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瘦肉型湖北白猪的培育与利用

瘦肉型湖北白猪的培育与利用

时间:2022-11-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湖北省科委正式下达选育瘦肉型湖北白猪及其新品系选育的研究任务,由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和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共同承担。育种方向与育种目标湖北白猪总的育种方向是培育瘦肉型品种,即瘦肉率高,肌肉品质好;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湖北白猪属瘦肉型品种,具有瘦肉率高,肉质好,生长发育较快,繁殖性能优良,能耐受长江中游地区夏季高温和冬季湿冷的气候条件。

2 瘦肉型湖北白猪的培育与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副食品消费的需求会不断地增长。在副食品消费中,瘦肉的需要量会越来越大,人们希望多吃瘦肉,少吃动物脂肪,以便对健康有利。因此,急需要培育一个适应性强、繁殖力好、瘦肉率高、生长发育快的瘦肉型品种。

猪瘦肉的多少,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要增加瘦肉率,在遗传方面首先,必须培育出长瘦肉多的猪种。其次,采用经济杂交,利用杂种优势,以增产瘦肉。为此,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科研应走在生产前面,根据杂交组合筛选试验结果,分析和预测我国养猪业发展前景,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湖北白猪育种方向、目标和方法。同年湖北省科委正式下达选育瘦肉型湖北白猪及其新品系选育的研究任务,由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和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共同承担。

(1)品种培育过程

育种方向与育种目标湖北白猪总的育种方向是培育瘦肉型品种,即瘦肉率高,肌肉品质好;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在国内相同条件下,达到外来亲本品种水平;适应性(特别是对湖北地区高温、湿冷的耐受能力)优于外来亲本品种,并且要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在杂交利用中与某些品种(或品系,如杜洛克、汉普夏)杂交具有较好的配合力。适用于国营农场,城市工矿区、饲料条件好的农村地区等作为杂交生产商品瘦肉猪的母本品种。

育种目标为:180日龄体重达90千克(90千克),日增重600克以上;瘦肉率55%;经产母猪产仔12头;体型外貌一致。

杂交亲本的选择要充分利用我国猪种的适应性强、繁殖性能好、产仔多、肉质好等优点,又要利用外来猪品种瘦肉率高、生长快的特点,根据杂交组合试验结果,确定以通城猪(湖北白猪Ⅲ、Ⅳ系)、荣昌猪(湖北白猪Ⅰ、Ⅱ、Ⅴ系)、长白猪(来自英国、瑞典、法国、丹麦)和大白猪(英国)作为杂交亲本,并以“大白猪×(长白猪×本地猪)”杂交组合组建基础群。根据各品系具体情况,允许3个品种的血缘成分作适当调整。

培育阶段湖北白猪的培育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引种和杂交试验阶段。通过大规模的杂交组合试验,筛选出了“大白猪×(长白猪×本地猪)”理想杂交组合。②研究制定育种方案,并在国内多次引种,以品系为单位大量繁殖两个、三个品种的杂交猪,为组群奠定基础。③分别组建5个彼此间无血缘关系,且各具6个以上独立血统的品系基础群。④分品系进行多世代闭锁繁育。并分别开展营养水平试验、杂交组合试验、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生长发育规律研究、母猪年生产力及种质特性等专题试验和配套技术研究。然后进行品种(品系)鉴定验收。

验收后继续进行各品系繁育,加速扩群繁殖与推广利用,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并转入品系保持。

(2)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

基本育种方法①从品系选育入手,杂交合成建系,品种与品系同时培育。将品种的育种目标分散在不同品系,主选性状突出,以便加速品种的育成,完善品种结构,并为品种育成后的品种保存和开展品系间杂交奠定基础。②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严格实行多世代闭锁繁育,特别强调品系基础群应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和较高的生产性能。因此,要求各品系群必须具有多个血统来源,这样才能既保证品系繁育世代近交系数不过快增长,又可保持品系间的遗传差异,丰富品种内的遗传基础。③采用个体性能测定加同胞测定的综合测定制度。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坚持头胎留种,保证一年一个世代。④品种、品系选育与杂交利用相结合,加快繁育体系的建立,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选育的主要技术措施①主选与产肉量相关、遗传力(h2)较高和中等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力愈高世代进展愈大。湖北白猪主选了活体背膘厚(h2= 0.4~0.6)和日增重(h2= 0.25~0.3)两个性状,以间接提高胴体瘦肉率(活体背膘厚与胴体瘦肉率的遗传相关rA=-0.5~0.6)和饲料利用率(日增重与饲料的利用率的遗传相关rA=-0.55~0.75)”。②缩小环境条件的差异,各世代各类测定猪均采用同一营养水平,同一测定猪舍,同一饲养员管理,并实行自由采食,提高选择的准确性。③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选择强度。各品系留种群均实行头胎留种,一年一个世代。为缩小留种率,提高选择强度,实行“断奶时多留,6月龄精选”的措施,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综合选择,对肢蹄和外形差、有缺陷奶头的个体先予以淘汰。保证公母猪留种率分别在15%和30%以下。④供给全价配合饲料以及预防疾病的发生,确保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3)品种特征和特性

