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受损草地生态修复

受损草地生态修复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草地生态系统严重受损后,会出现沙化或荒漠化。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植被退化和土壤退化。对于受损严重的草地实行“围栏养护”是一种最为有效的修复措施。实际上,在环境条件不变时,只要排除使其受损的干扰因素,给予足够的时间,受损生态系统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以自我修复。它是受损生态系统重建的典型模式,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原有生物群落的结构等,而且也多是以经过选择的优良牧草为优势种的单一物种所构成的结构。

草地生态系统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库,但是除了自然因素(长期干旱、寒害、风蚀、水蚀、沙尘暴、鼠害、虫害等)外,人类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干扰(过度放牧、滥垦、污染、采矿等)所引起的退化问题十分严重。受损草地生态系统指在一定时空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的共同干扰下,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草地生态系统严重受损后,会出现沙化或荒漠化。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植被退化和土壤退化。植被退化指草地被破坏后,植被的密度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退化是由于风蚀、水蚀、土壤板结和盐碱化等造成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使其不能再支持生态系统的高生产力。

受损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

(一)实施围栏养护或轮牧

对于受损严重的草地实行“围栏养护”是一种最为有效的修复措施。在牧草的生长期间,为使放牧与牧草之间协调,必须使牧草有间歇地休憩;在牧草的非生长期,需要有机会利用冬春草地,对草地实行分区放牧。这一方法的实质是消除外来干扰,主要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适当辅之以人工措施来加快其自我恢复。实际上,在环境条件不变时,只要排除使其受损的干扰因素,给予足够的时间,受损生态系统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以自我修复。但是,对于那些受损严重、自然修复比较困难的草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地实施松土、浅耕翻或适时火烧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并通过播种群落优势牧草草种、人工施肥等修复措施来促进恢复。

轮牧是一种有效利用草地的放牧方式。根据草场的地形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水源状况、生长期长短、产草量大小和放牧适宜季节等,把草场分成若干个放牧小区,然后根据牧草实际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等因素,合理地安排草场的放牧时间、轮牧周期、放牧频率和轮牧小区的数目和面积。

(二)重建人工草地

这是为减缓天然草地压力,改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而采用的修复方法,常用于已完全荒弃的退化草地。人工草地是用农业技术措施栽培而成的草地,目的是获得高产优质的牧草,以补充天然草地的不足,满足家畜的饲料需要。人工草地可用于收割牧草作青饲、青贮、半干贮或制作干草,也可直接放牧利用。它是受损生态系统重建的典型模式,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原有生物群落的结构等,而且也多是以经过选择的优良牧草为优势种的单一物种所构成的结构。其最明显的特点是,既能使荒废的草地很快产出大量牧草,获得经济效益,也能改善生态环境。

(三)实施合理的牲畜育肥生产模式

这种修复方式是合理地利用多年生草地每年中的不同生长期,进行幼畜放牧的育肥方式,即在青草期利用牧草加快幼畜生长,而在冬季来临前将家畜售出。这种生产模式既可以改变以精料为主的高成本育肥方式,又可解决长期困扰草地畜牧业畜群结构不易调整的问题。采用这种技术的关键是牲畜品种问题,要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适合现代畜牧业这种生产模式的新品种。

草地修复中还应考虑的其他问题包括代表性的草种、外来草种、灌木的入侵、动物的出入、草地的长期动态变化等。由于草地面积大,对于其变化的监测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