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河水质被污染影响居民生活

小河水质被污染影响居民生活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珠江二角洲经济区的水资源问题集中体现在环珠江口城市群带,以广州、深圳、东莞市为重点缺水城市的代表。该地区在水资源环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珠江二角洲经济区水资源有效利用效率低下,各行各业水资源浪费严重,节水尚有较大潜力。在上述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环珠江口城市群带的水体水质呈下降或恶化趋势,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日益减少,已成为全省水污染和水质性缺水最严重的地区。近年监测的21个代表站点中水质超标的有11个。

珠江二角洲经济区总体水资源量丰富,人均占有量达1.5×104m3(含客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00m3)。但由于水资源主要由降水补给,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在时间上,每年70%~80%的水量集中在4—9月汛期,大部分以洪水的形式直排入海(难以利用),易造成平原等地势低洼地段洪涝;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枯水期,只有年水量的15%~30%,时间稍长不下雨,不少中小河流,特别是丘陵山区的小河就断流,造成干旱。环珠江口城市群带,地势低平,以平原地形为主,河网稠密,过境水量巨大,汛期易造成洪涝灾。由于该地区的各河流入海口门纳潮量大、咸水上溯,大范围的淡水受到影响,加上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严重的水质性缺水。

珠江二角洲经济区的水资源问题集中体现在环珠江口城市群带,以广州、深圳、东莞市为重点缺水城市的代表。濒临南海,属雨量充沛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800~2200mm,为全国平均雨量的3.6倍。多年平均径流量达313×108m3,多年平均径流深为995.5mm。每公顷土地平均占有水量6.1×104m3。从这些数字来看,环珠江口城市群带的地表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然而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该地区在水资源环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1. 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由于水资源几乎完全由降水补给,除年际降雨集中和大部分成为洪水直流入海而难以利用外,平原及沿海分布的孔隙地下水大部分为不能饮用的咸水,沿海及岛屿地区河流短小、缺乏建设大中型水库的条件,地下水主要为水量贫乏和不具备集中供水意义的基岩裂隙水,因而成为区内资源性缺水最严重的区域。深圳市、大亚湾等沿海城市或工业区用水只能依靠远距离调度东江水解决。

2. 水资源浪费严重,节水观念薄弱

珠江二角洲经济区水资源有效利用效率低下,各行各业水资源浪费严重,节水尚有较大潜力。农业生产方面,灌溉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55~0.75,最低至0.40。水稻普遍实行漫灌、串灌,比湿润灌溉多用水20%~3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一般为20%~40%,存在很大的节水空间,万元产值综合用水定额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倍,高出节水地区2~3倍。生活用水方面,城市居民日均用水量300~500L/人,乡镇居民日均用水量200~300L/人,居全国首位,用水直用、直排,重复利用率几乎为零,供水系统的跑水、冒水、滴水、漏水现象十分严重。

3. 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不充分、水资源保护亟待加强

环珠江口城市群带平原区虽地下咸水广布,但局部地段也存在具有集中供水意义的淡水资源。山丘地段,地下水水质较好,但水量贫乏,开采成本高,未能充分开发利用。

4. 水环境污染严重

(1)污水排放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城市群带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企业兴旺,各种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7.9×108m3,2010年达(30~40)×108m3,污染严重,远远超出水体自净能力。

(2)农业污染日趋严重。整个珠二角农田的农药施用量相当大。据早年调查资料,江门、佛山农田农药施用量每亩分别高达4.67kg和4.25kg,全国罕见(全国平均每亩0.72kg)。所施农药只有10%~20%附着于农作物上,其余均流失于土壤和水体中。在降雨丰富的珠二角地区,大量农药流失已成为水体陆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几次检查均发现,珠二角大中型养殖场对河流水质的污染相当严重。2000年环珠江口城市群的生猪存栏养殖达457.49万头,按1头猪造成的污染相当于6个人产生的生活污染估算,相当于2745万人造成的生活污染,再加上淡水水产113.16×104t的养殖以及23.44万头牛存栏养殖所产生的污水排放,污染更加严重。

(3)过量开采造成污染及次生危害。广花盆地、东江二角洲上部地下水资源丰富,因开发无序或保护不善,水质污染较严重并引起局部地区地面塌陷。

(4)水网密布,互动影响,咸淡水交替,水质不稳定。珠二角河网密布、相互贯通,径潮交会,主要水道近100条,平均网河密度达0.8km/km2。河网区咸淡水交会,在径流与潮流的共同影响下,会潮点变化复杂,位置不定;潮流顶托,潮流区水流往复运动,流速减小,局部区域污染迁移动力弱,废污水回荡现象严重。特别是上游来水量小、径流作用减弱时,极易发生咸潮上溯,影响供水水源水质。咸潮上溯是一种灾害,通常发生在沿海的河口地区。海水的盐度(氯化物含量)平均为35‰,河水平均为0,当河水盐度超过一定程度就是咸潮(国家标准为250mg/L),也叫咸害。咸潮上溯是一种季候性的自然现象,多发生在枯水季节和干旱年份。近20年来,咸潮上溯肆虐环珠江口城市群带,不仅影响期长(从每年的旱季到下年的汛期来临之前),而且越来越严重。咸潮上溯,意味着咸淡水界线上移,原来河流下游的淡水因海水倒灌而咸度超标导致不能用于生活、工业和农灌。咸潮水咸度原为250~1460mg/L,现在最高已突破12000mg/L。环珠江口城市群在河口地带采取“跟潮”的方式解决咸潮带来的问题,实行低压供水,咸度太大时停止供水。

降水量减少、江河水水位下降是引起咸潮上溯的直接原因,另外海平面上升加剧了咸潮蔓延。中国科学院等13家单位研究表明,到2030年珠二角地区海平面可能会上升30cm,如疏于防范将遭受更加严重的洪灾、风暴和咸潮袭击。珠二角海平面每上升1m,咸水线将上推6~8km。

在上述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环珠江口城市群带的水体水质呈下降或恶化趋势,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日益减少,已成为全省水污染和水质性缺水最严重的地区。近年监测的21个代表站点中水质超标的有11个。超标站点主要集中在广州,其中,前航道、后航道、西航道、白坭河水质全部超标,流溪河下游水质超标为Ⅳ类。此外,佛山的汾江河、顺德的容桂水道、陈村涌和江门西海水道水质也超标。二角洲网河上源的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水质也不理想,多呈下降趋势,干流水质Ⅳ~Ⅴ类。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差,监测16个供水水源地中有6个超标,有广州的江村和石门、增城的增城水厂等,其中的石门水源地水质超Ⅴ类。废污水的大量排放不仅污染河道,也污染河口及边岸海域。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每年从八大口门注入珠江河口的污染物远远超过其自净能力,导致水体无机磷、氨氮含量增加,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加重,溶解氧持续下降,赤潮频繁出现。1998年春肆虐珠江口的赤潮,其规模之大,灾害之重达历年之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