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正确使用疫苗是保证动物免疫效果的关键

正确使用疫苗是保证动物免疫效果的关键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动物用的疫苗,是应用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病原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制品,用以免疫接种动物后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是传统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此疫苗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免疫接种必须使用质量可靠的产品,这是保证免疫效果的前提。疫苗的保存与运输也是保证疫苗免疫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 疫苗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生物制品,在动物传染病预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在购销、运输、保存、发放、使用各个环节中一定要科学规则的处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定效果,才能为畜牧业保驾护航。

宁夏平罗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正确使用疫苗是保证动物免疫效果的关键

岳秀英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兽用疫(菌)苗作为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疫病,促进动物生产和生长的特殊商品,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养殖业中,功不可没,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模式中,兽用生物疫(菌)苗的重要性将得到社会的认可。

疫(菌)苗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甚至带毒的兽用生物制品,它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病毒、细菌或支原体等微生物或寄生虫制成的产品。因此,确实保障其品质,运用科学的运输、储存方法,根据生物制品的类型与产生抗体的形式而采取不同的接种方法,是提高动物免疫效果的关键所在。

由于疫苗是一类特殊商品,可以预防疫病发生,同时也是一种弱毒,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为疫病的传播提供机会,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铸成大错。因此,正确科学地掌握疫苗使用的基本方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生物制品,正确使用疫苗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正确选购疫苗,正确保存及运输疫苗,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正确的免疫接种途径及方法等。动物用的疫苗,是应用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病原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制品,用以免疫接种动物后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一、疫苗的类型

(一)传统疫苗

传统疫苗是指以传统方法,用细菌或病毒培养液或含毒组织制成的疫苗。传统疫苗在防制畜禽传染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是传统疫苗。传统疫苗,包括有如下主要的类型。

灭活苗又称死苗,将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灭活处理,使其丧失表面的某些抗原活性后成为无感染性或无毒性,保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被动免疫抗体。灭活苗又分为组织灭活苗(如猪瘟结晶紫疫苗)、培养物灭活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疫苗、猪细小病毒疫苗)。此种疫苗无毒、安全、疫苗性能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是疫苗发展的方向。

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是微生物的自然强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存良好的免疫原性的毒株,用以制备的疫苗(如猪丹毒弱毒疫苗、猪瘟免化弱毒疫苗等)。此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同样可以制备弱毒疫苗。

单价疫苗是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单价苗对相应之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

多价疫苗是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

混合疫苗是即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根据病性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相对应疾病的免疫保护,可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

同源疫苗是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制备的而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可用于预防各种品种猪的猪瘟和猪流行性腹泻症。

异源疫苗是指利用不同种微生物菌(毒)株,制备的疫苗,接种后能使其获得对疫苗中不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如兔纤维瘤病毒疫苗能使其抵抗兔黏液瘤病),或用同一种中一种型微生物种毒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异型病原体的抵抗力,如牛、羊接种猪型布氏杆菌弱毒菌苗后,能使牛和羊获得牛型和羊型布氏杆菌病的免疫力。

(二)基因工程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苗及核酸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微生物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去除其无效物质,提取其有效抗原部分制备的疫苗。

活载体疫苗是应用动物病毒弱毒或无毒株如痘苗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等作为载体,插入外源抗原基因构建重组活病毒载体,传染病毒细胞而产生的,如狂犬病活载体疫苗。

基因缺失苗是应用基因操作,将病原细胞或病毒中与致病性有关物质的基因序列除去或失活,使之成为无毒株或弱毒株,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如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

核酸疫苗是应用一种病原微生物的抗原遗传物质,经质粒载体DNA接种给动物,能在动物细胞中经转录转译合成抗原物质,刺激动物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

(三)抗独特型疫苗

根据免疫系统内部调节的网络学说原理,利用第1抗体分子中的独特型抗原决定位(簇)制备的疫苗,免疫后可引起液体和细胞性免疫应答,能抗拒病原的感染。此疫苗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

二、正确选购疫苗

免疫接种必须使用质量可靠的产品,这是保证免疫效果的前提。应从国家农业部指定的正规兽医生物药品厂购订或从省级畜牧兽医部门下属的动物防疫机构中领取,购订或领取前应进行质量监测,对过期、破损、失空密封不好、无生产批号、包装不正规的疫苗一律不许购订。严禁从非兽医防疫部门和私人手中购买来路不明的疫苗。符合标准的疫苗应装量精确,外观整洁清晰且封口严密,瓶内无杂质、无霉团和无变质变色现象。冻干苗应无异物和干缩现象,常温下加稀释液5分钟即溶解为均匀的混悬液。使用前如发现问题一律不得使用。

三、正确保存、运输疫苗

疫苗的保存与运输也是保证疫苗免疫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疫苗均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与运输,避免高温和直射阳光,夏季天气炎热应用冷藏车运输。不同种类的疫苗所需的最佳储存温度不同:冻干苗需在-15℃以下保存,温度越低越好;油乳剂灭活苗应保存在2℃~8℃环境下,不能在0℃以下冻存(油乳剂灭活苗冻结后会引起分层、破乳,影响疫苗质量);细胞结合型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则应在液氮内保存。总之,疫苗的保存和运输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条件进行。疫苗与稀释液不宜一起存放,要分别存放。稀释后的疫苗不能储存太久,一般夏天2小时内,冬天4小时内用完,而鸡马立克氏病疫苗稀释后必须在1小时内用完。因为稀释后的疫苗活性下降很快,如不尽快用完疫苗将失效。

