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

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它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有时易混淆,应正确区分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防治。防治方法 可在土壤中直接施用磷酸二铵、过磷酸钙等速效含磷肥料。同时与叶面喷肥相结合,可喷0.2%的磷酸二氢钾或0.5%的过磷酸钙水溶液等,连续喷3次。防治方法 主要是施用含钾的肥料。防治方法 确诊土壤缺硼,可以选施硼肥。这属于较严重的冻害。

一、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

辣椒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温度、干旱、涝害、营养失衡等,使生长受到影响,并表现出一系列障碍特征,这些被称为生理性病害。它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有时易混淆,应正确区分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防治。

1.营养失衡症

(1)氮素缺乏与过剩

症状特征 ①缺氮:植株分枝直立,开张度加大;叶片黄化并且小,结果少且小,根系不发达。②氮素过剩:茎叶肥大,节间拉长,前期开花结果少,果实畸形,容易落叶,易倒伏。

发病原因 ①缺氮:土壤中氮素含量较少,质地粗糙的沙土氮素流失严重更易发生缺氮。氮肥施用不足或施用不均匀、灌水过量等都是造成缺氮的主要原因。②氮素过剩:主要是氮肥用量过大造成的。

防治方法 ①缺氮:若遇土壤中氮肥不足,需在土壤中增施氮肥。如每亩每次追施尿素7~8千克,沙质土壤易少量多次,减少流失。也可叶面喷肥,每亩用0.5%~1%尿素溶液300~400公斤,连续喷2~3次。②氮素过剩:主要是控制氮肥用量,并根据需要合理进行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减少盲目性。

(2)缺磷

症状特征 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片细小,僵硬,呈深绿色,无光泽,老叶渐变黄。茎部细弱,根系不发达。花少果小,落花落果严重。

发病原因 在碱性土壤中,磷易被钙固定而失去其有效性。另外,排水不良、土壤温度过低、偏施氮肥,也是造成土壤缺磷的原因。

防治方法 可在土壤中直接施用磷酸二铵、过磷酸钙等速效含磷肥料。如追施过磷酸钙,一般亩用35~40千克兑水浇施。或将水溶性过磷酸钙与10倍优质有机肥混合,施到植株根系附近。同时与叶面喷肥相结合,可喷0.2%的磷酸二氢钾或0.5%的过磷酸钙水溶液等,连续喷3次。

(3)缺钾

症状特征 叶缘出现灼伤状,尤以老叶表现明显。初期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小,叶缘渐变黄绿色。后期叶脉失绿,并在失绿区出现斑驳,叶片坏死。根系发育不良,较细弱。果实成熟不均匀,畸形。

发病原因 多发生在钾肥用量不足的土壤上,钾肥的供应量满足不了吸收量时,容易出现缺钾症状。此外,地温低、光照不足、土壤过湿等,会阻碍作物对钾的吸收。氮肥施用过多,产生对钾吸收的拮抗作用,也容易使作物出现缺钾的症状。

防治方法 主要是施用含钾的肥料。土壤中施有机肥效果好。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应增加10~15千克的硫酸钾肥与有机肥一同作基肥施用。在以后的生长旺盛时期,可再追施硫酸钾2~3次,每次亩施5千克左右。叶面喷肥,一般亩用磷酸二氢钾2.5千克,兑水400~500千克,7天1次,连续喷3次。

(4)缺钙

症状特征 叶尖及叶缘部分黄化,部分叶片中肋突起。结果期缺钙,易造成果实脐腐或石果。

发病原因 在连续多年种植蔬菜的土壤上,如果不增施含钙肥料,易发生缺钙。此外,氮、钾肥过多,土壤可溶性盐类溶液浓度大,会阻碍作物对钙的吸收。空气湿度小、蒸发快、水分供应不足时也易产生缺钙现象。

防治方法 要及时灌溉,防止土壤干燥,保持土壤湿润,增加植株对钙的吸收。控制氮、钾肥的用量,防止耕层土壤盐分浓度过高。缺钙的应急措施是用0.3%~0.5%的氯化钙水溶液或硝酸钙液喷洒叶面,7天1次,连续喷2~3次。

