术环节。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应增加磷肥施用量。②大力推广化肥深施及氮肥后移技术。若小麦播种时低于这两个指标,则为底墒不足,应灌水造墒。如遇墒情较差、因灾延误播期及整地质量较差等,可适当增加播种量。

(一)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西安市水地小麦亩产650kg精准量化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用、精细整地、精准施肥、节水灌溉,以及合理密植、半精量播种、量化管理、收获与贮藏等技术环节。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西安地区水地冬小麦生产。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版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851—2004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686—2003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三)术语与定义

小麦高产的精准量化管理技术就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根据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综合运用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有利因素的作用,克服或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协调环境条件与小麦生育的关系,保证麦苗齐、匀、全、壮、足,群、个体协调发展,穗、粒、重三因素合理,最终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益的生产目的。小麦高产精准量化管理技术包括精细整地、精准施肥、节水灌溉,以及合理密植、半精量播种、量化管理、适时收获与贮藏等。

(四)产地要求

地势平坦,耕作层深厚肥沃,土体结构良好,无明显障碍因子。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1.2%,全氮(N)≥0.08%,速效磷(P2O5)≥15mg/kg,速效钾(K2O)≥100mg/kg。

(五)品种选择

西安地区适宜种植强筋和中筋品种,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种植弱春性品种应严格控制播期。适宜西安地区推广的品种主要以西农979、小偃22、西农889、阎麦9710、阎麦8911为主,示范推广兴民218、豫麦49-198、中麦895、西农3517等。

(六)主要生育期指标和产量结构指标

1.各主要生育期壮苗指标

(1)越冬期:幼穗分化进入单棱期至二棱初期,主茎叶龄6~7叶,单株分蘖3~5个,单株次生根8~10条,分蘖缺位率低于15%。

(2)返青期: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末期,主茎叶龄6叶1心或7叶1心,单株分蘖6个以上,次生根10条以上。

(3)拔节期:幼穗分化至药隔分化期,主茎叶龄9~10叶,节间总长度5~8cm。

各生育期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

2.群体动态指标

亩基本苗18万~20万,越冬期群体75万~80万,春季最高群体不超过100万,成熟期亩成穗45万~55万。

3.产量结构指标

多穗型品种亩成穗数47万~55万,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0g以上;大穗型品种亩成穗数35万~40万,穗粒数42粒以上,千粒重45g以上。

4.各生育时期田间管理目标

(1)冬前及越冬期管理目标:在苗全苗匀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

(2)返青至抽穗期管理目标: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促弱控旺转壮,及时防治病虫草害,保苗稳健生长,构建高质量群体,培育壮秆大穗。

(3)抽穗至成熟期管理目标:养根护叶,延缓植株衰老,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七)播种精准量化技术

1.播前准备

1)精选种子

播前要精选种子,去除病粒、秕粒、烂粒等不合格种子,并选晴天晒种1~2d。播种用种的种子纯度≥99.0%,净度≥99.0%,发芽率≥85%,水分≤13%。

2)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

根据主要病虫种类选择种衣剂或拌种剂,按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尤其要注意根部和茎基部病害,如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等的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多种病害重发生区,可选用2%戊唑醇(立克秀)干拌剂或湿拌剂10~15g拌麦种10kg,或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剂10~20ml拌麦种10kg。对于周至、户县、长安等部分小麦条锈病冬前重发麦田,推荐使用统繁统供包衣种子,未使用包衣种子的农户,可在秋播前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100g拌麦种50kg;或用25%三唑醇干拌剂140g拌麦种100kg。

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对虫口密度较小且未使用包衣种子的田块(防治指标:3000头),可采用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

3)土壤处理

对地下害虫为害较重、虫口密度达5000头/667m2以上的田块,必须在播前进行土壤处理,才能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防治时可选用40%毒死蜱乳油500ml/667m2、或50%辛硫磷乳油200ml/667m2,拌成毒土均匀撒施,或选用50%辛硫磷颗粒剂2kg/667m2,随种子施入。

2.精细整地

1)秸秆还田与播前造墒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秸秆切碎长度≤10cm,均匀撒于地表,用大型拖拉机耕翻入土,耙耱压实,并浇塌墒水。同时,每亩应补施尿素5kg,以加速秸秆腐解。

