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糜子抗旱的生理生态基础

糜子抗旱的生理生态基础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一糜子品种在7个年度内的蒸腾系数范围为162~443,平均为266.9;同一品种在同一年内不同地点的蒸腾系数为151~280,气候越干燥糜子的蒸腾系数越大。通用的数据,糜子的蒸腾系数为255.12。糜子的蒸腾系数虽随品种、环境条件而变化,但在禾谷类作物中,糜子的蒸腾系数是最低的,这说明糜子是最能经济地利用水分的一个谷类作物。糜子的根属须根系,由种子根和次生根组成,种子根和次生根在抗旱中起关键作用。

第一节 糜子抗旱的生理生态基础

糜子的耐旱能力和抗旱能力,关系到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生产中的命运。

一、糜子的生物学耐旱性

糜子的耐旱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用水经济

同一糜子品种在7个年度内的蒸腾系数范围为162~443,平均为266.9;同一品种在同一年内不同地点的蒸腾系数为151~280,气候越干燥糜子的蒸腾系数越大。通用的数据,糜子的蒸腾系数为255.12。糜子的蒸腾系数虽随品种、环境条件而变化,但在禾谷类作物中,糜子的蒸腾系数是最低的,这说明糜子是最能经济地利用水分的一个谷类作物。张锡梅在《糜谷抗旱性比较研究初报》中描述:“糜子植株的水分代谢类型:水分饱和度高,耗水经济,用水效率高(干旱条件下尤为明显),较谷子更适应干旱。”

(二)吸水力强

糜子发芽只需吸收种子本身重量25%的水分,这与谷子发芽需水基本一致。固原市农科所试验结果:播种层土壤水分保持在8%,糜子即能发芽,播种层土壤水分达到12%时,糜子可整齐地发芽出苗。这与群众总结的糜子种黄墒的经验基本一致。糜子可以吸收土壤中几乎不能被吸收的水分,在旱象出现时,糜子的根苗比低于谷子,但旱象较轻,说明糜子靠它并不发达的根系,可以吸收较多的水分,以供生长发育之必需。

(三)耗水较慢

糜子叶片气孔多生于背面,遇旱则自动关闭,减缓蒸腾,使体内水分相对稳定。糜子受旱后,叶片卷曲,在短期内还可停止生长,但遇雨恢复生长后,对产量影响较小。这一特性,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山区以旱为主的变化无常的气候条件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糜子的植物学抗旱性

糜子的根属须根系,由种子根和次生根组成,种子根和次生根在抗旱中起关键作用。种子根生长迅速,一般每天可伸长超过2厘米。当糜子地上部分只有3~4片叶时,种子根已能入土40~50厘米,因此,糜子在苗期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次生根由分蘖节形成,全株最多可达80条以上,平均12~15条。次生根大量分布在土壤中70~90厘米处,个别可深达120~130厘米。按分布面积计算,它比燕麦大麦和春小麦都大,仅次于玉米。此外,糜子根的输导组织发达,能从土壤中吸收别的作物不能利用的水分。糜子根的这些结构和发育特点,使其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是糜子具有高度抗旱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糜子茎叶有明显而浓密的茸毛,通常见到的情况是,越是干旱的地区,品种的茸毛就越多;反之,越是茸毛多的品种,也就越能适应更为干旱的气候。

三、糜子的物候学抗旱性

img3

图1 小麦、糜子需水曲线图

在我国北方糜子主要产区,普遍存在降雨量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多数地区降雨都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如何充分利用雨季有限的降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风沙丘陵区和黄土丘陵区,5~6月份降水量有了明显增加,达到35~40毫米,此时,正值糜子播种期和幼苗期,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小,较少的水分即可满足其发芽、出苗的需要。7~9月份进入本区多雨季节,糜子进入拔节至开花灌浆期,需水量开始增加,与降水季节分布吻合性良好。

王玉玺利用瓦尔特气象图,对宁夏南部山区糜子、小麦对水分的供需关系进行了分析,结论为:春小麦需水曲线与降水及旱象正好呈反向关系,糜子需水曲线与降水及旱象正好呈同向关系,说明糜子比春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当年水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