(5)缺镁

症状特征 缺镁常始于结果期。叶片变成灰绿色,叶脉间黄化,逐渐扩展到全叶,唯主脉、侧脉仍保持清晰的绿色,基部叶片脱落,植株矮小,果实稀疏且发育不良。

发病原因 施钾、氮肥过多,发生拮抗作用,抑制了作物对镁的吸收,易出现缺镁症状。另外,土壤湿度过低,有机肥施用量不足,也会造成缺镁。

防治方法 在基肥中应多施有机肥料,控制氮、钾肥的用量,避免一次施用过量,阻碍对镁的吸收。应急补救措施是用1%~2%硫酸镁水溶液喷洒叶面,7天1次,连续喷2~3次。

(6)缺硼

症状特征 明显的症状是根系不发达,生长点坏死,花器发育不全,果实畸形。

发病原因 在多年种植蔬菜的土壤上,如果有机肥施用较少,又不施用硼肥,就容易出现缺硼现象。土壤干燥也会影响作物对硼的吸收。在土壤偏碱的环境中,硼的有效性降低,易出现缺硼症状。此外,钾肥施用过量,会影响作物对硼的吸收,易出现缺硼症。

防治方法 确诊土壤缺硼,可以选施硼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不要过多施用钾肥。要及时浇水,防止土壤干燥,预防土壤缺硼。发现缺硼症状时,可以用0.12%~1.25%的硼砂或硼酸水溶液喷洒叶面,隔5~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硼砂是热水溶性的,配制时应先用热水溶解。

(7)缺锌

症状特征 顶部叶片细小,节间明显缩短,呈丛生状。小叶脉间失绿,老叶比正常叶小,不失绿。病枝、病叶上常有黄色斑点,叶缘常呈扭曲皱缩状。

发病原因 在偏碱性土壤中,锌的有效性降低。在土壤湿度较低和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也易缺锌。另外,过多地施用氮、磷肥,使锌在土壤中形成较难溶解的化合物,也影响作物对锌的吸收,易导致作物缺锌。

防治方法 确诊作物缺锌后,可每亩施用0.5~1.5千克的硫酸锌或氯化锌,拌在有机肥内使用;也可与尿素、酸性肥料混施,如与硫酸铵混施会增加锌的有效性,在碱性土壤施用效果更好;也可用0.1%~0.3%的硫酸锌液进行叶面追肥,每亩施50千克,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2.低温生理障碍

当外界气温低于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下限时,就会产生冻害和冷害。冬季,当出现低温寡照的气象条件时,生产将受到不良影响。特别是在遇到连阴、降雨或降雪、降温等恶劣天气时,轻者造成减产、减收,重者整个温室冻死而绝收,给生产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原因及症状 低温常会造成温室辣椒叶片、根系、生长点、花、果实受害。

①叶片受害。这是轻度受冻害的一种表现。如果在幼苗子叶期受害,表现为子叶叶缘失绿,出现镶白边现象,温度恢复正常不会影响真叶生长。秧苗定植后,遇到短期的低温,植株部分叶片边缘受冻,呈暗绿色,逐渐干枯。

②根系受害。秧苗定植后,连续阴天,气温较低,地温低于根系正常生长发育的温度,导致受害。当遇连阴天降温时,虽然地上部没有发生冻害,但由于地温已降至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以下,所以,会使根系生长停止,部分老根变黄,根毛死亡,根系活性降低,严重影响水分、养分的吸收,地上部停止生长。地温回升后,根系首先恢复生长,长出新根毛,地上部才能逐渐恢复生长。如果根系严重受害,则须更换新苗。

③生长点受害。这属于较严重的冻害。往往是顶芽受冻,或秧苗大部分子叶受冻。这种情况通常是定植后不久遇到寒流所致,天气转暖后植株如不能恢复正常生长,必须拔除,另行补苗。