四、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是指一个养殖场,根据该场的具体情况下可能发生的疫病预先对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和方法等,作出一个方案和计划。如家禽一生中要接种多种疫苗。

种鸡免疫程序

img165

由于各种传染病的易感日龄不同,而各种疫苗间又存在着相互干扰作用,每一种疫苗接种后,其抗体消长规律又不同,这就要求在不同的日龄接种不同的疫苗。由于不同地区疫病流行性情况不同,而不同地区的动物健康状况状态也就不同,没有任何一个免疫程序可以千篇一律地适用于所有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养殖场。因此,每一个养殖场应从本场的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制定免疫程序时,至少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养殖场发病史。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考虑到过去已发生过什么病、发病季节、日龄、发病频率和发病次数,依次确定免疫苗的种类和免疫时机。二是养殖场原有的免疫程序和免疫使用疫苗。如某一传染病始终控制不住,这时应考虑原来的免疫程序是否合理或疫苗毒株是否对号。了解这一点后,可以改变免疫程序或疫苗的选用。三是季节与疫病发生的关系,有许多病受外界影响很大。如自然气候、环境污染,尤其是季节交替、气候变化较大时常发。了解疫情,对重大疫情除采用常规措施外,必要时进行紧急接种。因此,免疫程序必须随着季节有所变化,确保安全,以防万一。

五、疫苗的正确使用

各类疫苗要有专人采购和专人保管,以确保疫苗的质量。

各类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中一定要按其所需的环境条件进行。

疫苗的使用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接种疫苗必须由技术人员操作,其他人员协助。

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检查,观察疫苗瓶有否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签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剂量记载是否清楚,稀释液是否清晰等,并记下疫苗生产厂家、批号、生产日期等以便备案。

疫苗接种前,应检查畜群的健康情况,病畜、孕畜应暂缓接种,接种疫苗用的器械(如注射器、针头、镊子等)都要事先清洗消毒好。根据情况,一户换一个注射针头或一圈换一个注射针头。

接种疫苗时,不能同时使用抗血清。

免疫接种过程,必须注意消毒剂不要与疫苗接触。

疫苗一旦启封使用,必须当日用完,不能隔日再用。

在免疫接种过程,疫苗不要放置日光下暴晒,应置于阴凉处。

对仔畜进行免疫接种时,严格履行疫苗说明书的要求要特别注意防止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六、使用原则和方法

由于机体注苗后需经一定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活性细胞,因而对动物的预防接种必须在流行季节前1~2个月进行,突发疫情时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一般注射菌苗前后10天内不得使用抗菌素类药物,也不得将细菌性活苗与含“双抗”的病毒苗一起使用,否则会导致免疫失败。注苗后的动物多观察,及时给予清洁饮水与易消化的饲草料。

七、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

在对畜禽进行免疫接种疫苗后,有时仍不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即免疫失败。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畜禽本身免疫功能失常,免疫接种后不能刺激畜禽产生特异性抗体。

第二,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能干扰疫苗的抗原性。因此,在使用疫苗前,应充分考虑畜禽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必要时要进行检测,避免这种干扰。

第三,免疫注射技术方面的原因。一是疫(菌)苗的质量不符合标准。二是免疫注射前不按要求进行健康检查,不了解动物的免疫史及病史等,致使被注射的动物由于本身处于病态或瘦弱、待产、哺乳期等不应该注射疫(菌)苗时而注射了疫(菌)苗,极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做好对易感动物免疫前的健康检查也是保证有效免疫的关键环节之一。三是注射器械及注射局部消毒不严。在动物防疫工作实践中,有许多防疫人员不能很好地按照规范操作,对防疫器械不清洗、不消毒,注射部位也极少进行消毒,一把注射器用于多种生物制品的注射。不坚持一畜一针,而是一个针头打到底,结果造成生物血清和特异蛋白进入动物机体,引起过敏反应。生物制品与废弃包装随手乱扔,污染环境。四是注射后不进行认真观察也不作任何记录。出现重点接种,对过敏动物不能及时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急救治疗,使群众财产遭受损失,对日后开展工作造成困难。五是免疫注射剂量不准。在免疫过程中,随意加大或减少剂量。动物不保定,采取打“飞针”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注射剂量和注射的准确性。六是疫苗在采购、运输、保存过程中方法不当,使疫苗本身的效价降低。七是制备疫苗使用的毒株血清型与实际流行疾病的血清型不一致,也不能达到良好的保护。八是在免疫接种时,免疫程序不当或同时使用了抗血清。

一般来说,当在一定区域内有75%~80%的动物实行了预防接种,那么该地区的整个动物群体就有可能形成一道免疫屏障而使同群的少数未免疫动物受到保护。因此,各养殖场必须尽力做好各自的动物接种工作。

总之,动物饲养应重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防传染病,达到为畜牧业保驾护航之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