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单位和标准

单位和标准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草地类和亚类范围内,组成建群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植物所属经济类群相同的草地。豆科牧草富含蛋白质,其粗蛋白质含量一般高于其他科的牧草,对家畜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基本分类单位的分类级别,与调查区域范围的大小密切相关。若在大范围的调查区域内采用低分类级为基本分类单位,则会使调查区域内的类型划分过于琐碎、繁杂,失去概括性。这里要特别说明,由于全国草地资源统

一、分类原则

(1)气候因素特别是草地水、热状况,决定着草地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的气候带内,必然发育着一定的草地类型。所以,气候因素是草地形成和变异的决定性因素,应是草地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2)地形因素在改变了水、热条件再分配的情况下,能造就发育出与所处气候带的地带性草地不同的草地类型。非地带性草地,即低湿地草甸和沼泽,就是在负地形或积水地形条件下发育形成的。此外,地形因素特别是海拔高度、坡向,还是制约山地垂直带草地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地形因素是非地带性草地的主要分类依据。

(3)草地植被是人类直接利用的对象,又是草地发生、演替过程中最敏感、变化最迅速的因素。因此,草地植被应是贯穿草地分类不同层次的主要依据之一。

(4)草地分类要特别体现草地的经济价值与经营、利用特点。因此,草地分类应将草地饲用植物及其组合视作主要分类对象进行分类。划分出的草地类型应占有一定的利用面积。

(5)草地类型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草地分类应以基本稳定的、具有顶极群落的草地作为分类对象,不稳定的以一年生牧草为优势种的草地不宜作为分类对象。

(6)草地类型分类应有利于草地制图。划分的草地类型应能准确地绘制在地形图上,以便准确地量算其面积,计算草地生产力。

二、草地类型分类的单位和标准

1.第一级类

具有相同水热大气候带特征和植被特征,具有独特地带性的草地,或具有广域分布的隐域性特征的草地,各类之间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利用特性有质的差异。

草地热量条件,用热量带划分,将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高山亚寒带、寒带的草地分别用热性、暖性、温性和高寒4种热量级表示。草地植被的水分生态类型用伊万诺夫湿润度①划分。它们与草地类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草地植被水分生态类型与草地植被类型

草地热量带划分标准

热量与植被类型组合表

草地的植被类型包括草甸、草原、荒漠、沼泽和森林破坏后次生的灌草丛5种植被型。为了突出不同的草地植被在草地畜牧业的不同重要程度,依据草地所处的气候带和植被结构,将草甸划分为高寒草甸、温性山地草甸和隐域性低地草甸3个草地类。将草原植被先按热量带划分为温性草原和高寒草原,再进一步按植被性质划分为温性草甸草原类、温性草原类(典型)、温性荒漠草原类和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典型)、高寒荒漠草原类6个类。将荒漠划分为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类和高寒荒漠类3个类。灌草丛植被按热量带和植被稳定性划分,基本稳定的为草丛类,相对稳定的为灌草丛类。暖温带次生灌草丛分为暖性草丛类和暖性灌草丛类,热带、亚热带次生灌草丛分为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和干热稀树灌草丛类3个类。沼泽植被面积小,畜牧业利用价值相对较低,单独作为1个类,不再按热量带划分。

2.亚类

亚类不作为分类级,它是类的补充,是在类的范围内,大地形、土壤基质或高级植被类型差异明显的草地。不同的草地类划分亚类的依据可以有所不同,有的类也可以不划分亚类。这里只叙述平川区有分布的草地类划分亚类的依据。

温性草甸草原类、温性草原类和温性荒漠草原类3个类各自均按地形划分为:位于平原丘陵的、位于山地的、发育于沙地的3个不同的亚类。温性荒漠类按其土质、沙砾质和盐土质3种土壤基质划分为荒漠亚类、沙漠亚类、盐漠亚类3个亚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处于温性荒漠草原向温性荒漠过渡的过渡带,按基质划分为2个亚类。

