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性疫苗的研制

预防性疫苗的研制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临床试验阶段有2例因疫苗接种后感染RSV死亡的婴幼儿病例,至此灭活RSV疫苗临床研究被迫暂停。60多年过去,能够预防RSV的疫苗依然没有上市,目前许多疫苗仍然处于临床前或临床试验阶段。现阶段不同种类的疫苗在预防疫病发生中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MMR疫苗不给12~15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使用。另外,脊髓灰质炎疫苗需要多次免疫接种,每次免疫的疫苗包括3种病毒毒株,这样可以保证有较好的保护免疫应答。

疫苗的发展之路是昂贵而漫长的,必须经历一系列的检验,被批准用于临床,以合理的成本生产并有效地给高危人群接种。按GMP生产的样品可以在人体内测试,测试的方法、临床试验都有密切监管。即使如此,最初通过审查和批准用于人体试验的候选疫苗也不能保证最后可以进入临床。经验表明,不是所有在实验室和动物实验证明成功的候选疫苗一定能够预防人类疾病。一些有潜力的疫苗可能导致不可接受的不良反应,甚至疾病恶化。活病毒疫苗,特别是对于那些原发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人群,严格的临床试验是绝对必要的,因为疫苗将在大量人群中使用,疫苗的保护作用必须与不良反应甚至那些发生率非常低的不良反应相权衡,确保疫苗接种的风险降至最低。

疫苗研发始于基础研究,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新进展帮助研究人员寻找到有效的新疫苗和有前途的新候选疫苗。对于T细胞和B细胞在识别位点上区别的认识,使研发者在设计疫苗时最大化地同时激活T细胞和B细胞。对于抗原呈递信号的认识使得研发者设计疫苗和使用佐剂时将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的呈递最大化。基因工程技术可用于开发疫苗,选择抗原表位和简化疫苗的呈递过程。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机体主动或被动获得免疫能力,免疫能力的获得可以通过自然过程(通常从母亲到婴儿或是从以前感染的器官转移到血液)或通过人工手段如注射抗体或疫苗。

对于某些疾病如RSV感染造成的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灭活RSV疫苗并没有获得预想的保护效果,反而加重了病情。在临床试验阶段有2例因疫苗接种后感染RSV死亡婴幼儿病例,至此灭活RSV疫苗临床研究被迫暂停。60多年过去,能够预防RSV的疫苗依然没有上市,目前许多疫苗仍然处于临床前或临床试验阶段。预防高危人群感染RSV的最有效方法是利用抗RSV抗体的被动免疫,虽然被动免疫可以有效治疗,但是抗体的使用要很谨慎。如果抗体产生的种属与接受者不一致,容易导致很强的免疫排斥反应。对于那些个别能产生IgE反应的人,这种抗同型异源的应答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主动免疫的目标是诱导保护性的免疫和免疫记忆。一旦成功激活免疫应答,病原体就会持续性地被识别,激活先天和后天免疫细胞,从而控制疾病的发生。主动免疫可以通过病原体感染途径实现,也可以通过人类设计的疫苗获得。在主动免疫中免疫系统被激活,抗原特异性T和B细胞增殖形成抗原特异性的记忆性细胞。现阶段不同种类的疫苗在预防疫病发生中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婴幼儿从2个月开始接种疫苗,在儿童阶段主要接种的疫苗有:乙型肝炎疫苗、白喉-百白破-破伤风疫苗、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麻风腮腺炎风疹三价联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水痘带状疱疹(Var)水痘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此外甲型肝炎疫苗在18个月、流感疫苗在6个月时须要提醒高危婴儿接种。

普及疫苗在婴幼儿时期接种使得许多疾病发生率大大降低。但是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也随之而来,疫苗接种造成的癫 、脑炎、脑损伤甚至死亡也有发生,所以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也摆在了人们面前。由于婴幼儿需要在适当的时间间隔里实现有效的免疫,而在第一个月中由于母亲的抗体还存留在婴儿体内,抗体就会影响主动免疫的获得,如麻疹疫苗(MMR)。因此,MMR疫苗不给12~15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使用。但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流行病学研究表明,30%~50%的婴幼儿疾病通常在15个月前发生,因此在这些国家婴幼儿从9月龄时开始接种MMR疫苗。另外,脊髓灰质炎疫苗需要多次免疫接种,每次免疫的疫苗包括3种病毒毒株,这样可以保证有较好的保护免疫应答。有疾病风险的成年人也需要接种疫苗,例如集体住宿的军人或者是免疫力降低的老人,他们通常接种脑膜炎疫苗、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需要去有流行病传播疫情的地区旅行出差的人,也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包括霍乱、黄热病、瘟疫、伤寒、肝炎、脑膜炎、伤寒和小儿麻痹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