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贵阳市摆脱岩溶盆地局限扩展卫星组团

贵阳市摆脱岩溶盆地局限扩展卫星组团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至此贵阳城垣基本定型,其范围包括了今贵阳市环城路以内地区。清代贵阳城垣形态基本没有变化,但对外城进行了多次修补。民国初年,贵阳人口将近10万。新中国成立后贵阳城市形态的演变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随着三线建设时期众多大中型厂矿建设的完成,贵阳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到1986年,贵阳市城区人口达到76.7万人,中心城区面积约30km2,已经占满了贵阳所在的岩溶小盆地,并开始以南向为主要方向进行拓展。

5.2.3 特大城市:贵阳市摆脱岩溶盆地局限扩展卫星组团

贵阳建城始自元朝,称顺元城(1280年),其范围东起老东门、西至大西门、北达钟鼓楼(今勇烈路口)、南到大南门,面积仅0.92km2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都司马烨改土城为石城,将北门从今勇烈路口拓宽到北门桥(今喷水池一带),城池面积增至1.25km2

天启六年(1626年),总督张鹤鸣于北门外增砌石砌外墙600余丈,在通往周边(威清卫、修文、六广、洪边)等地的对外交通处设“威清、六广、洪边、小东”四门,城垣面积扩至2.26km2。至此贵阳城垣基本定型,其范围包括了今贵阳市环城路以内地区。此时,城内出现了坊市贸易,以今大十字为中心,沿中华路南北通道为主线展开,除坊市外还有集场贸易,一到场期人们便手提肩挑到指定地点进行贸易。

清代贵阳城垣形态基本没有变化,但对外城进行了多次修补。此时,城市形成了以制革业、京果海味业、火柴业、照相业、修理钟表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产品甚至包括洋纱、洋布、洋油、洋钉等日用品,明显带有半殖民地色彩,城市中出现了天主教堂等西式建筑。另外,外省人结帮经营,湖南、江西、四川、云南、两广、湖北等会馆接踵而立,成为行帮活动的场所。同行业也汇聚经营,以行业命名的轿夫巷、鲜鱼巷、铁匠街等街道产生。这些自组织形式的出现说明了城市集聚已经走向了更高阶段。

民国初年,贵阳人口将近10万。至民国15年(1926年)前后,城市分为东、西、南、北四区,首次进行了分区管辖。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30年(1941年),贵阳撤县设市,辖区面积为56.5km2,其中城区面积约4km2。1944年,城区面积达5km2,1949年进一步增加到6.8km2。此时,城市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力量十分薄弱,轻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多数企业属于作坊性质,企业规模很小。

新中国成立后贵阳城市形态的演变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随着三线建设时期众多大中型厂矿建设的完成,贵阳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到1986年,贵阳市城区(云岩、南明)人口达到76.7万人,中心城区面积约30km2,已经占满了贵阳所在的岩溶小盆地,并开始以南向为主要方向进行拓展。1988年后,随着原地处深山的三线军工企业陆续迁入贵阳及小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起,贵阳城区范围除原来的云岩、南明两区外,还增加了小河镇,1998年,中心城区面积扩大至34.7km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多种推动和制约因素交织影响着贵阳城市形态的巨大变迁,城市形态实现了从团状形态向星座状形态的转变。并且,这种变迁已经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外延式扩展,其中包含了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有序引导与调整,具有较以往任何时期都为深刻的形态变迁内涵(图5.7)。

img129

图5.7 贵阳的城市形态演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