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鱼类区系种类组成

鱼类区系种类组成

时间:2024-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陕西商南新开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共计有鱼类43种,分别隶属于4目7科34属。在汉江104种鱼类中,鲤种鱼类63件,占60.5%,大约现与丹江鲤科鱼类25种占总数的58.14%相等。鱼类分布区划是动物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鱼类以中国江河平原鱼类为主体。新开岭自然保护区的小河、滔河及冷水河均属汉江一级支流丹江的支流,故新开岭自然保护区丹江水系的鱼类地理区划应划为汉江谷地区。

6.1.5 鱼类区系种类组成

6.1.5.1 种类组成

陕西商南新开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共计有鱼类43种,分别隶属于4目7科34属。其中鳅科7种;鲤科25种;鲇科2种;鲿科5种;青鳉科1种;鱼兆科1种;鱼叚虎鱼科2种。全部为纯淡水鱼

在鱼类区系中,鲤科鱼类25种,占总数的58.14%,鳅科7种占总数的16.28%,其次是鲿科5种,占总数的11.62%,鲇科、鱼叚虎鱼科各2种分别占总数的4.65%,鱼兆科、青鳉科各1种,分别占总数的2.32%。

在25种鲤科鱼类中,包含了12个亚科中的8个亚科的鱼类,它们是鱼丹亚科、雅罗鱼亚科、鲷亚科、鱼旁鲏亚科、鲌亚科、鱼句亚科、鳅鱼它亚科、鲤亚科等8个亚科。占总亚科数的66.66%,其中鱼句亚科鱼类为优势类群,共11种,占鲤科鱼类总数的44%,占调查区鱼类总数的25.58%。

6.1.5.2 丹江与汉江鱼类组成的比较

丹江是汉江的一级支流,汉江(陕西段)有鱼类105种,其中日本鳗鲡是降河性洄游鱼类,因丹江口大坝阻隔洄游通道,现已绝迹,实际为104种。丹江43种鱼类占汉江鱼类总数的41.35%,丹江缺少鲑科,钝头鱼危科、合鳃鱼科、鱼旨科以及刺鳅科的鱼类。在鲤科鱼类的12个亚科中,丹江缺少鲢亚科、鲃亚科、野鲮亚科以及裂腹鱼亚科的鱼类。在汉江104种鱼类中,鲤种鱼类63件,占60.5%,大约现与丹江鲤科鱼类25种占总数的58.14%相等。

6.1.5.3 丹江鱼类区系的形成

大约在第三纪中期,现在的淡水鱼类的科和一部分属种均已形成,因南北方气候都比较暖热,当时秦岭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鱼类主要组成是鲤科鱼类,其中某些适应于温暖气候的原始类群,如鲃亚科和鱼丹亚科鱼类。随后鲤科鱼类又进一步分化形成了我国平原的特有类群——东亚类群,这个类群逐渐在秦岭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现代秦岭地区鱼类区系组成的基础。与此同时,青藏高原隆起,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自然环境,也导致了新的鱼类类群的出现即裂腹鱼类和高原鳅类,它们向东扩散在我省秦岭南北都有分布,如齐口裂腹鱼、渭河裸重唇鱼及贝氏高原鳅等。

第四纪冰川期间一些北方冷水性鱼类向南推移,而在间冰期却被残留在山区较寒冷的溪流中,如鲤科的雅罗鱼属、鱼句属、鱼岁属等北方鱼类,同时由于秦岭的阻隔作用,一些鱼类未能越过秦岭继续向南扩散,使秦岭南北地区的鱼类显示了较大的差异性。有些秦岭北坡的鱼类,虽已越过秦岭至南坡,一是人为移植(秦岭细鳞鲑),二是部分河流袭夺而形成。

6.1.5.4 丹江鱼类的地理分布区划

鱼类分布区划是动物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进行区划时,既要考虑不同地带水域中鱼类种类的异同、类群间系统发育关系以及地域发生性质的共同性,同时也要恰当地考虑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及社会经济进步的实际可能性。

对于秦岭地区的鱼类分布区划,近100年来,中外鱼类学家一直持有争论意见。李思忠(1981)依据我国淡水鱼类分布情况及我国山脉、水系、海拔及气候等特点,将我国区划为5区、21亚区。从区划图中可以看出秦岭是华东区内河海亚区与江淮亚区的分界线,秦岭以北属于华东区河海亚区,秦岭以南属江淮(平原)亚区。鱼类以中国江河平原鱼类为主体。许涛清(1996)在《陕西省淡水鱼类分布区划》一文中,将陕西省划分为4个区和2个亚区:①陕北高原区;②黄土高原及渭河谷地区,内有2个亚区分别为延安黄土高原亚区和渭河谷地亚区;③秦岭高山区;④汉江谷地区。新开岭自然保护区的小河、滔河及冷水河均属汉江一级支流丹江的支流,故新开岭自然保护区丹江水系的鱼类地理区划应划为汉江谷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