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抗旱截蓄雨水技术

抗旱截蓄雨水技术

时间:2022-11-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新一代人工增雨监测和作用技术系统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该系统包括气象卫星资料收集系统、多功能气象雷达、地基或机载遥感测量系统、装有先进微物理测量系统的飞机和高效催化技术系统。人工增雨技术已成为国内外抗御局地干旱的重要技术手段。对降水的蓄积除水库外,在干旱区,如宁夏、甘肃、内蒙古,近年来修建了许多水泥蓄水窖,用微灌技术灌溉农田,在农业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节 抗旱截蓄雨水技术

一、耕云播雨,缓解旱情

耕云播雨,是根据自然降水形成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使云产生降雨。这是战胜或缓和局部地区干旱的重要方法。目前很多地方的耕云播雨就是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把适量的催化剂,用一定的运载工具撒播在云层中,促使降水或增大自然降水的强度。

人工降雨,要根据不同性质的云,采用不同的催化剂,才能收到显著效果。如不冷云,要根据冰、水转化原理,使云中具有足够的冰晶,造成冰、水共存而形成降雨。其方法是借助火箭、炮弹、飞机、气球等运载工具,将干冰、磺化银、磺化铅、硫化铜、甲醛等人工晶核撒到云中促使过冷却水的冻结或使水汽凝华成冰晶,造成冰、水共存,形成降雨。若是暖云,根据起伏冲并原理,造成大小水滴共存形成降水。撒播氯化钠、氯化钾、硝酸钾、尿素等粉末,这些吸湿性很强的微粒,遇水汽后能迅速长大成大水滴,并在起伏冲并下形成降水。

实践证明,人工催化深厚的层状云系,可增加降水量10%~20%;催化发展旺盛的浓积云,可增加降水1~2倍。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只要方法得当,时机适宜,耕云播雨能增大降水,在缓和局部干旱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

从20世纪40年代末奠定了人工影响云增加水的微物理科学基础以来,通过国内外大量的试验研究和人工增雨实践,特别是近十年来,相关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进一步充实和改善了人工增雨的科学概念,改进了对人工增雨条件的认识,提高了人工增雨作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技术装备条件也有明显改善,提高了人工增雨条件的实时监测能力,也提高了作业功效。目前,新一代人工增雨监测和作用技术系统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该系统包括气象卫星资料收集系统、多功能气象雷达、地基或机载遥感测量系统、装有先进微物理测量系统的飞机和高效催化技术系统。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家应用先进的监测和作业装备,获得了比较明确的人工增雨要领模型,通过有科学设计的长期稳定试验,取得了科学界认可的人工增雨效果为6%~30%。人工增雨技术已成为国内外抗御局地干旱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中国,人工增雨从1958年起就开始进行,到现在已有20个省(区)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在抗旱和防御森林火灾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人工增雨效果的统计检验设计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目前中国人工增雨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需要对各类云人工增雨条件的判断数据和实时监测识别技术,对各类云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佳催化部位、时机、剂量以及人工增雨效果的评估等方面还需进行深入研究,以减少人工增雨作业的盲目性。

二、咸水资源的利用

在北方大部分贫困山区淡水资源缺乏,但地下有一定量的微咸水和咸水资源,可应用含盐地下水作为灌溉的补充水源。根据美国在世界各地调查的结果提出,凡是电导度为8ds/m的咸水都可用于灌溉。在我国也有不少地区利用微咸水进行灌溉。在小麦拔节期以后采用微咸水灌溉,既不引起土壤盐碱化,还取得小麦较好收成。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海原县用含盐量4克/升左右的水源灌溉大麦、小麦,产量普遍比旱地高。用咸水灌溉应注意有相应的技术和作物种植方式,需微咸水和咸水交替灌溉,作物处于非耐盐阶段应用微咸水,在耐盐生长阶段采用咸水。微咸水、咸水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随土壤含盐量、种植方式、气候条件和灌溉系统的形成而定。由于咸水仅有限地用于部分作物的特定生长阶段,再加上其他生长阶段微咸水的淋洗作用,故一般不会引起土壤过度盐碱化。在轮作制上,要考虑高耐盐作物与次耐盐作物搭配,即在种植了几年耐盐作物小麦后再种几年苜蓿。

