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2-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鳜鱼苗贪食,最好在转环前12小时停止投喂饵料鱼,以保证转环时空腹,减少损失。鳜鱼苗生长发育迅速、个体增长快,对水质要求高,所以,及时稀释十分必要。如投喂老口鱼苗,鳜苗只能利用尾部一小部分,剩余部分在水体腐烂、分解,易恶化水质。在鳜苗游动过程中互相缠绕,越缠越多,多时达十多尾鳜苗缠绕一起,造成大量死亡。

(三)鳜鱼苗种培育方式、方法及注意事项

1.鳜鱼苗种培育方式

近十年来,鳜鱼苗种培育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培育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由最初的池塘培育到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工厂化育苗。其中现在认为较理想的培育方式有:孵化环道(桶)育苗、网箱育苗、小水泥池育苗和小型土池育苗等。生产上,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相结合进行。具体方法常因地而异。

(1)孵化环道(桶)育苗。环道是一个特殊水体,它是模拟天然生态条件,使鱼卵不断翻滚。直接采用环道培育鱼苗,提供了鳜鱼苗所需的生活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鳜鱼苗开口摄食之际,投喂适口的饵料鱼——脱膜不久的其他活鱼苗,既满足了鳜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又能够保持清新的水质。

在鳜鱼苗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环道不易排污的缺点,防止环道内沉积淤泥和腐殖质。培育5~7天后应选择晴天,在上午10时左右适时转环。鳜鱼苗贪食,最好在转环前12小时停止投喂饵料鱼,以保证转环时空腹,减少损失。

(2)网箱育苗。网箱是鳜苗培育的理想场所。既可以保证有充足、易得的饵料,又有较清新的水进行不断交换。不足之处在于不能投喂刚脱膜不久的饵料鱼,需要经常洗箱,定期更换网箱,鱼苗管理比较繁琐,操作难度比较大。

网箱一般采取三级育苗法:Ⅰ级箱,用40~28目/3厘米的乙纶网片缝成的敝口箱,长4~6米,宽1米,深1米;Ⅱ级箱,用目大0.3厘米经编乙纶网片缝成的敝口箱,长2米,宽1米,深1米;Ⅲ级箱,是用目大0.5厘米经编乙纶网片缝成的敝口箱,长2米,宽1米,深1米。Ⅰ、Ⅱ、Ⅲ三级网箱面积配套比例为1∶10∶20。

(3)水泥池育苗。水泥池一般为4米×6米×0.8米,也可稍大或小。但底部必需有一定的倾斜,底部排水处设集苗池,有进、排水装置。排水装置由橡皮管和过滤网及支撑铁丝组成,橡皮管口固定于铁丝架中心,要求无论怎么放置都不致于会排干池水,以保持一定的水位。排水流量由排水管的数量和出水口高低控制。

(4)小型土池育种。鳜鱼长到3.0厘米左右时,可以投放到小型池塘培育,投放量为1万尾/亩左右。池塘中必须预先培育饵料鱼。一般在投放鳜鱼种前10~15天放饵料鱼苗,投放量为100万~150万尾/亩。每天定时加入少量新水,谨防水质恶化。

2.苗种培育方法及注意事项

(1)苗种培育的方法和步骤。

①育苗用水要严格消毒处理(同繁殖用水的消毒处理方法一样)。

②育苗前洗刷育苗容器,然后用40×10-6~50×10-6漂白粉擦洗,数小时后用消毒处理水冲洗干净,其他工具亦应如此(网具除外)。

③准确计算开口饵料鱼催产时间,并及时催产,间隔24小时后再催产一批。这2~3批饵料鱼一部分作开口饵料,保证鳜苗开食头2~3天有刚脱膜不久的饵料鱼供给,另一部分投放饵料鱼培育池。

④后期饵料鱼的繁殖、培育。鳜鱼和饵料鱼的生长趋势,前期(约开食头5~7天)两类鱼生长相差不明显,尔后鳜苗生长迅速,完全可以摄食前期无法摄食的饵料鱼。所以,鳜鱼繁殖的同时必须计算后期所需饵料鱼,有计划地在池塘中培育饵料鱼,以保证有经济、适口的饵料鱼供应。

⑤适时、适量投喂饵料鱼。投喂饵料鱼宜少量多次,投喂时仔细观察鳜苗摄食情况,保证每尾鳜苗吃到一尾饵料鱼后略有剩余,2~4小时后再投喂。

⑥及时稀释、排污和洗箱。鳜鱼苗生长发育迅速、个体增长快,对水质要求高,所以,及时稀释十分必要。具体放养密度可参考表20。

排污、洗箱是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技术性较强,动作要求准确、熟练。前期鳜苗鳞片尚未长齐,严禁鳜苗离水和贴网。环道一般在鳜鱼开食后5天左右清污一次,同稀释、转环结合进行,网箱每天清洗一次;水泥池同环道一样,也应在鳜鱼开食5天左右清污一次。

⑦早晚调节水流:环道、水泥池的流水主要是使水体保持有充足的溶氧或不致使未平游的饵料鱼下沉。正确控制水流,可以保证鳜苗有一个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并减少体能消耗。鳜苗开口摄食后晴天白天有少量新水注入即可,晚上则稍加大水流,一般一天水体交换5~7次左右。网箱中可采用小型水泵向箱中冲水,流量3~6升/分钟,或利用自然落差加注新水。

表20 鳜鱼苗种不同时期的放养密度

img33

(2)苗种培育注意事项。

①开口摄食1~2天应保证投喂“白身”苗(指未平游的鱼苗),以保证鳜苗能将饵料鱼绝大部分或整个吞人。如投喂老口鱼苗,鳜苗只能利用尾部一小部分,剩余部分在水体腐烂、分解,易恶化水质。更为严重的是剩余部分被吐出后由难消化的饵料鱼脊椎骨连接,挂在鳜苗嘴边。在鳜苗游动过程中互相缠绕,越缠越多,多时达十多尾鳜苗缠绕一起,造成大量死亡。现在认为,解决的办法是尽可能地投喂小而嫩的饵料鱼。

②防止气泡病发生:引起气泡病原因较多,一般在如下几种情况下易发生此病:一是摄食后未能继续及时供应饵料鱼;二是利用乡镇自来水厂的自来水,含氯量较高;三是未及时清污;四是没有进行繁育用水处理,水源属富营养化水体。防治办法:严格遵照上面介绍的鳜鱼繁育技术,一般不会发生。如果发生此病,首先立即更换水体;其次,对已发生病害的苗捞取放入0.5%~0.7%的食盐水溶液中,盐水溶液中的放养密度为1.0万尾/平方米,放入后切忌搅动,应让其安静地飘浮在水中,5~8小时后开始自行恢复正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