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能源的未来

新能源的未来

时间:2022-11-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决定新能源行业能否壮大的基本因素,即为新能源相对于传统能源是否具有经济上的可比性,即成本优势。而广东部分煤价高达1000元/吨,发电成本高达0.4元/千瓦·时电。目前广东商业用电高峰价约1.0元/千瓦·时,3年后将超过1.1元/千瓦·时,这样,3年后,核电就相对最具成本优势。

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和世界能源理事会(WEC)经过历时五年的研究,于1998年发表了《全球能源前景》报告。报告根据对未来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提出了21世纪全球能源发展战略方向。为了实现经济不断增长,还要为新增加的60亿~80亿人提供能够承受的、可靠的能源服务,到2100年,能源的需求将是目前消费量的2.3~4.9倍。

首先来看看全世界不同国家的新能源战略。2007年年初,欧盟提出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要占到全部能源消费的2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到全部发电量的30%。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2017年20%的电力将来自可再生能源(2002年已经达到12%)。在日本,2010年光伏发电已达到483万千瓦(2003年为88.7万千瓦)。

在拉丁美洲,2010年整个能源的10%来自可再生能源;另外,澳大利亚、印度、巴西、中国等国也制定了明确的新能源发展目标。

不难看出,新能源行业是所有国家的所有行业中优先战略型布局的。近5年,全球太阳能发电业的增速、产量和规模都极具吸引力。太阳能发电业保持35%以上增速,预计未来10年仍能维持25%~30%的增速。2007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约3000 MW,我国产量约1000 MW;预计到2020年,全球每年新增量将达10 000 MW,累计装机可达28 000 MW。我国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市场已在2011年打开。在风电方面,2007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296.17万千瓦,累计达到556.17万千瓦,分别同比增长121%、114%,增速第一,2008年年底累计装机已达1000万千瓦,到2010年装机容量已达约2000万千瓦。截至2007年7月,全世界共有分布在30个国家内的435座商业运营的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7亿千瓦,发电量约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6%。我国目前共有11座反应堆共906.8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容量18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亿~2800亿千瓦·时。

当下油价已由最高约147美元下探到最近约113美元,新能源的发展步伐,是否会重新因油价回落而停止不前呢?

大量历史经验证明,推动油价上涨的中短期因素,是美元贬值和资本投机。额外需求的增长、开采成本的提升、国际政治集团利益的博弈等,则是无法消除的中长期因素。

可以预期的是,廉价石油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这决定了世界各国对于新能源将是长期扶持培养的态度。决定新能源行业能否壮大的基本因素,即为新能源相对于传统能源是否具有经济上的可比性,即成本优势。与20世纪70年代不同,新能源成本正随着行业规模和技术进步而迅速降低。

从行业平均来看,核电是目前成本最低的新能源,风电其次,太阳能成本最高。

太阳能行业,大致上行业规模每增加一倍,则成本下降20%。1976年,太阳能电池高达100美元/瓦,而目前太阳能电池组件价格约3美元/瓦,1千瓦·时电成本约为0.4美元。欧洲每千瓦·时风电成本从1982年的13欧分下降到2009年的4欧分左右,25年间风电成本下降约2.25倍。目前,我国风电成本约0.5元/千瓦·时电。核电目前的成本约0.3元/千瓦·时电,预计5年以后核电成本可降低至约0.25元/千瓦·时电。

因各地能源成本不同,比如大型煤炭基地坑口附近,煤炭成本低至200元/吨,则发电成本约0.15元/千瓦·时电。而广东部分煤价高达1000元/吨,发电成本高达0.4元/千瓦·时电。这样,新能源成本更具比较优势。

以广东地区为例,最新数据是,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全国平均0.39元/千瓦·时,广东地区燃煤标杆电价0.4792元/千瓦·时。如果风力发电,全国平均成本仅0.5元/千瓦·时,广东地区风电价为0.689元/千瓦·时。核电成本,取秦山二期上网电价0.414元/千瓦·时,而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气冷堆核电上网成本可降至0.3元/千瓦·时。光伏发电,综合考虑,发电成本约2.2元/千瓦·时。

动态地看,若煤炭价格保持平均每年10%的涨幅,3年后广东地区火电成本要涨到0.59元/千瓦·时;而光伏发电3~5年后将降50%到1.1元/千瓦·时电。目前广东商业用电高峰价约1.0元/千瓦·时,3年后将超过1.1元/千瓦·时,这样,3年后,核电就相对最具成本优势。

“成本下去了,再多的产品也不愁卖”。基于这一点,再看看未来新能源的成长空间和新能源日益显现的成本优势,没有理由不看好整个新能源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