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时间:2022-11-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图10-4所示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采集专用软件界面。文物调查人员将收集来的卫星定位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先进的空间分析技术,还可以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比如,不同时期古代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古代人类的活动行为方式等。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为了全面掌握不可移动的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的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2007年4月—2011年12月,我国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这是继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第三次文物“家底”全面盘点工作。

与前两次普查相比,这次普查不仅规模大、涵盖内容丰富,而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运用包括卫星导航技术在内的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了文物普查的准确率和科技含量,面向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共享的需要,以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为依托,在数据库、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支持下,综合运用卫星导航、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文物信息的空间可视化与综合管理平台,对全国各文物点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全国的文物总量,为下一步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过程中,文物调查人员在野外利用基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集传统手持机和数据采集器功能于一体的手持设备(如图10-3所示)开展工作。这种手持设备不仅可以用来采集文物的经纬度坐标,而且集成了掌上电脑的“移动办公”功能,采用电子化表单的方式,实现数据的信息化采集、记录、存储和入库。这种专用的数据采集器针对文物普查的数据采集工作可定制地理信息系统万能属性库,即在记录经纬度、时间的同时,只需选择分类信息和输入相关的描述信息即可完成属性信息录入。根据文物普查技术规范输入相关内容后,回到内业数据处理时可以在计算机中自动生成标准表格,并可打印输出,实现普查数据上报,方便统计分析。图10-4所示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采集专用软件界面。该设备的使用打破了传统考古调查的局限性,使得调查收集的数据更加全面、详尽。文物调查人员将收集来的卫星定位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先进的空间分析技术,还可以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比如,不同时期古代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古代人类的活动行为方式等。

图10-3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用手持设备

图10-4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采集专用软件界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