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淬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淬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时间:2022-10-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以上基本知识的探讨,基本原理已显而易见了,现以碳素工具钢T7为例叙述扁錾淬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实践着眼,对于一个用钝了的或崩裂了的扁錾的材质不清楚时,一般将其淬成紫蓝火,然后在一般的钢板上试其硬度和韧性,若钢板出现凹坑而扁錾刃口安然无恙,说明硬度和韧性还可以;若刃口出现凹痕,说明火太小;若刃口崩裂,说明火太大,应二次加热、回火,重新操作,选用合适的回火颜色,以取得合适的硬度和韧性。

二、淬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以上基本知识的探讨,基本原理已显而易见了,现以碳素工具钢T7(含碳量0.65%~0.74%)为例叙述扁錾淬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锻打好的扁錾粗磨后,将刃部长20~30mm加热至780~800℃(樱红色),珠光体和渗碳体开始转变为奥氏体,保持一段时间后,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将其迅速垂直地放入水中5~7mm,并沿水面作微微水平摆动,其目的是消除明显的淬火界限,以防使用时从淬火界限齐口崩裂。由于迅速插入水中,冷却速度快(即过冷度大),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和部分残余奥氏体。当水中的部分呈黑色时,快速由水中取出,迅速将刃口部分的黑色氧化皮用锉刀锉掉,露出金属光泽,以便准确地观察回火颜色。当回火至200℃时,马氏体开始分解,碳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马氏体中的含碳量降低,成为回火马氏体,回火温度继续升高,碳化物析出增加,当回火温度达300℃以上时,分解完毕,马氏体中的含碳量很低,成为完全的回火马氏体,无硬度可言了。

观察刃口回火颜色的变化,一般刚出水面时为白色(约200℃),刃口的温度逐渐上升后,颜色也随之改变,由白色变黄色(约230℃),由黄色变紫色(约260℃),再由紫色变蓝色(约290℃)。如本例使用的T7钢,当呈现黄色时,将扁錾全部放入水中冷却,此时淬住的火为“黄火”。同理,如T9钢,当呈现紫色时,淬住的火为“紫火”。

从实践着眼,对于一个用钝了的或崩裂了的扁錾的材质不清楚时,一般将其淬成紫蓝火,然后在一般的钢板上试其硬度和韧性,若钢板出现凹坑而扁錾刃口安然无恙,说明硬度和韧性还可以;若刃口出现凹痕,说明火太小;若刃口崩裂,说明火太大,应二次加热、回火,重新操作,选用合适的回火颜色,以取得合适的硬度和韧性。

淬火操作时必须灵活掌握,因为刃口出水后,颜色的变化时间很短,只需几秒钟,如果第二次淬入水中太晚或过早,对刃口的硬度和韧性影响很大,因此,只有经过不断实践,反复琢磨,才能熟练掌握淬火技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