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稻株枯死,后期稻茎基部变黑

稻株枯死,后期稻茎基部变黑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分布遍及国内各稻区,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水稻重要害虫。受害处呈现棕褐色条斑,严重时叶片干枯、稻株坐苗枯死,后期稻茎基部变黑、倒伏。由于早稻后期黑尾叶蝉虫口暴发,因而给晚稻带来极大的威胁,这就是早稻连作晚稻受黑尾叶蝉和病毒病危害较早稻重的原因。冬春长期寒冷,降雨量多,黑尾叶蝉越冬死亡率高,同时寄生于黑尾叶蝉体内的矮缩病病毒增殖慢,如连续低温,还会损失致病能力。

水稻稻苗叶尖枯黄,严重时叶片干枯、稻株枯死,后期稻茎基部变黑、倒伏,是黑尾叶蝉的危害状。水稻黑尾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害虫。分布遍及国内各稻区,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水稻重要害虫。寄主除水稻外,还有小麦大麦、看麦娘、稗、游草等。

【危害特点】 水稻黑尾叶蝉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水稻茎秆下部刺吸汁液,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受害处呈现棕褐色条斑,严重时叶片干枯、稻株坐苗枯死,后期稻茎基部变黑、倒伏。还传播水稻普通矮缩病、黄矮病等多种病毒病,造成的损失往往比取食危害大得多。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6毫米,黄绿色,头冠2复眼间有1黑色横带。雄虫体腹面及腹部背面皆为黑色,前翅端部1/3亦为黑色,其余鲜绿色。雌虫体腹面蒿黄色,腹背灰褐色,前翅端部淡黄褐色。卵长1~1.2毫米,长椭圆形,稍弯曲,初产时白色,半透明,后渐变淡黄色,较细的一端出现1对红色眼点。卵成块、单层,整齐地产于水稻叶鞘边缘内侧的组织内。产卵处稍隆起,淡褐色,可透见其内的卵粒。若虫共分5龄,头大、尾尖,体黄白色至黄绿色。老熟若虫体长3.3~4毫米。1龄和2龄若虫黄白色,微带绿色,复眼赤褐色。3龄若虫淡黄绿色,头部前缘黑色,后缘出现倒“八”字形纹,胸部和腹部第2~8节背面沿中线有2列褐色小点。4龄若虫头前缘褐色,除体背有点纹外,中胸背板增加1倒“八”字形纹。5龄若虫胸部出现倒“八”字形纹。

【发生规律】 黑尾叶蝉每年发生的世代数,随纬度不同而有差别。北纬32°以北,如河南信阳、安徽阜阳以4代为主;北纬30°~32°之间,如江苏苏州、上海、浙江杭州、四川黔江,以5代为主;北纬25°~27°之间,如福建福州、广东曲江,以7代为主;广东广州发生8代。由于成虫产卵期长,因而田间各世代有明显的重叠现象。

黑尾叶蝉主要以若虫和少量成虫在绿肥田、冬种作物地、休闲田、田边、沟边、塘边等杂草上越冬,其中以紫云英、苕子田的虫口密度最大。越冬若虫羽化后的越冬代成虫,从越冬场所迁移到早稻秧田或早稻本田,是一年中第1次大的迁移期。第1代若虫盛孵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句,以后大约每月1代,世代重叠明显,田间危害高峰期在7~8月份。成虫白天多在稻株中下部,早晚可到稻株上部叶片上取食。

黑尾叶蝉在国内许多稻区,如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四川等地,于7月中旬至8月下旬,3~4世代或3~5世代重叠发生,数量最多,是全年发生的高峰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随着早稻黄熟收割,在早稻上的成虫迁移到晚稻秧田和早栽晚稻本田,这是黑尾叶蝉一年中第2次的迁移期,并将早稻病毒传给了晚稻。其迁移高峰期是7月中下旬早稻大收割的时候。由于早稻后期黑尾叶蝉虫口暴发,因而给晚稻带来极大的威胁,这就是早稻连作晚稻受黑尾叶蝉和病毒病危害较早稻重的原因。

黑尾叶蝉性活泼,能飞善跳,晴天时甚为活跃,低温、阴雨及大风时,则栖息于稻茎基部。受到惊扰时,横行斜走或飞走。趋光性强,天气闷热的黑夜可大量扑灯,有趋嫩绿习性,生长嫩绿的2~3叶期稻苗和本田返青期为成虫大量迁入期,也是病毒传播的关键时期。

在稻田内,发生初期以田边虫口密度较大,随后由田边和田中扩散蔓延。

冬季少严寒霜冻,春季气温偏高,降雨量较少,有利于黑尾叶蝉安全越冬,越冬死亡率低。同时春季3~4月气温偏高年份,能加快越冬若虫发育进度,提高其羽化率,有效虫口基数大,是大发生的基础,而且还有利于寄生黑尾叶蝉体内的矮缩病病毒的增殖。冬春长期寒冷,降雨量多,黑尾叶蝉越冬死亡率高,同时寄生于黑尾叶蝉体内的矮缩病病毒增殖慢,如连续低温,还会损失致病能力。黑尾叶蝉发生最适气温在28℃左右,田间相对湿度75%~90%。一般自6月气温稳定上升后,虫量显著增多,至7~8月高温季节,发生量达到最高峰,凡夏秋高温干旱年份,有利于黑尾叶蝉的大发生。各虫态历期:卵,24~25℃为8~11天;若虫,23~25℃为20~25天;成虫寿命,25~27℃为13~14天,越冬成虫可达120~170天。发生适温为28℃,相对湿度为75%~90%。

单、双季稻混栽稻区,稻叶蝉发生量大,危害重;次为连作稻区;单季稻区发生最轻。单季稻区叶蝉发生的前期和后期,食料都不足,虫口基数和以后发生量都受影响,所以单季稻区发生最轻。一般水稻早栽、密植、稻株生长嫩绿、繁茂郁闭,小气候湿度增大,有利于叶蝉的发育繁殖。糯稻上发生量大于粳稻,粳稻上发生量大于籼稻。

黑尾叶蝉卵期寄生蜂以褐色腰赤眼蜂为主;若虫和成虫期的寄生性天敌有螯蜂、趋稻头蝇和二点栉蝉等。捕食性天敌有多种稻田蜘蛛、黑肩绿盲蝽、小花蝽、隐翅虫等。

【防治措施】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兼顾生物防治、人工防治及物理防治,重点抓好化学防治。具体防治措施可参考“稻飞虱”。在防治稻飞虱的过程中,可以兼治黑尾叶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