三、截蓄雨水

据有关专家估计,全世界每年降到陆地的水量足够满足5~10倍于目前全球人口的需用,但可惜的是在这些降水中有三分之二被迅速流失,剩下的三分之一又分布不均,且往往不易得到利用。如果使这些降水少流失一些,通过有关措施截留蓄存起来用于抗旱灌溉农田,这是最简单最便宜的用水途径。中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19万亿立方米,形成河川径流2.7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0.83万亿立方米,两者重复0.73万亿立方米,降水形成水资源量仅占40%,60%未形成水资源浪费掉。对降水的蓄积除水库外,在干旱区,如宁夏、甘肃、内蒙古,近年来修建了许多水泥蓄水窖,用微灌技术灌溉农田,在农业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地面拦截贮积雨水外,还可利用汛期雨水回补地下水。

1.旱地农业集水系统

即改变地表形状或经过处理收集自然降水,使径流最大,并从特定地点流入农田。

农业集水系统一般适合在年降水量为50~300毫米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使用。当平均降水量≤100毫米时,雨量分布是关键。在降水量大于300毫米的地区,集水技术可用于控制和管理地表径流,以防止土壤侵蚀。

使径流最大的集水系统一般包括以下要素:集水区域、输送设施、蓄存设施和农田。这些要素具有收集和蓄存径流的作用,但要求高水平的资源管理和资金投入。集水区的选择设计需要广泛收集降水量和蒸发资料,以估计概率对设计区的径流进行评价。

2.集水方式有多种多样

一种是在栽培地以外设集水区,当径流最大时,集水区的水分配给栽培地区。另一种是在栽培区土壤表面挖沟或起垄,使表面水流入沟内。

最简单的集水形式是某种地形的改变,即在集水区清除灌木林和石头,在坡上挖小沟使径流顺利流入农田。应用地形的集水技术特点是投入少,但产流量小,并且要注意土壤类型和地形特征相匹配。不适宜于表面集水的土壤是松散的沙土和沙砾土。

在选定的微集水区内通常将土壤变为不毛之地,减少植物生长。为了减少入渗,在土壤中通过喷洒沥青、防水化学制剂或石蜡,或者在上层5~6厘米土层中混合使用。当农田不能直接修建集水系统时,可通过挖沟、塑料管道等方式使径流直接进入栽培农田。

牧区草原地面突起或凹下,也可增加地表蓄水潜力。在牧区把降水收集好,使径流最小,有利于饲草生产。这种零径流概念意味着降雨入渗前保存在土壤表面。在某些集水设计中,栽培的土壤就是水分贮存器,即直接径流农业。在其他一些干旱地区建造等高梯田收集径流,这种系统一般用于大片土地或有机械设施平整土地的地方。

3.蓄水设施

旱地农业集水要求的蓄水设施是土壤、微集水区、蓄水池或者拦水坝。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土质、集流方式及用途进行规模布置。

用于大田灌溉的蓄水设施要根据地形条件确定位置,一般应选择在比灌溉地块高10米左右的地方,以便实行自压灌溉。用于解决庭院经济和生活用水相结合的蓄水设施,一般应选择在庭院内地形较低的地方,以取水方便。为安全起见,所有的蓄水设施位置必须避开易塌方或易滑坡的地段,设施的外壁距崖坎或根系发达的树木的距离不小于5米,两个蓄水设施的距离应不少于10米。公路两旁的蓄水设施应符合公路部门的排水、绿化、养护等有关规定。蓄水设施的主要附属设施如沉沙池、输水渠(管)等,应统一规划考虑。

现列举宁夏常见的一些地形地貌条件下如何合理布局蓄降雨水窖群。

(1)梁峁地形布窖。地形特点为梁峁起伏,地处水土侵蚀源头,地面较平整,植被较好,鞍部地形处常是乡村道路交会点。梁峁多修成水平梯田或为天然草地,冲沟较少,适宜窖点。沿梁顶多为交通道路,路面是收集雨水的理想场地。窖点应根据地形和农田在道路两侧合理布局。宁夏海原县冯川村利用梁顶公路(沥青路面)鞍部处的集水沟收集路面径流,在半山坡打窖蓄水,自流灌溉坡脚下的农田(图3-1)。

