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珠宝玉石的基本属性与优化处理

珠宝玉石的基本属性与优化处理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悠悠华夏文明中,珠宝玉石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珠宝玉石泛指一切经过琢磨、雕刻后可以成为首饰或工艺品的材料,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作为宝石或宝石的一个品种,并不一定要求它在美丽、耐久和稀有这三个方面同时都是最佳或最为突出的。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基本相同。

珠宝玉石说

img3

蕴天地灵气,纳日月光华

悠悠华夏文明中,珠宝玉石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国人认为,宝石乃是蕴藏天地灵气、吸纳日月光华所成的灵物,人们对宝石的理解,不仅在它们美丽的外表,更为其赋予深厚内涵,从识别、鉴定、收藏、加工、创作等各方面,以独到的见解与艺术创作,写下了宝石在中华文化中的璀璨篇章。

宝石在人们心里有着各种吉祥或特定的含意,进而有不同的用途。比如玉石象征着平和、祥瑞、品性高洁,帝王的玉玺、达官贵人的房中摆设和精致华美的工艺品中,它们都是重要的材料;珍珠象征女子之美,妃嫔宫娥的花冠上、民间女子的发钗间,或多或少,都可见它们的光芒;青金石象征尊贵的地位与权力,用以制作帝王随葬的祭器或点缀于朝廷官员的朝服和顶戴之上。

几千年来民间以宝石为材料,能工巧匠们创作打造出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殷商时期的嵌绿松石象牙杯,唐代兽首玛瑙杯,清代乾隆年间的《大禹治水玉山子》大型玉雕……它们体现了中国民间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古老的宝石文化。如今,这种技艺与文化得到了延续和更为广泛的发展。

总之,不论是流传千百年的珍贵文物,还是符合潮流的时尚首饰,不论是艺术大师之名家名作,还是民间工匠的匠心独具,宝石的内涵与形式,都跨越了国界与民族,穿越了时间与空间,在人们心中,闪烁着不灭的美好与永恒的追求

img4

识美——什么是珠宝玉石

珠宝玉石泛指一切经过琢磨、雕刻后可以成为首饰或工艺品的材料,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

鉴美——珠宝玉石的基本属性、分类与优化处理

一、珠宝玉石基本属性

(一)美丽

美丽是成为宝石的首要条件。

1. 颜色

宝石的颜色有彩色和无色之分。彩色宝石要求其颜色艳丽、纯正、均匀。无色宝石(钻石除外)的颜色就不是主要的评价因素。钻石则有其本身的一套颜色分级体系。

2. 透明度和纯净度

宝石的透明度会影响整体价值。尤其是无色宝石,透明度和纯净度是体现宝石美丽的最主要因素。

3. 光泽

无色的钻石之所以成为宝石之王,就是因为它具有极强的光泽,在太阳光下光芒四射,灿烂夺目。而某些宝石的特殊光泽也为其增添了美丽,例如珍珠。

4. 特殊光学效应

特殊光学效应会增添宝石的神秘感,使其具有特殊的美感,如猫眼效应、星光效应等。

(二)稀少

宝石以产出稀少而名贵。这种稀有性,包括品种上的稀有和质量上的稀有。

(三)耐久

宝石不仅应绚丽多彩,而且需要经久不变,即具有一定的硬度、韧性和化学稳定性等。宝石的耐久性是由自身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所决定的,但这一条件对某些宝石可适当放宽,如有机宝石、大理岩等。

作为宝石或宝石的一个品种,并不一定要求它在美丽、耐久和稀有这三个方面同时都是最佳或最为突出的。往往它的一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就可以视为宝石,只不过在价值上会有所差异。

另外,宝石的价值除与本身的品质有关外,也会随时间、地域、文化、审美观念和资源储量及当时经济环境等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二、珠宝玉石的分类

img5

(一)天然宝石: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具有工艺价值,可加工成饰品的矿物单晶体(可含双晶)。

(二)天然玉石: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

(三)天然有机宝石:由自然界生物生长,部分或全部有机物组成,可用于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

(四)合成宝石: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有天然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基本相同。

(五)人造宝石:由人工制造,但自然界中无天然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

(六)拼合宝石: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材料经人工拼合而成,且给人以整体印象的珠宝玉石。

(七)再造宝石:通过人工手段将天然珠宝玉石的碎块或碎屑熔接或压结成具整体外观的珠宝玉石。

三、优化处理

优化处理:指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来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特殊光学效应)、耐久性和可用性的一切方法。分为优化、处理两种。

优化:指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能够把宝石潜在的美显现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

常见优化方法:热处理、浸无色油、浸蜡(翡翠除外)、漂白(翡翠除外)、染色(玉髓、玛瑙)。

处理:指非传统的、尚未被人们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

常见处理方法:浸有色油、充填处理、辐照处理、除玉髓和玛瑙之外的染色处理、覆膜处理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