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著名出版家的不解印刷缘

著名出版家的不解印刷缘

时间:2022-10-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王仿子领导下,中国印刷公司一成立就组织调查组调查全国书刊印刷生产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制订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全面发展书刊印刷的长远规划。与此同时,王仿子还组织了《中国印刷年鉴》的出版工作,并为第一卷撰写了专题概述《新中国印刷工业三十年》。这部大型的资料性工具书两年一卷,现已出版到第七卷,成为新时期以来我国印刷工业发展的有力见证。

王仿子 著名出版家的不解印刷缘

王仿子,男,汉族1916年10月生,上海市青浦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出版家。

在国难当头的年月,他积极参加群众组织举办的读书会、歌咏队,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七七”事变爆发,王仿子参加苏州抗敌后援会工作。苏州沦陷,他奔赴大后方,1938年8月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沙大火时撤退到零陵,和一批流亡青年组织演出队,从事抗日宣传。1939年春,王仿子在衡阳进入生活书店。以后,辗转于桂林、上海、香港的生活书店和桂林《救亡日报》,从事出版与发行工作。1942年春,王仿子经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营救,逃离沦陷后的香港,在东江参加游击队,先后在军需部、第五大队部、《前进报》油印室工作。

img153

王仿子(1916~ )

1949年初,王仿子奉调进入东北解放区,在大连光华书店负责出版工作。接着奉调北平,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任印务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王仿子先后任新华书店总管理处出版部秘书处主任,人民出版社经理室主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计划科科长、出版局出版处处长,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副局长等职。1975年冬,王仿子调任文物出版社社长。1979年12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成立,王仿子当选为理事,1982年增选为常务副主席,1993年换届改任顾问。1980年王仿子和王益、史育才发起筹建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并且被选为第一届常务副理事长。1984年12月,在中国印协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王仿子被聘为顾问。1988年12月,在中国印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1993年5月,中国印协改选理事会,王仿子被推选为名誉理事长。1982年成立国家出版委员会,王仿子被聘为委员兼秘书长。1993年2月,日本印刷学会推举王仿子为该会名誉会员。近30年,王仿子著有《王仿子出版文集》《王仿子出版文集续编》《印刷思考与回忆》,以及与他人合著的《初访台湾》等。

1960年前,王仿子以出版工作者的身份,在业务上与印刷有密切的往来关系;1960年王仿子出任文化部出版局副局长,分管书刊印刷,开始与印刷有较多的关联;1963年兼任中国印刷公司经理,成为一名印刷管理工作者。

在王仿子领导下,中国印刷公司一成立就组织调查组调查全国书刊印刷生产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制订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全面发展书刊印刷的长远规划。1964年,文化部召开全国印刷会议,王仿子代表文化部出版局做题为《充分发动群众,加强管理,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更好地为文化出版事业服务》的报告,提出了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奋斗目标,在大区有重点地充实印刷力量,统筹安排全国书刊印刷任务,建立新的印刷基地等。还提出聘请日本印刷专家,成立印刷学会等设想。在中国印刷公司成立的短短3年中,王仿子深入现场,调查研究,与全体职工一起为改善与加强书刊印刷管理,在统一调度书刊印刷任务、引进新技术装备、扩充印刷生产力、有计划分配印刷机械设备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1973年9月,王仿子以中国印刷物资公司经理身份,作为中国出版印刷代表团副团长,与团长严文井一道,率团赴日本考察出版和印刷技术。1975年9月,王仿子再次率中国印刷友好代表团赴日本考察印刷技术。两次访日期间,王仿子与同行的印刷装订专业人员和照排、树脂版科研人员一起,参观了数十家规模不同、各具特色的印刷厂和印刷机械制造厂。在与国外交往隔绝多年之后,带回来日本在60年代印刷技术大发展和国际印刷技术发展新趋势的重要信息,并归纳为:“冷”(以照排代替铅排)、“轻”(以树脂版代替铅版)、“多色”(发展多色胶印)、“高速”(以圆代平)、“联动”(装订联动)五大特点,引起国内印刷界注目。在给国家出版局书面汇报中,提出全面改造印刷技术,改造老厂,引进新技术,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建议。

