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羔羊大肠杆菌病(羔羊白痢)

羔羊大肠杆菌病(羔羊白痢)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羔羊大肠杆菌病亦称埃希氏大肠杆菌败血病,或称新生羔羊腹泻,俗称羔羊白痢,是羔羊出生后1~8天内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大多数发生于出生后1~4天。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大小中等。致病性大肠杆菌与肠道内正常的非致病大肠杆菌各方面没有差别,只是抗原结构不同。肠炎型病例,只能在肠的各部分发现大量致病性大肠杆菌,从其他部分则查不到大肠杆菌。

二、羔羊大肠杆菌病(羔羊白痢)

羔羊大肠杆菌病亦称埃希氏大肠杆菌败血病,或称新生羔羊腹泻,俗称羔羊白痢,是羔羊出生后1~8天内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大多数发生于出生后1~4天。其特征是发生肠炎及败血症,死亡率很高,多见于冬、春舍饲期内。

【病原】

本病没有特异病原菌,普通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及衣原体都可成为新生羔羊败血病的病原菌,但最常遇到的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此菌为肠道内的常在菌,在肠道内构成固定的细菌丛,能够排除与抑制进入肠道的病原菌,并参与动物必需维生素的合成。机体正常状态遭受任何破坏,都能使肠内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导致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跟着发生变化而成为本病的主要病原菌。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大小中等。在分类上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无芽孢,具有周鞭毛,对碳水化合物发酵能力强。本菌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不强,60°C经15分钟即死亡,一般常用的消毒剂均能将其杀死。

致病性大肠杆菌与肠道内正常的非致病大肠杆菌各方面没有差别,只是抗原结构不同。致病性菌株一般能产生1种内毒素和1~2种肠毒素。内毒素能耐高热,100℃经33分钟才被破坏。肠毒素有两种,一种不耐热(LT),有抗原性,分子量大,60℃经10分钟被破坏;另一种耐热(ST),无抗原性,分子量小,60℃以上和较长时间才能被破坏。

大肠杆菌有菌体抗原(O)、表面抗原(K)和鞭毛抗原(H)3种抗原,另外,许多与腹泻有关的致病菌株带有菌毛抗原(也叫黏着素抗原或定居因子抗原)。根据抗原成分,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许多血清型,引起一种动物发病的大肠杆菌,常为一定的血清型,一个畜群如不由外地引进同种家畜,其病原性菌株常为一定的1~2种血清型。

【传染途径】

一般都是经消化道而感染,例如接触病羔和不卫生的环境以及吸吮母羊的脏乳头都可以受到感染。在少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子宫内感染或经脐带和损伤的皮肤受到感染。能使大肠杆菌感染羔羊的主要因素有:

1.母羊孕期饲料不足,造成羔羊生理性幼稚型。

2.在污染的环境中分娩。

3.出生后初乳不足,得不到足够的初乳抗体

4.喂给过量的乳或其他饲料而引起消化不良。

5.受寒对于病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当羔羊不吃初乳时仅放置污染环境中,不足以引起发病,但当羔羊受寒而又暴露于污染环境中时,能使大部分羔羊得病,而且可使未出现本病的地方也发病。

【症状】

在临床上有败血型和肠炎型两种类型。

败血型:主要见于2~3周龄的羔羊。病羔发生菌血症后突然腹泻,有时发生胸膜炎或关节炎。当出现神经症状时,说明已发生脑膜炎。

肠炎型(下痢型):见于出生后3天以内,有的可在出生后8天患病。潜伏期很短,主要症状为下痢。粪便稀薄,呈泡沫状,具有恶臭。起初呈黄色,继而变为淡灰白色,含有乳凝块,严重时混有血液。排粪时表现痛苦和里急后重。病羔全身衰弱,精神委顿,食欲废绝,久卧不起,常因脱水而引起死亡。

病初体温常增高到41℃左右,以后降至正常,当羔羊变为衰弱而脱水时,则体温下降,临死前降到36℃左右。当病程发展迅速而羔羊急剧衰弱时,往往于发病后1~2天死亡,延迟死亡的比较少见。

【剖检】

病理变化局限于消化道。剖检时见尸体消瘦,胃肠充满乳样内容物,第四胃及肠道黏膜充血发炎,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散在的出血点。急性死亡者,内脏器官充血,且有多数溢血点。

【诊断】

主要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进行确诊。在分析这些资料时,必须注意发病季节、年龄及严重的死亡率。

细菌学检查具有参考意义。败血型的病例可从身体各部的分离到病原体,人工接种(静脉注射)于数日龄的羔羊,可以引起发病,但3月龄的羔羊不受感染。肠炎型病例,只能在肠的各部分发现大量致病性大肠杆菌,从其他部分则查不到大肠杆菌。

【预防】

1.加强孕羊的饲养管理。保证饲料中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定期运动,以利于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提高初乳的生物学价值。

2.严格遵守临产母羊及新生羔羊的卫生制度。对产栏和用具用3%~5%来苏儿消毒,并经常保持清洁;必须保护羔羊,使其不致遭到大量病原菌的侵入。

3.必须隔离病羔。病羔接触过的畜栏、地板、墙壁和排水管等,必须进行清扫和彻底消毒。

4.进行预防注射。用当地菌株制成福尔马林和浓缩氢氧化铝疫苗,可以产生预防效果。

我国创制的福尔马林大肠杆菌疫苗,对羊羔的大肠杆菌病具有良好预防效果。

【治疗】

1.土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都有良好效果。土霉素按每日20~50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口服,或按每日10~2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肌肉注射。磺胺甲基嘧啶及磺胺脒,可以将药片压成粉剂加入奶中,使羔羊自己喝下。剂量为:第一次1.0克;以后每隔4~6小时服0.5克。或用20%磺胺嘧啶钠5~10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呋喃唑酮按每日5~10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内服。

2.应用嗜酸菌乳和噬菌体。二价噬菌体(大肠杆菌病及副伤寒噬菌体)具有良好效果。

3.病好转时,应用微生态制剂,如促菌生、调痢生、乳康生等,加速恢复胃肠道机能,但此类制剂不能与抗菌药物同时应用。

4.采取必要的对症疗法。为了减轻疼痛,可以使用泻剂(石蜡油或植物油)及阿片制剂(如复方樟脑酊);衰弱时可以注射强心剂。有脱水现象时,可以进行静脉输液,恢复电解质平衡。

此外,还可以灌服6%硫酸镁(含福尔马林0.5%)30~60毫升,6~8小时后再灌服1%高锰酸钾10~20毫升。未见效的,次日再增服1%高锰酸钾,直到痊愈为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