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鱼用疫苗制备方法

鱼用疫苗制备方法

时间:2022-1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鱼用疫苗,是用致病微生物制成的,可用于接种以预防鱼病的生物制品。用细菌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细菌疫苗;用病毒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病毒疫苗。免疫就是抗原与抗体这一对矛盾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详细介绍细菌疫苗的制备方法。死疫菌苗制备时,无论是细菌,还是病毒,都需要经过灭活处理。这种疫苗接种机体后,既不会使鱼出现病症,病原体又可在鱼体内生活,从而刺激抗体的产生。因此,在使用疫苗前,一定要进行安全性试验。

四、鱼用疫苗制备方法

所谓鱼用疫苗,是用致病微生物制成的,可用于接种以预防鱼病的生物制品。用细菌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细菌疫苗;用病毒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病毒疫苗。若按制备的方法来分,可分为天然疫苗和人工疫苗两种。前者是从天然病鱼或人工感染的病鱼内脏(肝、胰、肾)中制成的,又称组织苗或脏器苗。后者是以人工培育、增殖病原体的方法制备的。若按病原体的活力来分,可分活苗和死苗两种。活苗是选用病原体弱毒株,经过多次传代或其他方法处理后,使病原体还能在鱼体上生活,但其毒力已大大降低或全部丧失,鱼体感染后不再致病,这种疫苗又称减毒活疫苗。死苗是把病原体用化学药物或热灭活处理,使病原体失去活性制成的疫苗,又称灭活疫苗。

为了制好鱼用疫苗,首先要了解鱼类人工免疫的原理。给鱼类注射或口喂菌苗、疫苗或类毒素,使其获得抵抗某种疾病的能力,称为鱼类人工免疫。

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被称为“抗原”,各种不同的抗原进入鱼体后,可产生不同的“抗体”。抗体是一种球蛋白,具有解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指病毒)的作用,并可与抗原结合产生特异性反应。抗体有两种,一种是特异性的,另一种为非特异性的。免疫就是抗原与抗体这一对矛盾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的传染病鱼得过之后不会再得,就是因为那种具有特异性的抗体一旦形成可长期存在的缘故。

鱼用疫苗的制备过程,多数采取人用和兽用疫苗的生产方法。病毒疫苗和细菌疫苗的制备方法大致相同。

1.抗原的制备 抗原是疫苗制备的物质基础。病毒抗原可以通过组织培养或鱼体培养来获得。细菌抗原可以通过人工培养基分离培养。下面详细介绍细菌疫苗的制备方法。

(1)鱼体病变部位的检查。检查必须选用刚死不久的病鱼,用肉眼和显微镜仔细检查各组织器官和病变部位,采取无菌操作手段,动作要迅速,尽量避免污染。如是外表疾病,可取黏液、溃疡、脓肿等病灶材料进行检查;如是败血病,可以采用鱼的肾脏作切片染色检查,判断病原菌的类别。要记录病鱼的来源、体长、体重、年龄、症状、取材部位和日期。

(2)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常用的分离培养基有鱼肉汤蛋白胨和黏细菌两种。鱼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是用胰蛋白胨1%,食盐0.5%,磷酸氢二钾0.2%,酵母膏1%,鱼肉汤(鱼肉︰水=1︰1)100毫升,琼脂2%,混合配合。黏细菌培养基是用胰蛋白胨0.05%,酵母膏0.05%,醋酸钠0.02%,琼脂2%,牛肉膏0.02%,混合配合。不论采用哪种培养基,一定要把pH控制在7.2~7.4。配好后采取高压灭菌(0.15兆帕,30分钟)备用。如需提高黏细菌培养基的纯度,可再增加0.05%胰蛋白胨。

分离体表或鳃等病变部位的病原菌,取病灶物少许,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中再进行划线分离。也可用接种环挑取病灶材料直接划线分离。如分离内部组织器官的病原菌时,在解剖前先将纱布放在0.1%的升汞或70%的酒精中,浸泡3~5分钟后,取出覆盖在鱼的体表上。经灭菌作用后,剖开鱼腹,用灼热铁片局部烫肝、肾等器官表面组织,然后用无菌接种环取材料直接分离,或用无菌吸管吸取脓肿状物进行培养、分离。如用接种的血液,从心脏或尾柄处采血,先把第一滴血排除,留第二、第三滴血接种于培养基中,或用无菌接种针从心房处的烫过部位刺入,而后再进行划线分离。

