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注气过程中油气层的损害机理

注气过程中油气层的损害机理

时间:2022-11-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气顶驱或注气采油中,气侵或油气比上升乃是常事。气侵可引起产量下降。气体指进和气锥损害地层的机理类似水锥和水指进,主要是相对渗透率性能变差。继续下去气体就成为主要的流动流体,造成严重的地层损害,直到耗尽为止。空气中氧气进入地层与原油发生氧化作用,致使非溶性烃类析出沉淀,对地层产生损害。当注气或注气井中含油水时,溶于水中的氧气具有腐蚀性,腐蚀产物将堵塞地层。

7.3.3.1 气侵、气锥引起的地层损害

在气顶驱或注气采油中,气侵或油气比上升乃是常事。在层状油藏中,具有大压差的储层可能发生过早的气体指进。当油藏各层的渗透率差别很大时,指进现象就更常见。气侵可引起产量下降。气体指进和气锥损害地层的机理类似水锥和水指进,主要是相对渗透率性能变差。

在有气顶或注气的油藏中,如果没有阻止垂直流动的遮挡层,且油层压力下降时,气体会扩张侵入产油层段。当井筒存在高的压降时,即使油层压力下降并不显著,在有连续的垂直渗透率的油井附近也可以形成气锥,导致产量严重下降。

在井底压力甚至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的溶解气驱油藏中,油气比随原油的不断采出及油层压力下降而上升。继续下去气体就成为主要的流动流体,造成严重的地层损害,直到耗尽为止。

在多油层中发生气体指进或气锥现象的气体来源,不论是从产层的上方或下方来的气体,往往可能是由于套管漏气、固井质量不好、酸化进入气区、压裂或自然裂缝与气区相连通等原因所造成的。

7.3.3.2 原油黏度变化引起的地层损害

油黏度增高直接引起油气层损害,即液堵或降低流度都将降低产量。引起原油黏度变化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原油中溶解气的释放;

(2)高粘油包水乳化液;

(3)引起乳化液堵塞的一切因素,如上节所述;

(4)乳化液形成的区域半径等。

7.3.3.3 气体产物引起的地层损害

注气尤其是回注气体中常夹带有空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它们在地层中呈溶解或游离状态,这些气流容易夹带压缩机中的润滑油、柴油、丝扣铅油、铁锈等进入地层,堵塞孔道。二氧化碳溶于含沥青原油中也会造成沥青质沉积,堵塞地层。空气中氧气进入地层与原油发生氧化作用,致使非溶性烃类析出沉淀,对地层产生损害。

当注气或注气井中含油水时,溶于水中的氧气具有腐蚀性,腐蚀产物将堵塞地层。这种溶于水中的氧气还会使各类细菌繁殖,产生大量堵塞孔道的物质。喜氧细菌的发育恰好又为厌氧细菌提供了较好的繁殖环境,互相依存、发育,损害地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