④花、果实受害。开花期遇低温天气,会造成落花、落果。辣椒开花、授粉受精对温度亦有严格的要求,开花时夜温低于18℃,则会出现授粉不良,有的虽然已经授粉,但因温度较低,花粉管不能正常伸长,达不到授粉的目的,造成大量落花、落果。

(2)预防方法 为了防止低温障碍,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秧苗定植前进行低温锻炼。苗期低温锻炼从种子萌动后就可以开始。催芽期间的温度开始时应稍低些,然后逐渐提高到种子的发芽适温,以促进出芽,至露出小芽时再降温,这样幼芽既粗壮又得到了锻炼。或将萌动的种子,在胚根尚未露出种皮时,放在-2℃的条件下处理2~5小时,再用冷水缓冻重新催芽,处理过程中要保持种子湿润、透气。处理后的种子出芽粗壮,出苗整齐,根系发达,茎秆粗硬,耐寒性强。秧苗生长期的温度要控制在正常适温的下限,不使秧苗徒长。一般白天不超过25℃,夜间10℃。大温差育苗可提高秧苗的抗逆性。

②选择定植时间。冬春季节,选好天气开始进行定植,并控制好温室温度,可迅速缓苗,提高抗逆性。定植当天最好是晴天,因为定植时秧苗伤根较多,浇水后土温下降,阳光充足容易提高地温,缓苗快。

地膜小拱棚覆盖。用细竹竿、铁丝等支起小拱架,晚间用地膜覆盖(覆盖材料可选用旧棚膜、草苫、纸被等)。

④室内设围裙。在室内前脚距拱架底脚20~30厘米处挂一道高80~100厘米的塑料裙,可以减少前底脚部的低温侵袭。

⑤温室前坡底脚处晚间用草苫子横向盖住,可以阻止室内温度散失。

⑥室内设天幕。在温室内利用钢丝架再设置一道塑料棚。这一道塑料棚是活动式的,白天拉开,晚间合拢,故称为天幕。

⑦临时加温。当温室内的温度白天低于15℃,夜间低于6℃时,就有可能产生冷害或冻害。临时加温的设备要早有准备,尽量不要用明火加温,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加温设备要有散热好的较长烟道,提高热能利用率。有条件的可以设热风炉等加温装置,向室内吹送热风。

根据水的热容量大的特点,在室外烧开水,装入桶、盆等容器内,放置在室内数点散热提温;或将木炭在室外点燃,当温度高、烟少时,将炭火装到火盆内,移入室内,根据温室面积大小与温度情况放置数点。

⑧低温冷害后的管理。如已经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冷害或冻害,或连阴时间过多,在晴天揭帘前,可先在叶面上喷施清水缓慢升温,慢见光,逐渐缓解。即使没有遭受冻害,也要缓慢升温与见光,避免发生“闪苗”现象,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土温应采用松土提温的方法,促进缓根。如果根系已经受冻,甚至发生沤根,除了采用松土方法外,还可用1.8%复硝酚钠水剂6000~7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0.15千克左右。

3.高温生理障碍

(1)症状特征 温室栽培辣椒常发生高温为害。叶片受害,初叶绿素褪色,叶片上形成不规则形斑块或叶缘呈漂白状,后变黄色。轻的仅叶缘呈烧伤状,重的波及整个叶片,终致永久萎蔫或干枯。

(2)发病原因 主要是温室温度过高。当白天温度高于35℃,或40℃左右高温持续时间超过4小时,夜间温度高于20℃,湿度低或土壤缺水,放风不及时或未放风时,都会灼伤辣椒叶片的表皮细胞,致茎叶损伤。其影响程度与湿度、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有关。在高温季节,植株未封垄、叶片遮阴不好、土壤缺水及暴晒,也可引起高温障碍。

(3)防治方法 ①及时放风,使叶面温度降低。②遮光,阳光照射强烈时,可使用遮阳网防止温室内温度过高。③适时喷水降温。④合理密植,不仅可遮阴,还可降低土温。

4.落叶、落花和落果

(1)症状特征 辣椒的落叶、落花和落果又称三落病,是温室生产上的重要问题。前期,有的是花蕾先脱落,有的是落花,有的是果梗与花蕾连接处变成铁锈色后落蕾或落花,有的果梗变黄后逐个脱落。有的在生长中后期落叶,使生产遭受严重损失。

