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本地花边商号

本地花边商号

时间:2022-10-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到处战火纷飞,花边产品的出口外销没有了途径,本地花边编结业因此陷入全面停顿状态。1954年,上海县七宝、莘庄、梅陇、颛桥等镇上有花边商号14家,雇用职员38人,外发加工编结人员有7000多人。莘庄镇上居民自发组织10多个编结小组,每组5人,各选代表到吴协和号领取棉线接任务,完成后交货。莘庄镇郊的农民仍以家庭生产为主,个别村宅自行组成编结小组。莘庄镇组织建立起集体合作性质的编结加工场,时有编结人员100多人。

第四节 本地花边商号

民国十三年(1924),莘庄镇出现了专事门市收购及串乡上门收购花边的花边号,当时规模最大的首推吴协和花边号。

吴协和花边号原先为布庄,位于莘庄镇西街,兼营花边收发业务几年之后,同上海四川路附近的英商华泰洋行直接订立合约,从此专门经营花边业务。从民国二十年(1936)起,吴协和店铺索性撤销布庄,在南街闹市口建造了规模很大的“前店、中坊、后宅”的二层楼自用房屋,不仅全家人员投入花边收发管理,还投资设立加工作坊,雇佣了四名员工承担编结制品的洗洁、整烫等加工手续,然后直接发货供出口。

当时,凡是从事花边生产收发业务的花边商号,均由洋行预付一半加工费用,另一半待交货之后结清,而个体编结户又是事后才结算加工费,因此资金周转压力不大。

精明的吴协和花边号并不满足于此,设法通过民间集资,自行建立加工作坊,能就地直接完成花边制品的再加工,此举省略了中间商的麻烦,更加赢得了洋行的好感,在购销业务环节上明显胜于他人,因此其订单不断,经营规模越做越大,业务涉及莘庄地区的千家万户,实力迅速显赫一方,经济收入居全镇之冠,令人刮目相看。

如此信息迅速地不胫而走,莘庄镇周边地区原有的布庄也纷纷模仿吴协和花边号的经营模式,将布庄作花边号或兼营起花边加工业务,经洋行出口。

不久,漕河泾镇上就有了森盛号、诸根堂号,七宝镇上也有了金秋波号、汪克勤号,梅陇镇上有了梅志香号,朱行镇上有了万泰号,分别与英美商人开设的巴特司、华泰、远东等洋行及华人开设的国利、利通、庆福、永惠等店号及顾少也的美艺花边公司建立生产业务关系。

20世纪20至30年代上海县各镇花边商号一览:

img16

据《七宝镇志》记载:民国九年(1920),从程谨记布庄脱离出来的汪真琴和王桂堂,通过上海龙华公司褚根堂和陈锡文在七宝开设分号,经营花边和手袋购销。王桂堂开设的王恒泰染坊和汪真琴开设的源泰衣庄,都兼营编结收发。同时,李谷贤在南西塘滩从收发花边手袋,发展到兼做台毯、窗帘等,后又发往江苏常熟等地,并在上海设庄直接同外商业务往来。民国十六年(1927)前后,程谨记布庄成为七宝镇最有实力的花边经营商。不久,金秋波、龚小波联手开设专营编结业务的花边号。

据民国十九年(1930)闵行民众教育馆《上海民友》记载:当年,闵行镇举办“花边传习班”,接洽上海义康花边公司派员来馆传授结花边技艺。

img17

莘庄镇莘浜路、莘东路口(1983年)

据《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志》记载:民国二十三年(1934)10月,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改进讲习所的漕河泾农学团开学后,开办花边传习班,传播编结技艺,增强当地民众副业生产能力。

据《梅陇志》记载:民国初期,当地桂林、牌楼、华二等村宅已有不少人家从事花边编结。民国二十五年(1936)时,梅陇地区有四个花边收发站,在漕河泾镇西街有陈立云收发站,在漕河泾镇东街有诸根桃收发站,在朱行镇有潘才生、王阿弟开设的“万泰行”,在梅陇镇有梅志香开设的“泰丰昌行”。由于农村田地大片荒芜,花边编结生产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小扎钩”就此成了大批农户的“命根子”。

据《松江县志》记载:民国初期,钩针编结制品加工发展到泗泾、新桥一带,业此者有600多人,产品售交上海“国利”、“利通”、“济龙”等洋行。20年代,松江县城内开设过“时文花边号”,产品多有“锦华”洋行经理,销往国外市场。

钩针编结业在如此四处拓展的背景下,至30年代末,仅当时的上海县拥有专事编结者达5000人,年产花边、手套达数万打。

民国三十年(1941)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到处战火纷飞,花边产品的出口外销没有了途径,本地花边编结业因此陷入全面停顿状态。

抗日战争胜利后,莘庄镇上的吴协和花边号率先重新恢复花边业务,并扩大规模,雇工4人,承担洗洁、整烫等加工手续,经济收入很快就居全镇之冠。

20世纪40年代,在七宝镇上,兼营编结业务的程谨记布庄歇业后,唯有王恒泰和源泰等店经营编结业务。

新中国成立之初,花边外销因外贸渠道不畅而一度停顿,后得以恢复并迅速扩大,产品主要出口到苏联、东欧及香港。

1950年,莘庄镇上仍有花边号3家,吴协和商号还在七宝镇上设有花边分号。

1954年,上海县七宝、莘庄、梅陇、颛桥等镇上有花边商号14家,雇用职员38人,外发加工编结人员有7000多人。莘庄镇上居民自发组织10多个编结小组,每组5人,各选代表到吴协和号领取棉线接任务,完成后交货。莘庄镇郊的农民仍以家庭生产为主,个别村宅自行组成编结小组。

自1958年起,各乡镇相继成立花边手套供销合作社,私营商号全部被吸纳。莘庄镇组织建立起集体合作性质的编结加工场,时有编结人员100多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