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黑木耳产业发展历史

黑木耳产业发展历史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黑木耳生产经历了天然野生、原木砍花、段木接种和代料栽培4个阶段。纯固体菌丝体菌种的应用提高了黑木耳接种成活率,缩短了黑木耳生产周期,促进黑木耳人工栽培的发展。黑木耳的产量与质量也明显提高,以单位重量的木材质量计算,代料栽培黑木耳的产量比段木栽培提高5倍以上。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在北方地区的发展也推动了南方黑木耳代料栽培的技术革新。

一、黑木耳产业发展历史

我国食用黑木耳历史悠久,公元6世纪90年代,后魏末期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详细介绍了黑木耳的烹调技术。著名诗人苏轼也曾以诗的形式记载了黑木耳的生态环境。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无枝叶,乃湿热余气所生”。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对黑木耳有所认识,通过采食天然野生的黑木耳并仔细观察,逐步掌握了黑木耳的生活习性,并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我国黑木耳生产经历了天然野生、原木砍花、段木接种和代料栽培4个阶段。

1.天然野生

我国黑木耳人工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唐代苏恭《唐本草注》中记载:“桑、槐、楮、榆、柳,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以草覆之,即生蕈尔”。该书详细描述了耳树种类、接种、覆草遮阳、保温保湿的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是人类首次系统描述黑木耳段木人工栽培方法。宋元时期王桢在《农书》中也描述了选树、砍花、接种、保湿等多个黑木耳栽培技术环节。湖北房县、保康等地历代地方志中,都有关于“山民伐木种耳”的描述。到清代黑木耳栽培在湖北西北地区已经具有很大的生产规模,而且“郧耳”、“燕耳”、“房耳”等各种产自鄂西北的黑木耳产品一直作为“皇宫贡品”。

2.原木砍花

解放前,我国人工栽培黑木耳是将砍伐的木材排放在温暖湿润的林间草地上,借助黑木耳孢子自然传播进行繁殖,或依靠老耳木的菌丝蔓延生长,或将淘洗黑木耳的水浇在砍伐的树木上,基本处于半野生状态,产量低。后来,人们开始利用原木砍花或利用碎木耳接种段木,但黑木耳产量不稳定。在过去原木砍花接种时期,鄂、川、陕交界地区的耳木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暖,特别是秦岭以南及大巴山以东地区,一直是我国黑木耳最重要的主产区之一。

3.段木接种

(1)段木打穴接种:解放后,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的黑木耳担孢子液(与现在的液体菌种不同,现在生产的液体菌种是菌丝球,而过去生产的是孢子液)喷洒接种方法获得成功,使黑木耳生产由自然接种阶段发展到人工接种阶段,生产方法也有所改进。科研部门培育出了黑木耳纯菌种,发明了段木打穴接种法。每年深秋或冬季上山砍伐适生耳树,第二年3~4月份接种,然后上堆发菌;到秋季菌丝逐渐生长至耳木中,当年只长出少量的“报信耳”,第二年为黑木耳的盛产期,周期长达3年,但产量偏低,1立方米木材只产干耳12千克,且常因自然灾害而减产。

(2)纯菌种接种: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黑木耳纯固体菌种。纯固体菌丝体菌种的应用提高了黑木耳接种成活率,缩短了黑木耳生产周期,促进黑木耳人工栽培的发展。随着人们对黑木耳生产的日益重视,科研人员不断对黑木耳人工栽培技术进行改进,形成了系统的黑木耳段木生产技术,并开始使用喷灌设施自动喷雾(见图1-1)。根据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开展设施栽培,基本实现当年砍树、当年接种、当年采收,每架黑木耳产量稳定在10千克以上。

