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系统的典型性

生态系统的典型性

时间:2022-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生物和它所生存的环境通过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交换,形成相互依存而又制约的整体。大雪山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种类繁多,包括上千种植物和动物。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形态结构从树种组成、数量、层次、年龄等方面都表现出多种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大雪山森林植被和独特自然环境之间以及森林植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具有典型性的表现形式。

三、生态系统的典型性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生物和它所生存的环境通过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交换,形成相互依存而又制约的整体。大雪山保护区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与非生物环境间构成的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的功能系统是一个极富特色,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态系统。首先,森林类型属南亚热带典型的森林植物区系,系统由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竹林、山顶苔藓矮林、寒温性灌丛、亚高山草甸组成;二是植物区系拥有中国15个区系成分的所有代表,在地质历史上与古地中海的联系较无量山更密切,珍稀保护和特有种多且典型;三是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南区滇南山地亚区,由于保护区独特的生境条件,横断山区的北亚热带乃至温带的蜂猴、豚尾猴、熊猴、黑长臂猿等10余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在动物地理区划及动物系统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类群、物种均有分布。所以,这种地质地貌、气候、生物资源条件下合成的系统,是一个物种丰富、类型齐全、系统代表性强、生物多样性标志意义重要的生态系统。

(一)森林生态系统成分复杂,形态结构多样,功能作用显著

大雪山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种类繁多,包括上千种植物和动物。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形态结构从树种组成、数量、层次、年龄等方面都表现出多种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大雪山森林植被和独特自然环境之间以及森林植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具有典型性的表现形式。在植物区系上起源古老,以湿性植物为主体,水平基带植被为高原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垂直带层次丰富,是云南省滇西地区森林植物群落保存最完整、生态系统功能和作用发挥最好的区域之一。

(二)森林植被的典型性

大雪山保护区森林植被类型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山地垂直带类型之多为南亚热带地区所少见,表现出土壤类型众多、植物种类丰富、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其类型划分为8个植被型(含1个人工植被类型),12个植被亚型(含1个人工植被亚型),14个群系(含人工植被),16个群落。

1.季风常绿阔叶林

分布于海拔1000~1900m,面积237hm2。群落结构:乔木+乔木+灌木+草本,林内还有发达的大型藤本和附生植物。优势种组成: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截头石栎(Lithocarpus trucatus)+滇南木姜子(Litsea garrettii)、红楣(Anneslea fragrans)+灌木层(含乔木幼树)、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毛杨梅(Myrica esculenta)+草本层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滇南魔芋(Amorphophallus yunnanensis);藤本和附生植物有鸡血藤(Kadsura interior)、短柄崖爬藤(Tetrastigma crassipes)等。

2.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分布于海拔2000~2600m范围,面积5522hm2,是保护区植被垂直带谱的主要类型,保存较好。群落结构:乔木+乔木+乔木+灌木+草本。优势树种组成:木果石栎、多花含笑(Michelia floribunda)、 +尖齿木荷(Schima khasiana)、多沟杜英(Elaeocarpus lacunosus)+双核构骨(Ilex dipyrena)、云南凹脉柃(Eurya cavinervis)+灌木层以实心竹(Fargesia yunnanensis)、黄竹(Fargesia lincangensis)+草本以异叶楼梯草(Elatostema monandeum)、稀齿楼梯草(Elatostema cuneatum);藤本植物有平滑菝葜(Smilax darrisii),细叶乌蔹梅(Cayratia tenuifolia)等;附生的苔藓地衣常见有羽藓(Thuidium sp.)、羽苔(Plagiochila sp.)等,反映了生境十分潮湿的特点。在群落结构上,林下有明显的竹子层片,乔木层混生有亚高山的云南铁杉树种,与我国其他地区分布的常绿阔叶林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居于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最高位置。