img17

图3-1 冯川村公路集流(沥青路)窖灌示意图

(2)山前壕掌地带。地形特点为后山是山丘地形,坡面冲沟较多,多为荒坡草地,坡面大,为扇形汇流;在沟口汇流后又随地形扩散,形成山前台地(或为壕掌地),汇流低洼处多为田间路或牧羊道,路壕两侧为农田。窖群布局。该地形径流条件好,沟壕汇流量大,一般含沙量较大。窖群应沿路壕两侧布置,分段建引洪渠收集径流入窖(图3-2),同时建好引水入窖前的沉沙设施,水窖蓄满后及时封堵进水口。宁夏固原县七营乡倪壕村节水灌溉示范点就是利用山前沟壕集水,实行窖水节灌。

img18

图3-2 倪壤村山前沟壕集水示意图

(3)缓坡地带。地形特点多为山前坡脚台地、塬地、壕墒地,地势较平坦。黄土丘陵区多被沟壑切割,下切侵蚀严重,沟道宽深。缓坡地为农业耕作,农草间作。田间路面为主要集水场所。窖群宜布设在田间路两侧的农田内,水窖数量的多少要根据路面产流、田面蓄满产流的水量多少合理布局,避免过密布设。

(4)沿路地带。各地农村均有国、省、地、县以及乡村各级道路经过,沿途有各种地形地貌,如梁、峁、坡、川等,要充分利用路面的集水条件结合地形情况,因地制宜布设窖群。水窖的位置应选在路界外的农田内,修建好引水渠、沉沙池等配套设施(图3-3)。

img19

图3-3 程儿山公路及坡面集流示意图

四、窑结构设计制作

1. (窑)结构形式

水窖按其修建的结构不同可分为传统型土窖、改进型水泥薄壁窖、盖碗窖、窑窖、钢筋混凝土窖等。按采用的防渗材料不同又可分为胶泥窖、水泥砂浆抹面窖、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窖、土工膜防渗窖等。由于各地的土质条件、建筑材料及经济条件不同,可因地制宜选用不同结构的窖形。

在建窖中,对用于农田灌溉水窖与人畜饮水窖在结构要求上有所不同。根据黄土高原群众多年的经验,人饮窖要求窖水温度尽可能不受地表和气温的影响,窖深一般要达到6~8米,保持窖水不会变质,长期使用。而灌溉水窖则不受深度的限制。

2.混凝土盖碗窖

混凝土盖碗窖(图3-4)在黄土高原地区特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地区最常用的一种,形状类似盖碗茶具,故取名盖碗窖。此窖型避免了因传统窖型窖脖子过深,带来打窖取土、提水灌溉及清淤等困难。适宜于土质比较松散的黄土和沙壤土地区,适应性强。

img20

图3-4 混凝土盖碗窖

窖体包括水窖、窖盖与窖台两部分。

(1)水窖部分。结构与其他类型窑基本相同,只是增大了中径尺寸和水窖深度,增加了蓄水量。

(2)混凝土帽盖。为薄壳型钢筋混凝土拱盖,在修整好的土模上现浇成型,施工简便。帽盖上布设圈梁、进水管、窖口和窖台。混凝土帽盖布设少量钢筋铅丝,形同蜘蛛网状(见图3-5)。

3.结构特点

(1)帽盖为拱式薄壳型。矢高1.4~1.5米,球台直径为4.5米。矢高与球台直径的比值(即矢跨比)为0.31~0.33。壁厚6厘米,为整体浇筑,铅丝网起连结加固作用,质量可靠。

(2)圈梁与帽盖为一整体,紧扣在窖壁四周土体上,稳定性好。

img21

图3-5 混凝土帽盖窖铅丝网平面图(单位:厘米)

(3)帽盖在土模上现浇,施工简便,质量有保证。

(4)帽盖以下水窖为水缸形,没有倒坡土体部分,窖体稳定性好,避免了窖体内土体塌方和施工不安全因素。

4.适用范围

此窖型适宜于土质比较松软的黄土和沙石壤土地区。打窖取土、提水灌溉和清淤等都比较方便,质量可靠,使用寿命长。

5.主要技术指标

窖深6.5米(不含窖底防渗部分厚度)。其中水窖深5~5.5米,底径3.2~3.4米,中径4.2米,帽盖高(即旱窖部分)1.4~1.5米,窖口径1.0米,蓄水量60立方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