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土地管理体系的发展模式

土地管理体系的发展模式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也即土地管理GIS主要是以基于GIS的综合数据库为支撑环境的,既能处理、管理空间图形数据,又能处理和管理业务方面的文本数据,实现土地信息管理图、文、表一体化、办公无纸化的系统。当一个或数个项目完成后,则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地过渡到以管理为导向的土地管理GIS,以求长期稳定地发展。

3.4.2 土地管理GIS体系的发展模式

钱乐祥等在1999年提出,土地管理GIS存在两种发展模式,略述如下:

1.项目导向型模式

这种土地管理GIS有特定的目标,但大多数具体而狭窄,专业性较强,偏重于技术性的问题,以实现项目自身的目标为工作周期。这种模式的开发具有见效快、风险小、不易产生组织机构之间的矛盾。按这种模式所建的系统不必长期运行,数据库和应用软件不一定符合组织机构的长期需要,一般也不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数据的更新机制。

在缺乏经验和人才、没有相似的公共实例时,项目导向型的土地管理GIS可以作为信息系统的启动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较快地获得示范性的应用成果,同时培养本地人才,并着手考虑系统的管理问题,而数据库的设计则应从长远考虑。

2.管理导向型模式

一个可以长期运行的土地管理GIS应该是以管理为导向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①信息系统的功能应服务于组织、机构所承担的管理职能,包括用地管理、批地管理、监察管理、地籍管理、规划管理等;②信息系统的发展必须和自身的管理结合起来。也即土地管理GIS主要是以基于GIS的综合数据库为支撑环境的,既能处理、管理空间图形数据,又能处理和管理业务方面的文本数据,实现土地信息管理图、文、表一体化、办公无纸化的系统。

应该说,以管理为导向的土地信息系统,其数据库较庞大,可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要。除了平时主要为土地管理服务外,土地规划编制人员也可随时访问数据库,并可将自己的专业模型和数据库相连,运用模型进行数据分析。这种模式的土地信息系统使用频率高,服务范围大,可适应土地规划、管理的长期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建立起稳定的系统维护机制和数据更新机制。此外,数据资源还应当实现多部门共享,以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扩大服务领域,降低维护费用,但从目前的体制来看,要实现数据的共享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这种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组织管理的复杂性以及实施周期长、风险大等缺点。

当一个或数个项目完成后,则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地过渡到以管理为导向的土地管理GIS,以求长期稳定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