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地质公园可持续开发利用策略

甘肃省地质公园可持续开发利用策略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基本宗旨是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在地质遗迹特别丰富的地质公园,可以考虑开展“立典性研究”。因此,对于甘肃省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而言,建立雅丹地质地貌研究基地,进行长期的“立典性研究”,可以充分发挥地质公园在国际地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甘肃省地质公园的建设不仅保护了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也对地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就业机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质公园,不仅具有保护地质遗迹和科普、科研功能,同样也具有一般风景区的旅游、经济功能。尤其是在一些边远、偏僻、贫穷落后的地区,地质公园的建设无疑是一大经济发展的契机。它将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使景区资源开发利用最大化,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又促使提升对景观地貌的保护意识与能力,从而实现公园建设、经济发展、地质遗迹保护的协调发展。

一、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

1.资源整合、产业链构建模式

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基本宗旨是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围绕这个宗旨,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指导下,随着公园配套工程的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条件将得以改善,有利于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能力的提升以及景观地貌的有效保护。

公园开发启迪环保思维。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从其科学性的地质内容,到科普教育、文化熏陶的旅游形式,无处不要求“科学”。科学性是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在地质公园申报、审批、规划、建设等过程中,这种科学性原则不断渗透到各级部门。只有保护好地质遗迹及其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地质公园建设才能成功,区域的长远发展才有希望。

单个景点、景区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多元化及效用最大化的需求,进行区域资源整合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基于行政整合旅游资源、政府主导旅游产业链构建的地质公园旅游发展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旅游欠发达地区的资源竞争力问题,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培育旅游品牌,从而获取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是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它使得贫困山区的景观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并通过经济利益刺激、产业整合,提升区域整体的环保意识和水平,实现双赢。如敦煌雅丹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可与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沙漠奇观——鸣沙山月牙泉,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关阳关、玉门关,以及汉长城、白马塔、悬泉置等地域景观组合,联动开发,既丰富了敦煌地区旅游观光的内容,极大地吸引游客,又充分发挥其周边资源的集聚效应。黄河景泰石林省级地质公园与周边的寿鹿山森林公园、五佛沿寺、永泰龟城,西边的天祝小三峡,北边的宁夏中卫沙坡头等相互组合,开发成一处适宜探险、猎奇、漂流、攀岩休闲度假以及科学考察等多功能的旅游目的地。

2.科学研究模式

旅游开发比较成熟的地区,如泰山、黄山、庐山、丹霞山等地质公园,本身就是当地旅游业的支柱乃至经济支柱,这些地质公园旅游服务设施齐全,有着较强的地质遗迹保护意识。对于此类地质公园,可以着重考虑发挥其经济优势,设立专项地质研究基金,以地质遗迹调查促进地质科学研究,以地质公园建设为平台,建立地质科研基地,进行长期的追踪性研究,提高我国地质科学的研究水平,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地质学界的地位。

在地质遗迹特别丰富的地质公园,可以考虑开展“立典性研究”。如甘肃省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拥有全世界系统性最强、保存最完整的雅丹地貌。在极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中,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雅丹地貌,并因为其极具代表性,而以雅丹命名此种地貌,并成为国际认同的统一命名,在国际上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甘肃省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而言,建立雅丹地质地貌研究基地,进行长期的“立典性研究”,可以充分发挥地质公园在国际地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品牌效应模式

地质遗迹与人类文化遗产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相同的地位,国家地质公园与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有着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效用,建设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发展地方经济,促进旅游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地质公园作为地球遗产品牌和旅游品牌的品牌效应,扩大地质公园的影响力,使人们充分认识地质公园的内涵与价值,如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即为地质公园品牌效应模式的成功实例。

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群湖、神泉、古寺”五绝闻名于世,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沙漠地质公园——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的主园区。巴丹吉林以其独特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先后赢得了“世界沙漠珠峰”“世界鸣沙王国”“沙漠千湖”“漠中江南”“最美丽的沙漠”“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等美誉。2007年9月,阿拉善沙漠国家级地质公园主碑博物馆落成,2008年又被国际汽摩运动联合会确定为“穿越东方马拉松汽车摩托车越野赛”特殊赛段之一,以及连续四届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和多渠道的推介促销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巴丹吉林沙漠的知名度。

品牌有效“驱动”,“核裂变效应”衍生发展。克旗旅游业紧紧围绕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三大主线,充分挖掘旅游潜力、打造旅游品牌,逐步形成了以草原森林风光、世界地质奇观、蒙古民族风情、蒙元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多样化旅游产业体系,建成了以达里湖为中心的草原民族风情游、以热水塘为中心的温泉疗养度假游、以乌兰布统古战场为中心的古地质遗迹和历史文化游、以经棚镇为中心的西拉沐沦游五大旅游区域和十大旅游景观为主体的生态旅游线,再次打响了“地质地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家庭旅游”“民族风情旅游”“自然风光旅游”“体验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旅游”“工业旅游”“商贸旅游”十大品牌。

近些年来,甘肃省地质公园数量(图5-5)不断增加,是西北地区各省(区)地质公园最多的。甘肃省地质公园的建设不仅保护了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也对地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就业机会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个别景区也存在旅游人数爆棚、景点重叠、特色不明显、过度开发等问题,只有合理开发、创新品牌、区域整合才能在更好地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同时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地质公园旅游路线设计