王仿子在主持中国印刷协会工作期间,认真贯彻办会宗旨,团结和依靠全体理事,抓协会的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和对外交流,开创了协会工作的新局面,发挥了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为了提倡并推动印刷科学理论的研究,王仿子倡议每两年召开一次以学术交流为中心的印刷年会。经过充分准备,第一届印刷年会于1982年2月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印刷史上的一个创举。王仿子主持首届年会。这次年会从全国征集到的156篇论文中选出40篇进行交流。这些论文绝大多数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的,基本反映出当时我国印刷工业科学技术与管理的水平。

为了开辟印刷技术理论的园地,有利于学术交流的经常化,王仿子十分重视协会会刊《中国印刷》的出版。他亲自担任主编,主持会刊的创办与编辑工作。从办刊宗旨、栏目设置到稿件加工、版式设计,以及发行与经营,处处凝聚着他的心血。为提倡自由讨论,特设《小言论》栏目。他经常用笔名发表短文。从第24期起改任顾问之后,他仍然关心这本刊物。经过10年的艰辛,这本大型的专业性刊物已形成鲜明的风格。与此同时,王仿子还组织了《中国印刷年鉴》的出版工作,并为第一卷撰写了专题概述《新中国印刷工业三十年》。这部大型的资料性工具书两年一卷,现已出版到第七卷,成为新时期以来我国印刷工业发展的有力见证。

为了促进书刊印刷工业重视产品质量,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在王仿子以常务副理事长身份主持协会日常工作期间,从1981年起中国印协与中国印刷公司联合举办书刊印刷优质产品评比活动。10年间先后共举办过6次,送评产品和获奖产品逐次增多。

1984年起,合办平印制版印刷函授班。接着又办企业管理函授班。函授教育为我国平印技术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王仿子关心印刷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提高,20世纪80年代初,在一批印刷厂引进电子分色机而不能充分发挥效能的时候,王仿子委托东方书店安井正幸先生找到日本能登制版所社长泽田博保,由中国印协派出进修生(文物厂与美术厂各两名)在能登制版所进修,学习电子分色机制版技术。为了更多地培养人才,王仿子与日本印刷技术协会的塚田益男达成协议,1985年,王仿子在东京签订日本三大印刷公司向中国印刷业赠送二手印刷设备协议。回国时,带着一个森泽信夫先生赞助中国印协建立奖励制度的愿望,中国印协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在建立森泽信夫印刷奖之外,还要建立中国印刷业的最高奖——毕昇印刷奖。第一届两奖的授奖仪式于1987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印协举办毕昇奖与森泽信夫奖的宗旨和目的是表扬先进,推动我国印刷事业的兴旺和进步。经过二十来年的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为了赓继前人的奋发精神,弘扬中华文化,振兴印刷工业,王仿子和王益于1983年6月联名提出建立中国印刷博物馆的建议,得到文化部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受文化部委托,中国印协负责筹备工作,于1984年12月成立了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备委员会,王仿子任主任委员。后因故筹建工作未能展开。1991年,王仿子与范慕韩商定,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和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联名向新闻出版署再次提出关于建立中国印刷博物馆的报告。新的筹备委员会于1992年1月成立,范慕韩任筹委会主任,王仿子任副主任。集资、征集展品及土建工程按计划展开,获得成功。

王仿子十分关心和重视协会的对外交流,以及与香港、台湾同业的友好往来,广泛结交海外印刷界的朋友。1985年2月赴美参观芝加哥印刷博览会,1989年5月参加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印刷大会,1993年2月参加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五次世界印刷大会。在这次会议期间,王仿子代表中国印协提出在北京举办2001年第七次世界印刷大会的申请,并为会议主办者世界印刷联盟所接受。在这两届世界印刷会议期间,王仿子与台湾、香港的同业有广泛的接触,与台湾的印刷团体增进了相互了解,为发展友好往来与技术交流建立良好的基础。王仿子在20余年的对外交往中为世界印刷界了解中国、中国印刷界了解世界起了良好的作用。

离休后的王仿子居北京方庄,一边颐养天年,一边仍在为出版事业发挥余热。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