(2)发病原因 ①生长期间温度得不到满足。地温低于18℃,根系的生理机能下降;地温低于8℃时,根系停止生长;地温低于15℃,虽然能够开花,但花药不能放粉,温度长期上不来,易发生三落病。②生长期间气温过高。室温高于35℃,不能受精;地温高于30℃,根系受到伤害而落花。③生长期间较长时间光照不足,或相对湿度低于70%,营养过剩或生殖生长失调,植株徒长,水分过多或不足,均可导致三落。④土壤肥力不足。土壤中缺磷、缺硼易引起三落。⑤秧苗素质差,管理跟不上,致使定植后不能早缓快发,易引起三落。⑥病虫害。如疮痂病、细菌性叶斑病、炭疽病、病毒病、茶磺螨等,为害严重易导致三落。⑦肥害。在苗期或生长期间,施用了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尤其是未发酵好的鸡粪,会造成烧根或沤根,使水分、养分不能正常供应,也会引起三落病。

(3)防治方法 ①选用适合当地的耐低温品种或早熟品种。②既要考虑温室是否符合要求,又要考虑地温是否能达到18℃以上。通过管理使棚室达到辣椒生长发育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尤其是地温,防止徒长或朽住不长。③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根据苗情施好促秧肥、攻果肥、返秧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防止生长后期脱肥。④注意防治疮痂病、炭疽病、病毒病、茶磺螨等病虫害。⑤合理喷施液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⑥疏枝。及时疏去老枝、弱枝、病虫枝,并结合疏枝增施一次速效肥,促进分枝和花芽形成。

5.花青素

(1)症状特征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片染病,多在顶部叶片上出现扇形紫色素,后扩展成紫斑,有别于病毒病;果实表面出现紫色素,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2)发病原因 温室多出现在1~2月份低温期或4月份以后进行侧面换气时,一般是在通过天窗或通风口换气时,冷空气从通风口吹入,直接接触冷风的果实易发病。地温低于10℃,植株的根系吸收磷肥困难时,也易出现花青素。

(3)防治方法 ①适量通风,避免冷空气直接接触果实。②提高温室温度,把地温提高到10℃以上,一般不再产生花青素。

6.烧根

(1)症状特征 苗期和成株期时有发生。发生烧根时,根尖变黄,不发新根,前期一般不烂根,表现为地上部生长慢,植株矮小脆硬,形成小老苗。烧根轻的植株中午打蔫,早晚尚能恢复。后期由于地温高,供水不足,植株干枯,似青枯病或枯萎病,但纵剖茎部未见异常。

(2)发病原因 主要是施用过量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尤其是施用未充分腐热的鸡粪,且处在土壤供水不足、地温过高的情况下,易发生烧根。

(3)防治方法 ①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②防止地温过高,必要时应加大放风量或浇水降温。③必要时施用0.01%芸苔素内酯3000倍液或一些复合有机活性液肥。④已经发生烧根时,要增加灌水量,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7.涝害

(1)症状特征 生产中涝害发生,造成植株萎蔫,轻的中午凋萎,早晚尚可恢复;严重的致植株萎蔫或枯死。

(2)发病原因 主要是地下水位高,湿度大时水分难以渗入土壤中或散失,造成较长时间的积水。灌溉水过多,地面积水,秧苗或植株被淹。由于辣椒根系喜氧,当土层积水或湿度过大时,根系供氧受到限制,不能正常呼吸,持续时间过长,致植株窒息枯死。

(3)防治方法 ①合理灌水,严禁大水漫灌,灌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避免水淹,严防田间积水。②如有积水,排除积水后,土壤耕作层稍干即实行中耕松土,以增加土壤中氧气的供给量,促进根系正常生长。③如发生涝害,适量喷施多元复合有机活性液肥,7天左右1次,连续喷2~3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