如播种前遇旱,土壤墒情不足时,应根据“宁可稍晚播几天,也要保证足墒播种”的原则及时浇灌底墒水,使耕层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70%以上,确保适期足墒播种。

2)精准施肥

(1)施肥原则:①实施秸秆还田,尽量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②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合理分配氮肥基追比例;③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状况实行恒量监控;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应增加磷肥施用量。

(2)量化施肥:①亩产650kg以上麦田亩施纯氮(N)15~20kg,磷肥(P2O5)9~12kg,钾肥(K2O)6~8kg。②大力推广化肥深施及氮肥后移技术。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全部的磷、锌肥和50%钾肥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追施剩余的30%氮肥和50%钾肥,剩余的20%氮肥在孕穗期追施。

3)整地

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必须耙实”的要求,用大型机械深耕,耕深25cm以上,耕后机耙2~3遍,除净根茬,粉碎坷垃,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旋耕播种麦田要旋耕2遍,旋耕深度15cm左右,并要耙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或深松一次,以打破犁底层。

3.播种期土壤墒情指标

(1)播种时0~10cm土层最适宜小麦播种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

(2)适宜的底墒指标为0~100cm土体土壤含水量占田间土壤持水量的85%以上,或9~10月份的降水量达到180mm以上。若小麦播种时低于这两个指标,则为底墒不足,应灌水造墒。

(3)底墒不足麦田应在播前10~15d施肥、耕翻后进行灌水造墒,灌水定额依据0~100cm土体水分亏额而定。一般年份每亩灌底墒水60~80m3,9月份降水少于常年时应取上限(80m3/667m2),多于常年时应取下限(60m3/667m2)。灌底墒水后0~100cm土体的贮水量应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以上。

4.播种

1)播种期

当气温下到16~18℃时播种。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0~20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3~25日。

2)播种量

在适期播种范围内,应根据“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播量”的原则,结合品种分蘖能力和产量潜力来确定播种量,合理密植。多穗型品种基本苗为15万~18万株/667m2,大穗型品种18万~22万株/667m2,播种量分别为11~12kg/667m2和12~13kg/667m2。其中宽幅播种的播量增加1~1.5kg/667m2

如遇墒情较差、因灾延误播期及整地质量较差等,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晚播3d亩播种量增加0.5kg,但每亩播量最多不能超过15kg。

3)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为宽幅精播,按照规定量播种,播量准确。

播幅宽度6~10cm,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播种均匀,籽粒分散,个体占地空间大,克服了籽粒入土争肥、争水的矛盾,利于根多苗壮,弥补了传统播种机播种缺苗断垄现象,无疙瘩苗。扩大行距到20~22cm,利于小麦个体健壮,群体合理,边际优势好,成穗率高,特别是后期绿叶面积大,功能期长,不早衰,落黄好,穗数多,粒大饱满,产量高。

播后镇压,可以防止小麦籽粒悬空,促进营养和水分的吸收,提高抵御干旱和低温冻害的能力。

4)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以3~4cm为宜,并做到深浅一致,落籽均匀。旋耕播种麦田,一定要在播前或在播种的同时镇压踏实土壤,防止播种过深;也可在播种后及时根据墒情适当镇压。

(八)田间量化管理技术

1.冬前及越冬期量化管理技术

1)及时浇水

对于口墒较差、出苗不好的麦田尽早浇水;对整地质量差、土壤暄松的麦田先镇压后浇水;对晚播且口墒较差的麦田播后及时浇蒙头水,保证出苗均匀整齐。

2)查苗补种

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对缺苗断垄(10cm以上无苗为“缺苗”,17cm以上无苗为“断垄”)的地方,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至露白后及早补种;或在小麦3叶期至4叶期,在同一田块中堆苗或稠密处选择有分蘖的带土麦苗,移栽至缺苗处。移栽时覆土深度要掌握“上不压心,下不露白”。补苗后压实土壤再浇水,并适当补肥,确保麦苗成活。

3)适时中耕

每次降雨或浇水后要适时中耕保墒,破除板结,灭除杂草,促根蘖健壮生长。对群体偏大、生长过旺的麦田,可采取深中耕断根或镇压措施,控旺转壮,保苗安全越冬。

4)肥水管理

(1)对整地质量高、底肥充足、生长正常、群体和土壤墒情适宜的麦田冬前一般不再追肥浇水。

(2)对底肥施用不足,有缺肥症状的麦田,应在冬前分蘖盛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8~10kg。