品种特征湖北白猪全身被毛白色(允许眼角或尾根有少许暗斑),头稍轻、直长,两耳前倾或稍下垂,背腰平直,中躯较长,腹小,腿臀丰满,肢蹄结实,有效乳头12个以上。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千克(千克),母猪200~250千克(千克)。

湖北白猪属瘦肉型品种,具有瘦肉率高,肉质好,生长发育较快,繁殖性能优良,能耐受长江中游地区夏季高温和冬季湿冷的气候条件。在夏季持续60多天高温、最高气温40℃,冬季持续80天湿冷,最低气温-12.8℃,年相对湿度82%的环境条件下,肥育测定猪平均日增重达620克(0.62千克)以上,表现了较强的适应性,是开展杂交利用的优良母本品种。湖北白猪包括五个彼此间无亲缘关系,既有品种共性又各具特点的品系,其中Ⅰ、Ⅱ、Ⅲ系繁殖力高,适应性好;Ⅳ、Ⅴ系生长发育快,瘦肉率高。

生产性能①生长肥育性能: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约90千克(千克),后备母猪82~85千克(千克);饲料利用率3.5以下(即长1千克肉需要的饲料在3.5千克以下),达90千克(千克)日龄为180天(也就是半年出栏1头肥猪)。肥育猪体重20~60千克(千克)阶段,每千克(千克)饲料含消化能12.55兆焦耳,粗蛋白16%;60~90千克(千克)阶段,每千克(千克)饲料含消化能12.13兆焦耳,粗蛋白14%。Ⅰ、Ⅱ、Ⅲ系平均日增重560~620克,每千克增重耗料3.17~3.27千克;Ⅳ、Ⅴ系平均日增重622~690克,每千克(千克)增重耗料3.45千克。②胴体品质:湖北白猪适宜屠宰体重为90千克(千克)。宜采用母猪不去势、公猪适当延迟去势的肥育方法和前期充分饲养、后期适当限食的饲养方式。90千克(千克)屠宰时,平均背膘厚2.5~2.8厘米,眼肌面积30~40平方厘米,腿臀比率20%~33%,每头猪产瘦肉量36~38千克(千克),Ⅰ、Ⅱ、Ⅲ系胴体瘦肉率58%以上,Ⅳ、Ⅴ系61%以上(也就是瘦肉率高)。肉质良好,肉色鲜红,肉色反射值18~21,pH值6.1~6.4,系水力85%~90%,肌肉内脂肪含量2%~3%。③繁殖性能:母猪初情期平均为121~130日龄,发情持续期5~6天,适宜初配期7~8月龄,体重100千克(千克)以上。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9.5~10.5头,经产母猪(3胎以上)产12~13头。

(4)杂交利用效果

在养猪生产中,已越来越多地利用杂交繁育的方法,它不仅用于品种之间,也用于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系之间。近20多年来,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中80%~90%的商品猪肉来自杂种猪。所谓杂交,是指不同品种或不同品系间的公母猪相互交配。杂交所生的后代称为杂种,杂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较强的生活力,较高的繁殖性能和较快的生长速度以及较好的胴体品质。

培育湖北白猪之最终目的是为杂交利用提供优良的亲本品种,并通过杂交组合试验而筛选出最优组合,以生产高效优质商品猪。以湖北白猪为母本与杜洛克或汉普夏公猪杂交均具有较好的配合力,特别是与杜洛克猪杂交效果明显,肥育猪20~90千克(千克)阶段,日增重650~700克,杂种优势10%以上,肉质优良,肉色鲜红。

为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仔多、瘦肉率高、肉质好的专门化品系,通过广泛的配合力测定以形成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配套杂优组合,高产优质高效地生产商品瘦肉猪,国家科委和农业部下达了国家“七五”和“八五”攻关项目“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任务,华中农业大学承担了其中“中国瘦肉猪新品DⅣ系选育与配套研究”任务。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采用高选择差法,从湖北白猪Ⅲ、Ⅳ系中选择高产的家系和个体组成高质量的基础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经过G0~G6共7个测定和选择,其主要经济性状已达到育种目标,473头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0.82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3.15头;肥育期日增重672克,饲料利用率3.01,达90千克体重日龄178天,胴体瘦肉率61.28%,肉质优良。以DⅣ系为母本,杜洛克为父本生产的杂优猪日增重788克,达90千克体重155天,胴体瘦内率64%,母猪窝产瘦肉量达490千克以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