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选择育种计划的制订

选择育种计划的制订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选择育种属于传统育种方法的范畴,其中又渗透了各个层次的遗传理论和方法,如经典的孟德尔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种群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在选择育种中作为工具,但它们自身不会产生所需要育种进展。在水生生物的育种实践中,选择育种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实验二十一 选择育种计划的制订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选择育种的一般原理。

(2)掌握选择育种的方法和特点。

(3)了解选择育种方法在水生生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选择育种(Selection breeding),简称选育或选种,是根据育种目标在现有品种或育种材料内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中,经比较鉴定,通过多种选择方法,选优去劣,选出优良的变异个体,培育新品种的方法。选择育种属于传统育种方法的范畴,其中又渗透了各个层次的遗传理论和方法,如经典的孟德尔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种群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在选择育种中作为工具,但它们自身不会产生所需要育种进展。在水生生物的育种实践中,选择育种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相比其他领域,选择育种在水产方面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尤其近几十年来的成绩显著:在鱼类方面,国外先是成功地培育了多个鲑鳟鱼类新品种,后来又成功进行了罗非鱼的选育,大大提高了这些鱼类的生产水平;国内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荷包红鲤到兴国红鲤、玻璃红鲤、湘云鲫等新品系的出现也仅仅经历10~20年时间,近期又有超雄罗非鱼、全雌牙鲆鱼等新品系培育成功;对虾方面,“中国对虾抗WSSV的筛选育种及配套生产工艺研究”获得了良好的成果;贝类方面,国外已成功建立了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的抗尼氏单孢子虫病(MSX)、派金虫病(Dermo)新品系;国内近期成功推出了海湾扇贝(Argopectens irradias)“中科红”、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蓬莱红”(图21.1)以及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中国红”等新品种和品系。

img80

图21.1 栉孔扇贝新品种——蓬莱红

三、实验材料

文献与实验资料、数据。

四、实验方法

1.育种背景的调查

全面收集和分析目标物种的文献与实验资料、数据,研究其育种现状。

2.育种目标的确定

确定选择目标和项目,即要获得什么样的品种(breed),如提高存活率、提高生长速度(growth rate)、改进品质(quality)、广泛的抗病能力(resistance)、提高幼稚体的存活率、改进生长率、提高壳/肉比例、提高食物转化率(food con-version effeciency)等,然后再有计划地进行选择培育,这样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目标品种。

3.育种方法的选择

选择育种工作可以从优良的个体或群体开始,选择育种常用的方法有群体选择和家系选择。

群体选择(mass selection)是根据个体性状的表现型进行选择的方法,又称为个体选择(individual selection)。对于遗传力较高的性状采用该选择方法简单易行,且容易成功。

家系选择(family selection)指在尽可能一致的环境条件下,建立若干个家系,并对家系进行比较和观察,以家系为单位进行选择,将具有目标性状和优势性状的个体选出来作为亲本繁育,逐代选择表现良好的个体。

应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或综合使用多种方法。

4.制订年度进展

根据要实现的育种目标制订详细的年度计划和进展安排。

5.育种计划的实施

选择适宜的育种场,确定育种原始群体和选择时间,选择个体的数量和年龄等。

五、实验作业

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某一养殖水生生物制订合理而且可行的选择育种培育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