3.第二级组

在草地类和亚类范围内,组成建群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植物所属经济类群相同的草地。组是草地分类的中级分类单位。

草地组主要按草地优势种或共优种所属的经济类群进行划分和命名。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是根据植物生活型和草地植物的畜牧业利用经济属性进行分类。草地组是区别于草地分类与植被分类的重要分类级。

草地植物的生活型大体可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对畜牧业利用重要程度很高,对草地上最主要的多年生草本和半灌木做进一步的区分,将多年生草本划分为高禾草、中禾草、矮禾草、豆科草本、大莎草、小莎草、杂类草共8个经济类群组。将半灌木区分为篙类半灌木和半灌木2组,再加上小乔木组,共划11个组。组的划分标准和经济意义如下:

(1)高禾草组。以草层高>80cm、茎秆高大粗硬的禾草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地。多利用其叶片。

(2)中禾草组。以草层高30~80cm的禾本科牧草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地,可供割晒干草。

(3)矮禾草组。以草层高<30cm的禾本科牧草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地,属放牧型草地。

(4)豆科草本组。以豆科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地。豆科牧草富含蛋白质,其粗蛋白质含量一般高于其他科的牧草,对家畜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5)大莎草组。高大的莎草科牧草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地,牧草冷季保存率高,植株较高大,可供割草,是高寒地区最重要的冷季放牧草地。

(6)小莎草组。以矮小的莎草科牧草,主要是篙草属或苔草属牧草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地,草质柔软,叶量大,营养价值高,利用率高,是高寒地区最重要的暖季放牧草地。

(7)杂类草组。除禾本科、豆科、莎草科以外的以双子叶阔叶牧草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地。杂类草的经济利用价值随种类不同而异。大多数以杂类草为优势种的草地,牧草适口性较差,枯黄后叶易失落,冷季保存率低,畜牧业利用经济价值较低。

(8)篙类半灌木组。以篙类半灌木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地。篙类半灌木春夏多有异味,牲畜很少采食,秋后异味消失,籽实富含蛋白质,是绵羊、山羊秋季抓膘的重要草地。分布海拔相对较低,亦是冷季的重要放牧草地。较其他半灌木草地经济价值高。

(9)半灌木组。除篙类半灌木以外的其他半灌木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地。大多在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类和高寒荒漠类中出现,畜牧业利用经济价值不高。

(10)灌木组。以灌木为优势种组成的荒漠草地,只能利用其叶片和嫩枝条。

(11)小乔木组。以梭梭为优势种组成的荒漠草地,只能利用其叶片和嫩枝条。

4.第三级型

在草地组的范围内,主要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生境条件相似,利用方式一致的草地。型是草地类型分类的基本单位。

主要层片指主要饲用植物层片,特别是多年生牧草层片。疏林草原、疏林草甸和疏林草丛中的乔木,虽具有景观或建群意义,但大多数不可食,故乔木不作为型的主要分类对象。

基本分类单位的分类级别,与调查区域范围的大小密切相关。调查区域小,基本分类单位的分类级应低。若在范围小的调查区内,采用高分类级为基本分类单位,必将使调查区域内的类型划分过分简单,失去实用性。调查区域大,基本分类单位的分类级应高。若在大范围的调查区域内采用低分类级为基本分类单位,则会使调查区域内的类型划分过于琐碎、繁杂,失去概括性。

在一定的调查区域内,基本分类单位的分类级的高低取决于对基本分类单位应占有的最小面积的规定,与调查精度、草地类型图比例尺大小和最小图斑面积的规定密切相关。这里要特别说明,由于全国草地资源统一调查开始时,在县级类型分类系统中将“型”视为类、组、型三级分类单位的基本分类单位,没有在“型”以下再设分类级,以至于到地区级范围内和省级范围内的类型分类系统,都将“型”视为基本分类单位,从而造成用“型”命名了不同分类级的基本分类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