(3)对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或缺墒的麦田必须进行冬灌,保苗安全越冬。冬灌时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3℃左右时进行,在上大冻前完成。提倡节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浇后及时划锄松土。

5)防治病虫草害

冬前应重点做好麦田化学除草,同时加强对地下害虫和胞囊线虫病的查治。

(1)对苗期受地下虫危害较重的麦田,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水750kg顺垄浇灌,防治蛴螬、金针虫。

(2)对小麦孢囊线虫发生重的麦田,在小麦播种前用35%呋喃丹种衣剂,按2%种子重的用药量进行拌种处理,或用10%噻唑磷颗粒剂1.5~2kg/667m2,10%克线磷颗粒剂1kg/667m2,或3%呋喃丹颗粒剂1~2kg/667m2随播种施入。

(3)冬前化除。要抓住冬前小麦植株小,杂草多暴露于地表,药液易被吸收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冬前化学除草,提高杂草化除效果。防治时间宜选择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时进行(出苗率80%以上)。一般施药时平均气温不低于5℃,无风雨,施药后12h内无大幅降温时防效最为理想。除2,4-D丁酯外,提倡冬前施药。土壤干燥时,应在雨后或灌水后施药以保证防效。

a.麦田优势阔叶杂草——播娘蒿、猪殃殃、婆婆纳等防治适用药剂及使用剂量:唑草酮+苯磺隆,36%可湿性粉剂,亩用制剂5g或苄嘧磺隆+唑草酮,38%干悬剂,亩用量10g;或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亩用1g均匀喷雾。

b.麦田优势禾本科杂草——蜡烛草、看麦娘、野燕麦等防治适用药剂及使用剂量:6.9%精唑禾草灵水乳剂(如骠马)50~70ml或炔草酸15%可湿性粉剂,亩用量20g或异丙隆50%可湿性粉剂,亩用量120~150g喷雾。

c.麦田优势禾本科杂草——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防治适用药剂及使用剂量:亩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如世玛),30加助剂90ml喷雾。

2.春季量化管理技术(返青至抽穗期管理)

1)早春中耕

早春浅中耕松土,提温保墒,弥实裂缝,破除板结,灭除麦田杂草,促苗早发稳长,抑制春蘖过多滋生,促进根系和个体健壮生长。

2)看苗分类管理

总体上高产小麦要实行氮肥后移技术。氮肥后移技术是指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一般移至拔节期,甚至移至拔节至挑旗期。当春季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小麦基部节间开始伸长,节间露出地面1.5~2.0cm时称为拔节。在西安地区,一般3月11日为拔节初期。

(1)对返青期亩群体80万以上,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的麦田,采取深耘断根,或在起身前每亩用5%烯效唑25~30g,加水40~50kg喷叶,控旺防倒。也可在小麦起身到拔节初期,西安麦区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左右,每亩用麦巨金30ml兑水稀释至15~30kg药液,小麦叶面均匀喷雾,化控防倒。同时应采取氮肥后移技术,重点施好拔节肥。3月15以后每亩追施尿素9~12kg。对于播量大、个体弱、有脱肥症状的假旺苗,应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

(2)对返青期亩群体70万左右,麦苗青绿,叶色正常,根系和分蘖生长良好的壮苗麦田,推迟到拔节中后期,即在基部第一节间固定,第二节间伸长1cm以上时结合浇水每亩沟施或穴施尿素10~12kg,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

3)适时灌水

在拔节期,配合氮肥后移适时灌水。

4)预防“倒春寒”和低温冷害

小麦拔节后如预报出现日最低气温降至0~2℃的寒流天气,要及时浇水,预防冻害发生。寒流过后,及时检查幼穗受冻情况,发现茎蘖受冻死亡的麦田要及时追肥浇水,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10kg,促其尽快恢复生长。

