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保护区两栖爬行类的地理特点及生境条件

保护区两栖爬行类的地理特点及生境条件

时间:2022-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临沧地区永德县境内的东部,大雪山脉主体的中上部。所以,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错综复杂,是两栖爬行动物集中分布的地段,也是处于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大雪山与邻近几个保护区如无量山和高黎贡山有所不同。大雪山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呈现交错过渡特征。动物区系尤其是两栖爬行动物也具有类似的特征。这也是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重要性所在。

二、保护区两栖爬行类的地理特点及生境条件

(一)地理位置特点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临沧地区永德县境内的东部,大雪山脉主体的中上部。大雪山位于横断山怒山(云岭)山脉南延的老别山主峰地段,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云南高原、滇缅泰热带等几个自然地理单元的结合部位,在云南北高南低阶梯状地势中处于中间梯层。所以,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错综复杂,是两栖爬行动物集中分布的地段,也是处于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二)两栖爬行类的生境条件

1.地形地貌

大雪山成陆地质历史古老,但有近代地质历史的强烈变化。因此,悠久的地质历史必然产生丰富而复杂多样的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类型,具有古老残遗物种,也有新生的物种。

大雪山的石灰岩分布于薄刀山、蛮乃雪山西坡、孟透山、小雪山,具有喀斯特地貌。在星宿平掌及一些高山顶部具有冻土地貌,山地上可能有第四纪晚更新世的古冰川地貌,但由于主峰及附近高大山峰均在现代雪线以下,虽顶部冬季可积雪,但不可能形成现代冰川。所以,该地具有与古冰川气候时代产生的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同时由于没有受到冰川的大规模破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土著物种和迁移过程中所停留下来的物种,保证物种的丰富多样。

大雪山与邻近几个保护区如无量山和高黎贡山有所不同。这里是高海拔物种,也是横断山核心区域山顶特有的两栖爬行动物成分所能生存的环境。由于陡峭复杂多样的地形和地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小生境和栖息地,使一些特殊的两栖爬行动物类型得以形成和繁衍,这里不仅物种类型复杂多样,而且是一些特殊或特有物种类群的生存环境。

2.水文及气候条件

大雪山从河谷到山顶高差巨大,加上地貌的复杂变化,使得气候非常复杂,从而构成生物气候垂直带异常明显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海拔和不同的气候带,使得不同生活类型的两栖爬行动物都能生存,并且这样的立体气候,使得物种在面临恶劣气候环境时有充分的转移空间而能持续生存下来,这也是物种丰富度高的重要原因。

3.植被特点

大雪山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呈现交错过渡特征。动物区系尤其是两栖爬行动物也具有类似的特征。从植被类型及分布来看,齿突蟾和齿蟾等高海拔两栖类代表种类和滇蛙等云南高原代表种类的出现,都具有分布区边缘的性质。大雪山的植被垂直带层次丰富,生境多样:从保护区最低海拔960m到最高峰海拔3504m的2500m相对高差内,包含了从热带性质到寒带性质复杂的两栖爬行类生境条件,这在北回归线一带是不多见的。所以,多样化的植被类型成了野生动物生存和隐蔽的场所,对两栖爬行动物来说尤为如此,植被的性质决定了物种的种类,植被的质量直接影响两栖爬行类物种的生存状况和丰富程度,植被类型的多少也指示了物种类型的多少,大雪山完整、复杂和良好的植被保障和丰富了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的生存。

因此,大雪山的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植被、水系及其地质地理历史背景决定了其富含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特性。它与临近的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比,从植被上看,多了热带季节雨林、冷杉林和亚高山草甸的成分;从气候上看,多了热带和寒带的气候带,在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综合面考虑,都比无量山复杂,除了本身的一些特殊成分外,还集中了横断山、云贵高原、滇缅泰的综合成分,与此相应,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和区系也都集中体现出了这些特点。这也是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重要性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