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豆的土壤耕作

大豆的土壤耕作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土壤结构、土壤容重由土壤矿物组成、土壤有机质等决定,受人为耕作活动影响。土壤酸碱度不仅会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还会影响大豆根系的生理活动,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特别是与大豆根瘤菌的活动密切相关。大豆根系生长及大豆根瘤菌活动均以中性环境即pH为7时最有利,适应范围pH 5~9,但以pH 6~8为适宜范围。北方春大豆的土壤耕作处在北方三年或四年轮作制的中心地位。

第一节 大豆的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就是通过人为对土壤耕作层的机械操作制造适宜的土壤紧实度,为大豆萌芽生长发育及根瘤菌的共生固氮活动,创造良好的土壤水分、养分、热量、空气的有效供给环境。

一、大豆高产的土壤环境

大豆生长发育对土壤有很宽的适应性,当土壤温度在7℃以上,土壤水分能满足种子萌芽的需求,即可发芽生长,土壤水分、养分、温度、及光照条件能达到基本需求便可以完成生长发育过程,获得一定产量,所以大豆可以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不同类型土壤上,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并被作为先锋作物在新垦耕地上种植,作为多种作物的良好前茬,视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作物。但要获得高产,获得150~200千克以上的高产,则要良好的土壤条件或通过耕作施肥措施,改善土壤环境,即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与供肥、供水性能,使之符合大豆高产优质的土壤条件。

大豆高产的土壤条件,一是土壤质地与土壤结构、土壤紧实度等物理性状好。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佳,壤土的通气性、保水性都较适宜,砂壤土、粘壤土亦可通过耕作施肥创造大豆高产。土壤结构以微团粒比例较大为好,有利于水分、养分的保持与供应。土壤紧实度与土壤水气热状况密切相关,以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干土重量克/立方厘米)表示之,大豆生长发育适宜的土壤容重范围是1.0~1.4。土壤结构、土壤容重由土壤矿物组成、土壤有机质等决定,受人为耕作活动影响。

二是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等土壤化学性状。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养分,主要速效态养分含量较高,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是大豆高产的物质基础。据黑龙江省农科院的试验结果(表5-1),大豆高产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密切相关。亩产量达200千克以上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多在4%以上,亩产150千克以上的地块,有机质多在3%以上。

表5-1 大豆产量与土壤肥力

img38

前茬作物产量是土壤肥力性状的体现。中国农科院油料所1985年在河南汝南砂姜黑土上的试验结果,两个小麦产量水平不同的地块,在同一品种(豫豆2号)相同施肥处理的大豆产量表现出很大差异。可见由前作产量水平亦可判知田块土壤肥力状况(表5-2)。

土壤酸碱度不仅会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还会影响大豆根系的生理活动,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特别是与大豆根瘤菌的活动密切相关。大豆根系生长及大豆根瘤菌活动均以中性环境即pH为7时最有利,适应范围pH 5~9,但以pH 6~8为适宜范围。过高、过低都会对大豆根系发育及根瘤菌活性造成不利影响。

表5-2 前作(小麦)不同产量水平与大豆产量

img39

注:中国农科院油料所,1985年,砂姜黑土。

1.大豆品种豫豆2号; 2.N,P,K右下数字为亩施用量。

在选择大豆生产的土壤时,应当改变一种观念,以为种豆什么土壤都可以,往往是把好地安排种粮棉作物,比较差的地块安排种大豆。其实,大豆虽可在较差的土壤条件下生长,但高产须有高肥力土壤,且大豆获得高产又可以对土壤起到改良和培肥作用,更有利于其他作物获得高产。所以应当像古代农业一样,把大豆安排到较好的地块。再者,由于我国近半个世纪内复种指数提高,化学肥料施用增加,造成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养分不平衡。应当大力推行轮作换茬,作物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若能把粮油作物收取籽实后的秸秆、残茬全部还田,加之牲畜厩肥,人粪尿及城市可用垃圾,则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供肥性能,减少化肥施用量。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大豆整地

大豆整地包括播种前的耕、耙、松、耱等操作,根据各地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制度及施肥制度,并结合当地当季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来选择实施。

(一)一年一熟制春大豆整地

我国东北、西北的春大豆是一年一熟,历史上很早就是大豆与小麦、谷子、玉米等作物轮作的种植制度。这种轮作制度是三年进行一次深耕并施用有机肥,即于上季作物收获后进行伏耕或秋耕或春耕,耕深20~25厘米,耕前耙茬、施底肥;第二茬作物、第三茬作物则不深耕,只在上茬收获后的秋季或次年春季进行耙耖耱作业。这种耕作整地制度,既可以在三年一次深耕中打破犁底层,使心土与表土得以交换,利于保蓄水分、加大根系的生长空间,又可在第二、第三茬实施免耕作业,减少能耗,充分利用前茬作物的底肥。北方春大豆应尽可能使用拖拉机完成耕、耙、耱作业。

北方春大豆的土壤耕作处在北方三年或四年轮作制的中心地位。种大豆的土壤耕作方法有多种情况,主要为四种,即垄作耕作制、平翻耙茬耕作制、垄平结合的翻扣耕作制和垄翻深松耕作制。视种植习惯、机具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决定。

(二)一年两熟制夏大豆整地

一年两熟栽培区,大豆前作在黄河及以北地区主要是小麦,在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主要是油菜、小麦。大豆的上茬作物小麦或油菜一般是进行翻耕施底肥再进行耙地播种的,小麦(或油菜)复种大豆的季节紧,加之这期间往往是气温较高,雨水较少,为了抢季节,同时也为减少土壤水分损失,一般是麦后时间耙地灭茬,最好是机耙,机耙可以耙深一些,灭茬、除草的效果也更好些。耙地前撒施底肥,先机耙2~3遍,耙深15~20厘米,后畜力耙,耙细耙平,通过耙地达到灭茬、疏松土层以及土肥掺合的效果。耙地后随即开厢沟及时播种。耙地作业要注意耙深、耙透、耙平,不可漏耙。有时因机具不足,要抢墒情播种,亦可板茬机条播,出苗后及早施肥进行中耕。

(三)多熟制春秋冬种大豆整地

一年多熟栽培大豆区,大豆的整地依前作物的整地、施肥及前作收获期而定。若前作已进行深耕施肥,如秋大豆前作早稻,春大豆前作小麦、油菜等,则秋大豆或春大豆可以不深耕,只以疏松表层和除草为目的耙地作业或进行浅耕作业,耕耙前撒施底肥,耕耙后开厢沟抢时间播种。若春大豆前作是秋冬收获的晚稻、玉米、红苕、芝麻等,则在前作收后进行秋冬耕翻,底土与表层土壤换位,使表层的作物残茬、根系翻入底层好分解,利用冬季低温消灭虫卵,底层土壤翻到表层有利养分的转化。在春季再行浅耕和耙地作业,耕耙前撒施有机肥和氮磷化肥作底肥,经浅耕和耙地作业达到土碎、地平土肥掺匀的目的,造成上虚下实的土壤环境。总之,多熟制栽培的大豆整地,要根据一年的作物茬口安排及前作收获时期因时因地制宜进行不同深度,不同时间的耕耙作业,造成有利于根系和根瘤菌生长发育和进行共生固氮活动的土壤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