5)防治病、虫、草害

重点防治麦田草害和病毒病、纹枯病,挑治麦蚜、麦蜘蛛,补治小麦全蚀病。

(1)早控草害:返青期是麦田杂草防治的有效补充时期,对冬前未能及时除草,而杂草又重的麦田,此期应及时进行化除。春季化学除草安全期为小麦返青至拔节前,即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为杂草补充防治期。3~5d气温连续稳定在5℃以上,无风或微风天气时,顺风喷药。田间喷药时,地墒要足,亩用水量不能少于45kg。若周围种植油菜、蔬菜、果树等敏感作物时,应距离这些作物50m以外(防治方法见冬前化除)。

(2)纹枯病防治:2月下旬至3月上旬,当发病麦田病株率达到15%时,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25%丙环唑乳油30~35ml,加水50kg喷雾,隔7~10d再施一次药,连喷2~3次。注意加大水量,将药液均匀喷洒在麦株茎基部,以提高防效。

(3)病毒病防治:病毒A或病毒必克500倍液均匀喷雾,每7~10d喷1次,连喷2~3次。喷药时每亩加入200g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4)蚜虫、麦蜘蛛防治:当每市尺单行有麦圆蜘蛛200头或麦长腿蜘蛛100头以上时,每亩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8~10ml,加水40kg喷雾防治。当苗期蚜虫百株虫量达到200头以上时,每亩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加水喷雾进行挑治。

3.中后期量化管理技术(抽穗至成熟期管理)

1)适时浇好灌浆水

小麦生育后期如遇干旱,应在小麦孕穗期或籽粒灌浆初期选择无风天气进行小水浇灌,同时每亩追施尿素5~7kg。此后一般不再灌水,尤其是种植强筋小麦的麦田要严禁浇麦黄水,以免发生倒伏,降低品质。

2)叶面喷肥

在抽穗至灌浆前中期,每亩用尿素1kg,磷酸二氢钾0.2kg加水50kg进行叶面喷洒,以预防干热风和延缓衰老,增加粒重,提高品质。也可结合“一喷三防”实施。

3)防治病虫害

(1)抽穗至扬花期:早控条锈病、白粉病科学预防赤霉病,重点防治麦蜘蛛、吸浆虫。

a.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g,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g均匀喷雾防治,间隔7~10d再喷药一次。

b.小麦赤霉病: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d以上连阴雨天气,就要提前预防。在齐穗期用戊唑醇或己唑醇或咪酰胺等药剂进行第一次防治,间隔7d,再进行第二次防治。两次防治药剂要交替运用。

c.麦蜘蛛:当平均每33cm行长有麦蜘蛛200头时,每亩用20%甲氰菊酯乳油30ml,或40%马拉硫磷乳油30ml,或1.8%阿维菌素乳油8~10ml加水50kg喷雾防治。

d.小麦吸浆虫:采取成虫期防治方式进行防治。小麦抽穗扬花期,当10复网次捕到小麦吸浆虫成虫10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每亩可用40%毒死蜱乳油50~75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40ml,加水50kg喷雾;也可用80%敌敌畏80~100ml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均匀撒于田间,熏蒸防治。

(2)灌浆期:灌浆期是多种病虫重发、叠发的为害高峰期,必须做到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施药,大力推广“一喷三防”。重点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条锈病、叶枯病、穗蚜和吸浆虫等。时间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

a.不同病虫害的防治要求:

小麦蚜虫:当百株穗蚜达500头或益害比1∶150以上时,每亩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或40%毒死蜱乳油50~75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40ml,加水50kg均匀喷雾。

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各计各量,混合喷药,进行综合防治。每亩可用20%三唑酮乳油50ml,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g,或43%戊唑醇悬浮剂8~10ml加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0g,或40%毒死蜱乳油50~75ml加水50kg喷雾。上述配方中再加入磷酸二氢钾150g还可以起到补肥、防干热风、促进灌浆增加粒重的作用,但要现配现用。

b.“一喷三防”推荐配方:

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ml+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0g+50%多菌灵100g+磷酸二氢钾100g,兑水30kg喷雾防治。

亩用43%戊唑醇悬浮剂8~10ml+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0ml+磷酸二氢钾100g,兑水30kg喷雾防治。

(九)适时收获

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完熟初期,人工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此时茎叶全部变黄、茎秆还有一定弹性,籽粒呈现品种固有色泽,含水量降至18%以下。成熟后要抢时收获,及时脱粒、晾晒,做到丰产丰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