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云南石林岩溶

云南石林岩溶

时间:2022-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阿诗玛的传说在云南的阿着底,有个彝族姑娘名叫阿诗玛。阿诗玛聪明美丽,与青年阿黑相爱。于是,阿支趁阿黑去远方牧羊之机,派人将阿诗玛抢走。阿诗玛乘阿支不备,将与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掷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获讯立刻赶回。阿支害怕了,只得将阿诗玛释放。阿黑悲愤地呼唤着阿诗玛的名字,但阿诗玛已化为一尊石像。如今,阿诗玛石像依然伫立在云南石林之中,风风雨雨许多年,翘首以待阿黑的到来。

阿诗玛的传说

在云南的阿着底,有个彝族姑娘名叫阿诗玛。阿诗玛聪明美丽,与青年阿黑相爱。阿着底的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阿诗玛的美貌,就央求媒人带着厚礼前去求亲,遭到阿诗玛的拒绝。于是,阿支趁阿黑去远方牧羊之机,派人将阿诗玛抢走。阿诗玛乘阿支不备,将与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掷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获讯立刻赶回。无耻的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赛歌,一决胜负。结果阿支赛输了,可是他仍不甘心,又企图用暗箭杀害阿黑。阿黑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厅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众家丁用力拔箭,箭却纹丝不动。阿支害怕了,只得将阿诗玛释放。阿诗玛和阿黑喜悦地骑马回家。他俩来到溪边,下马休息,这时,阿支派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将阿诗玛淹死。阿黑悲愤地呼唤着阿诗玛的名字,但阿诗玛已化为一尊石像。

如今,阿诗玛石像依然伫立在云南石林之中,风风雨雨许多年,翘首以待阿黑的到来。云南石林是一种林状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异的龙潭,众多的湖泊等,这些地貌总称喀斯特地貌,也叫岩溶地貌。

云南石林涵盖了地球上众多的喀斯特地貌类型,仿佛遍布世界各地的石林都在此地汇集。在距今约3.6亿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石林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2.8亿年前的石炭纪,大海中的石灰岩经过海水流动时不断冲刷,留下了无数的溶沟和溶柱。后来,这里的地壳不断上升和长时间积淀,才逐渐变沧海为陆地。海水退去后,又历经了亿万年的烈日灼烤和雨水冲蚀、风化、地震,石林才逐渐形成,从而给人们留下了这壮丽奇景。

作为一种特殊而罕见的地貌景观,17世纪的明末清初,就有探险者和文人雅士进入石林探幽访胜,并写下许多赞美石林奇观的诗歌词赋。清朝初期编纂的《路南州志》对石林有了更具体形象的描述:“石林,岩高数十仞,攀援始可入。其中怪石林立,如千队万骑。”

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石林地貌,但同中国云南石林相比,要么面积小,要么形态单一,要么是位于热带雨林深处使人难以到达,很少有云南石林这样,成片成片地分布在一个地区的山岭、沟谷、斜坡、洼地等各种地形上。云南石林也因此被中外喀斯特专家学者誉为“石林博物馆”。

石林地区除石林地貌外,还发育有其他喀斯特地貌,如石牙原野、溶蚀岩丘、溶蚀洼地、漏斗、溶蚀湖、暗河、天生桥、瀑布、溶洞及洞穴沉积等,它们与石林一起构成了一幅从地上到地下完整的喀斯特全景图。云南石林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在我们观赏其瑰丽姿态的同时,也要好好爱护这一珍贵地质奇观,因为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件珍贵而壮美的礼物。

地理小讲堂

喀斯特地貌主要有下面这些形态:

溶沟和石芽:溶沟就是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由溶蚀、侵蚀形成的许多凹槽。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叫石芽。

石林:这是一种高大的石芽,一般可高达20~30米,密布如林,故被形象地称为石林。

峰丛、峰林和孤峰: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的集合体。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

溶斗和溶蚀洼地:溶斗是岩溶区地表圆形或椭圆形的洼地。溶蚀洼地是由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

落水洞、干谷和盲谷: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干谷是地表径流消失后岩溶区遗留下来的谷地。盲谷是地表水流流进落水洞而形成的没有谷口的死朝同或河谷。

溶洞: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