3.落叶阔叶林

分布于海拔1500~2400m,面积1100hm2。群落结构:乔木+灌木+草本。优势树种组成: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光叶石栎(Lithocarpus mairei)+灌木层大乌泡(Rubus multibracteaus),苍山醉鱼草(Buddleja forrestii)+草本层紫茎泽兰、凤尾蕨(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等。

4.暖温性针叶林

分布于海拔1500~1900m,面积64hm2。群落结构:乔木+灌木+草本。优势树种组成:云南松。主要伴生树种有大树杨梅、高山栲+灌木层华南石栎(Lithocarpus fenestratus)、毛杨梅(Myrica esculata)等+草本层(含层间植物)紫茎泽兰、缺腰叶赤茎散(Polygonum runcinatum var.sinense)等。

5.温凉性针叶林

分布于海拔2600~2800(3000)m,面积394hm2。群落结构:乔木+乔木+乔木+灌木+草本。优势树种组成:云南铁杉(Tsuga demos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多花含笑、多沟杜英(Elaeocarpus lacunosus)、细毛润楠(Machilus tenuipila)+滇西桃叶杜鹃、尖齿木荷+灌木层灰竹(Fargesia tenuilignea)、茶条果(Symplocos ernestii)、褐毛花楸(Sorbus ochracea)+草本层大理苔草(Carex rubrobrunnea var.talieensis)、长丝沿阶草(Ophiopogon clarkei)等。该类型群落人为活动少,林内枯立木较多,天然更新较好。

6.寒温性针叶林

分布于海拔2900~3100m,面积59hm2。群落结构:乔木+乔木+灌木+草本,群落外貌深绿色,层次明显。优势树种组成:苍山冷杉(Abies delavayi)+云南凹脉柃、粗枝杜鹃+灌木层光亮玉山竹、小红荚蒾+草本层(含层间植物)计15种。

7.寒温性竹林

分布于海拔3000~3200m,与苔藓矮林相间分布,面积615hm2。群落外貌呈灰黄色,林冠整齐,混生少量的弯柱杜鹃。

8.山顶苔藓矮林

分布于海拔3000~3200m,与黄竹林相间分布,面积351hm2,苔藓层极为发达。群落结构:乔木+灌木+草本。优势树种组成:多变石栎(Lithocarpus variolosus)、露珠杜鹃(Rhododendron irroratum)+灌木层是黄竹(Fargesia lincangensis)、南烛(Lyonia ovalifolia)+草本层大花沿阶草(Ophiopogon megalanthus)、蛇莓(Duchesnea indica)。

9.寒温性灌丛

分布于海拔3000~3200m,与苔藓矮林相间分布,面积615hm2。群落外貌呈灰黄色,林冠整齐,主要是黄竹,混生少量的弯柱杜鹃。

10.亚高山草甸

植被是矮竹、杂类草甸,分布于海拔3200m以上的大雪山、小雪山和大药山等主峰较为平缓的坡地,面积73hm2,群落外貌平整,点缀着五彩斑斓的各种野花,景色十分秀丽。主要种有光亮玉山竹。

按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姜汉桥老先生主编的《云南植被》区划系统确定,大雪山森林植被属临沧山原锥、印栲林、木果石栎林亚区。从上述可以看出,植物的分布与气候带是连在一起的,而气候带又与海拔不可分割,海拔愈高气候愈冷,海拔愈低气候愈热,致使不同的气候带出现了不同的植物景观。在我国大陆北纬24°以南,表现出了这样多而完整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布,这实在是一个十分难以找到的场所。所以,大雪山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类型及生态系统的典型性,是一个具有很强代表性的地段。这些森林植被对保护区域性生态环境、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条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动物的典型性

大雪山哺乳动物28科中,属典型热带分布的占10.7%,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占25.0%,亚热带—温带分布的占7.1%,温带—寒带分布的占3.6%,而热带、亚热带、温带分布的占39.3%,世界性分布(热带—寒带)的占1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