旅游由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组成,而地质公园又添加了科普教育的要素。但不管是观光还是地质旅游,最重要的还是旅行、游览、游玩,在旅游资源得以保护的前提下,不仅要让游客得到视觉上的满足,而且可以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玩的东西太少是制约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因素,所以要明确将观光型旅游市场向观光休闲、参与型旅游市场引导,以适应国内外广大游客的需要。陇海—兰新铁路甘肃段沿线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长城、丝路民族风情、高山冰雪和沙漠绿洲科考探险、民俗文化等,可开发探险、体育、健身、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曲静(2006)等将甘肃形象地概括为“多彩甘肃、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游历山水、感受风情”;旅游形象宣传词为“精品丝绸之路、魅力甘肃旅游”“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神奇甘肃之旅”“天然大公园、文化的博览、民族大观园”等。

图5-5 甘肃省地质公园统计

丝绸之路的精品在于甘肃,敦煌旅游圈是改善甘肃旅游形象的一个“窗口”。以前的旅游宣传中,甘肃旅游宣传主打敦煌文化,但单一的文化宣传和旅游难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需要吸入新鲜血液,打造新的品牌。因此可以在丝绸之路的文化苦旅基础上设计丝路之西北丹霞之旅。一方面,打破过去单一的文化发展战略形成“文化巨龙腾飞”,即敦煌地区的敦煌文化、丝路文化、石窟文化、长城文化,加上天水区的始祖文化和先秦文化、平凉的道教文化、庆阳的红色文化、陇南的生态文化等,是甘肃未来的重要增长极;另一方面,拓展丝绸之路上新的地质旅游项目——西北丹霞之旅,主要有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天水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炳灵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临潭冶力关国家地质公园、天斧沙宫省级地质公园等以丹霞地貌为主要地质遗迹的地质公园。在领略西北丹霞自然景观的宏伟壮观之余感受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平凉崆峒山石窟、张掖大佛寺、嘉峪关城楼、武威铜奔马、武威雷台、夏河拉卜楞寺等一大批具有很高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人文景点。

甘肃存在旅游资源重复性,形象定位比较单一、片面等问题,只是“沙漠、戈壁、骆驼”。虽有西北风情,但与周边地区相比没有形成特色鲜明和有吸引力的品牌,容易使游客产生厌倦,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甘肃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设计线路时要充分利用区域的优势和旅游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进行不同主题的地质旅游资源及其他人文景观的整合。甘肃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复杂多变的气候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色和锦绣山川,既有戈壁沙漠(如河西走廊戈壁绿洲区)、草原高山(陇中黄土高原),又有雪山冰川(如祁连山终年积雪)、“江南水乡”。但境内旅游资源分散,门类众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小。要发挥甘肃省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就要充分利用其大漠、绿洲、高原、雪山、森林、峡谷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区域比较优势,发展不同主题不同景点及地质遗迹旅游。基于此,可设计从天祝马牙雪山峡谷地质公园—石海冰川遗迹省级地质公园—迭部扎尕那省级地质公园以及祁连山与七一冰川等冰川遗迹景观到金塔黑河、景泰黄河、刘家峡水库、洮河、渭河等河流游;从甘南大草原(桑科草原)到山(马牙雪山—紫云山—贵清山—遮阳山—崆峒山)、水(冶海—天池、崇信泉群—月牙泉—刘家峡水库—黄河小三峡)、风(风蚀地貌——雅丹,风积地貌——沙漠奇观之鸣沙山)、石(硅化木—刘家峡恐龙化石—和政古生物化石—肃北公婆泉恐龙)等在感官上有较大差异感的旅游。改变由原来主打丝绸之路的敦煌人文景观一张牌到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民族风情、特色旅游四张牌,充分展示甘肃旅游“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游历山水、感受风情”的鲜明特色,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兰州是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因地制宜建成了黄河风情线,沿途可参观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以及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亲身体验古老的皮筏摆渡、橡皮艇漂流,感受“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开发该线路时,联合黄河周围地质公园,打造黄河追忆之地质旅游线,主要有景泰黄河石林地质公园、天斧沙宫地质公园(丹霞)、刘家峡恐龙化石地质公园(恐龙化石、刘家峡水库等)、炳灵丹霞地质公园(丹霞)、石海冰川遗迹地质公园(冰川遗迹)等。

三、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构想(雅丹+敦煌,西北丹霞)

甘肃省不乏高品质地质资源,在2009年筹划黄河石林景区、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魏石窟五佛沿寺、永泰龟城以及平川区、靖远县沿黄河自然人文景观一并进行组合申报黄河大峡谷世界地质公园。但目前为止,甘肃省仍无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作为一个世界品牌,其申报有利于甘肃旅游走上国际轨道,旅游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因此,甘肃省一方面在继续筹备黄河大峡谷项目,争取早日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成功;另一方面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可以张掖丹霞地貌为主打加上平凉崆峒山、炳灵丹霞、天水麦积山等丹霞地貌打造西北丹霞世界地质公园;最后,雅丹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貌单元可以继续升级,申报敦煌雅丹世界地质公园(图5-6)。

图5-6 甘肃省地质公园建设构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