4.代料栽培

随着黑木耳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耳木资源的日益减少,全国各省市(尤其是黑木耳主产区省份)开展了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研究。科研人员利用阔叶硬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稻草和甘蔗渣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采用瓶栽、压块栽培及袋栽等模式进行黑木耳栽培试验,开展室内栽培、室外栽培、林间栽培、露地栽培、大棚挂袋栽培,以及黑木耳与果树、黑木耳与农作物套种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且缩短了黑木耳的生产周期(见图1-2)。段木栽培黑木耳完成一个生产周期需要2~3年,而代料栽培黑木耳只需4~5个月。黑木耳的产量与质量也明显提高,以单位重量的木材质量计算,代料栽培黑木耳的产量比段木栽培提高5倍以上。黑木耳栽培地域也由林区、山区扩大到农区,甚至城市郊区。

img1

图1-1 木段栽培黑木耳

img2

图1-2 代料袋栽黑木耳

(1)新品种选育:在黑木耳代料栽培新技术发展与推广同时,科研单位还培育出许多适合木段和代料栽培的黑木耳新品种,适宜木段栽培的黑木耳品种有浙耳1号、单片5号、黑793、薛坪10号、H10和新科等;适宜代料栽培的黑木耳品种有黑木耳1号(8808)、黑木耳2号(黑29)、黑耳4号(931)、黑耳5号(Au86)、黑耳6号(黑威9号)、吉AU 1号(97095)、吉AU 2号(9603)、中农黄天菊花耳、吉杂1号(丰收1号)、丰收2号、黑A、延特3号、延特5号和黑威981等。这些品种均通过国家认定。还有适合南方气候的黑木耳代料栽培品种,如新科、916、138等;适合北方气候代料栽培的品种,如黑木耳1号(8808)、黑木耳2号(黑29)、黑耳4号(931)、黑耳5号(Au86)、黑耳6号(黑威9号)、黑木耳Au8129、吉AU 1号(97095)、吉AU 2号(9603)、中农黄天菊花耳、吉杂1号(丰收1号)、丰收2号和黑A等。目前,各省(市)种子管理总站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每年都在认定黑木耳新品种,为黑木耳栽培户提供更多的品种选择。

(2)机械设备不断更新:食用菌设备制造企业根据国外食用菌生产设备以及国内食用菌生产需要,研制出黑木耳代料栽培的生产设备,包括原料专用振动筛、拌料机、装瓶机、装袋机、灭菌灶、接种机、黑木耳菌袋开口器、黑木耳烘干机、洗耳机和压块包装机等各种机械生产设备,使黑木耳代料栽培实现了半机械化。使用机械生产的黑木耳菌袋质量稳定,提高了黑木耳菌袋成功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3)不同栽培新模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黑木耳人工栽培技术进入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期。1983年,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采用棉籽壳代料栽培黑木耳获得成功,100千克干料生产黑木耳干品8.5千克,这一成果通过河北省级鉴定并迅速推广。河北省万全县有1100户农户栽培235万袋黑木耳,产值达192.7万元,为棉产区开创一条棉籽壳综合利用的新途径,也为农民开拓出一条致富新路。1989年,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刘永昶首创北方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新技术,单产提高7~9倍,产值提高24.6倍,生产周期比段木栽培缩短80%。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在北方地区的发展也推动了南方黑木耳代料栽培的技术革新。1993年,福建省古田县青年农民廖承杰开创出黑木耳野外层架式立体栽培新模式,并迅速推广至省内外。

(4)不同栽培原料及配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不断完善。近年来,全国各地广泛采用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稻草等农作物为原料,采取室内和室外、林间挂袋、蔗田套栽、露地排栽、野外层架栽培、混合式周年栽培、多层次立体栽培等多种方式,并改一季为两季,或周年生产,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取得了速生、高产、优质的效果。在中国,黑木耳代料栽培已经成为21世纪行之有效的新技术,黑木耳生产规模也从2001年的第五位(平菇、香菇、双孢菇、毛木耳和黑木耳)上升到2010年的第三位(平菇、香菇、黑木耳、双孢菇和金针菇),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