把接种过的培养基,置于20~28℃恒温处,培养24~28小时后,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挑取单个可疑菌落转移到试管培养基中进行纯培养,以做菌种的毒力试验或分类鉴定之用。

(3)人工感染试验。在20~28℃温度条件下,培养出纯的菌液,接种到健康鱼体上进行感染试验,以确定其毒力。

人工接种感染的方法有浸洗、涂抹、口服、注射等多种。采取哪种方法,要视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病原体侵入途径来确定。假如是体表疾病,可采用浸洗或涂抹法;如是内部疾病,可选用口服法或注射法进行。浸洗法是根据所要求的浓度,把一定量的菌液加入带水的试验缸中,让健康的鱼在此水中浸洗感染一定的时间,然后再把鱼捞出,转养于其他清水缸中,观察其致病情况。涂抹法是将菌液涂抹在鱼体相应的轻度擦伤部位,然后把鱼放在清水缸中进行观察。注射法是把菌液注射到鱼体腹腔或肌肉内,注射部位一般可在各个鳍的基部位置,注射时针头要向靠近鳍片基部方向注入,切忌伤及内脏。口服法是把菌液经口灌注或拌入饲料中投喂,来达到体内感染的目的。

利用人工培养基分离致病细菌,应该反复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了病原菌后,方可大量培养作为疫菌制备的材料。

2.抗原的灭活

(1)死疫菌苗制备时,无论是细菌,还是病毒,都需要经过灭活处理。一般常用福尔马林液,浓度是0.1%~0.3%,或者采用热灭活法,60~65℃水浴2~4小时。

(2)活疫菌苗是通过异体动物或细胞对病原体进行培养驯化后,选用弱毒株制成的。这种疫苗接种机体后,既不会使鱼出现病症,病原体又可在鱼体内生活,从而刺激抗体的产生。

3.安全试验及保护率问题 抗病提纯后,在使用前要进行安全性试验和保护率测定工作。

(1)安全试验。活疫苗虽然具有免疫力强的优点,但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当鱼体抵抗力较弱时,活疫苗可能会引起致病;这些活疫苗在鱼体上一代又一代传下去,也会恢复致病性。因此,在使用疫苗前,一定要进行安全性试验。疫苗在使用前,除做一般无菌检验外,还需要进行正常的鱼体试验,也就是取制备的土法疫苗,给健康的鱼注射不小于使用量的疫苗(一般每尾注射0.2~0.5毫升),把注射过疫苗的鱼单独放在27℃的水泥池或水缸中饲养,观察鱼的健康状况,待半个月后,若无出血病出现,证明该批疫苗是无毒性的,才可进行大批的安全使用。

(2)保护率确定。把疫苗按规定接种到健康的鱼体上,一般每尾健康草鱼注射0.2~0.5毫升。经1个月饲养后,再用0.1%浓度的病毒悬液,每尾注射0.2~0.5毫升,放在25~28℃的水泥池或水缸中单养,观察半个月左右。同时设不注射疫苗的对照组,在半月内如果对照组出现出血病,免疫组也同样发生出血病,证明该疫苗无效;若免疫组不发生出血病,说明该疫苗已有一定的保护率,方可作疫苗使用。保护率测定也可在实验室中进行,用检测抗体或血清学等方法进行。保护率测定后,应得出疫苗使用的最适剂量,便于生产运用。

4.疫苗的保存

(1)死疫苗加入防腐剂后置于普通的冰箱(4℃),可保存1~2年,有条件的还可作冻干处理,保存期则更长。

(2)活疫苗一般不宜保存,在运输过程中也需置于冰瓶中。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在使用前均需做效价测定。在生产疫苗时,应标明疫苗的保存方法和有效期,以供生产单位参照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