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照明的功利作用

照明的功利作用

时间:2024-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的这个照明,与当初爱迪生发明的限定概念照明,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我们所研究的照明不仅是为了照亮,它最大的功利作用是能担当起影视画面之灵魂,是体现照明语言与技法结构的照明。光线有其天然的暗示作用,这是由于太阳光线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导致人类发展中的自然反馈行为。而照明的模仿、恢复、创造效果作用,都源于万物之主“太阳光”带给我们的心灵感受。表达物体的表面结构及质感,是照明的最基本作用。

第五节 照明的功利作用

照明是一门独立艺术学科。照明具有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的创作内涵,有其特殊的艺术规律和创作方式。要说照明的作用真是举不胜举。因为照明光线太神奇、太让人难以捉摸了。在这儿谈照明的作用,笔者的本意是想简述照明光线在人们眼前展现的自然形状的功利作用。正是由于照明光线照射在物体上而呈现出的无声语言的、原生态的、千姿百态的自然光线魅力,激发了人们的创作欲望。正是它,不受任何雕琢的自然光、影、形、态,让人类挖掘到艺术创造的源泉。事实上,照明的“祖师爷”就是原生态的照明光线。人类利用人工光源模拟原生态照明光线,其原理、依据都是来自于大自然光线的原生态显现。本节让大家了解照明的功利作用,最终目的是要对其进行掌握、利用和模仿,让它为电视照明艺术创作服务。

爱迪生发明电灯,被人们公认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太阳光的使用价值,延长了我们的活动时间,让我们在夜晚仍然可以做那些我们只有在白天才能做的事情,欣赏那些只有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欣赏到的美。从视觉心理角度去分析,爱迪生正是受到白天照明的换位心灵感受触发而萌发了这一创举。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的这个照明,与当初爱迪生发明的限定概念照明,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我们所研究的照明不仅是为了照亮,它最大的功利作用是能担当起影视画面之灵魂,是体现照明语言与技法结构的照明。

既然如此,我们从现在起就要重视照明这门独特的学科,就要彻底改变原先不把光当一回事和不加注意的习惯。试想一下,我们从小就有一种天生的本能,我们做事或看书时,如果看得不够清楚,会很本能地靠近光线或打开一盏灯,这就是照明功利主义的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照明揭示我们周围世界时,它为我们提供了看清万物的表面结构、外部形态、距离和色彩的线索。我们又会把哪一种光线加以衡量和规定下来呢?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我们即将成为专业的照明工作人员了。身份改变,所关心的知识就会发生变化。艺术来源于生活,知识来源于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魅力世界。

太阳光是万物能量的来源。光线有其天然的暗示作用,这是由于太阳光线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导致人类发展中的自然反馈行为。比如,人们在白昼的时候可以自由活动,喜欢交流、运动和嬉戏;在夜晚则缺乏活力,在黑暗的环境中自然会感到恐惧和盲目。这都源于我们对自然界不自觉的一种适应。因为太阳的存在,我们在不同环境、时间、季节进行不同活动的种种感受,成为人类的普遍意识。这种自然的反应就像日出日落一样,周而复始地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使身处不同地域、不同种族,讲不同语言的人们,拥有相似的情绪和情感。电视艺术作为表现和再现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照明的作用正是达到一种自然的真实效果,从而有力地支撑表达的总体需要。而照明的模仿、恢复、创造效果作用,都源于万物之主“太阳光”带给我们的心灵感受。学会感受并捕捉光线变化的差异,传达客观世界光线的真实性,正确合理地运用光线对人类造成的主观心理感受,是电视照明创作的范畴,是电视照明的功利作用。

电视照明应遵从下列七条指导原则。

一、引导、暗示特定的地点与环境

照明帮助我们引导观众的视线,使其朝着一定的方向并集中在某一细部上。由于孤立的影调,由于相邻影调的高度明暗对比,由于饱和的或较淡的色彩配置,由于模糊背景中的清晰区的虚实配置,观众的视线就被吸引过来。用构图线条的汇聚,用层次丰富的影调(由深到浅),把观众的视线引导到要注意的地方。

暗示突发事件的即将发生,暗示人物命运的转换,暗示人物心灵中的无声语言……这些独特的照明手段是其他任何艺术元素难以比拟的。

二、塑造人物形态的美与丑

照明的神奇就在于它既能使人变美,脸蛋光滑,皮肤细嫩,眼睛有神,也可以把一个人变丑、变恶,甚至可以使人脸变形。

用漫反射软光、强硬的直射光、光比明暗反差的对比光,用取舍布光法,用角度高低的变化,用突出掩盖的技巧,均可达到以上所说的美与丑的效果。

用脚光能使反面人物脸部变形,眼神恐怖,充满诡异。用软漫反射高光能遮盖脸部皱纹,使人显得年轻漂亮。广告人物均采用此光照明。

三、营造电视画面空间艺术造型

任何物体都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影视画面是一个平面,只有两度空间(宽和高),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必须通过两度空间来表现三度空间,即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

要想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一是通过引向纵深的倾斜的光线线条,形成线条透视;二是运用光线从不同角度照射,使被摄对象的不同侧面呈现浓淡分明的阶调层次,突出其立体感。

物体的三度空间是长、宽、高。那么影视画面的三度空间是什么呢?是空间感、透视感(纵深感)、立体感。表达物体的表面结构及质感,是照明的最基本作用。在平面画面中表现三度空间,大体上有三种处理办法:

剪影法

此法完全侧重被摄对象的轮廓,完全排除被摄对象的色彩、影调、质感和表面造型。基本上,被摄主体无照明光线照射,但必须置于明亮的背景之前。

平光法

此法的重点是造成一种平面的、二度空间效果,以表面细部和色彩为主。用平面、低反差布光,加少量逆光,就可达到平光效果。要注意的是不能有阴影。

对比法

这是最常见的照明体现风格。运用此法的目的是突出体现一种立体感和深度感。其方法是周密控制影调层次、各平面的亮度、影调的区分和阴影的构成。

此法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感染人的力量。许多著名画家,如伦勃朗、卡拉伐吉奥、达利等,都用这种方法造成了杰出的三度空间的幻觉

四、刻画语言化的阴影效果

阴影是最有特色的照明功利作用,也是照明师在设计照明光线时最感兴趣的一种创作手段。因为阴影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感染观众的力量就在于安排得当的局部阴影。只有分析、研究局部阴影的潜在内涵,我们才能认识到它们的应用范围和利用价值。

结构阴影

结构阴影指用来揭示物体轮廓、表面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阴影,包括隐没的各个平面的结构。在画面上看不到景物实体,只见得到物体结构的影子。结构阴影在电视剧中的作用很大。

环境阴影

环境阴影指表达时间、气候和环境概念的阴影。在电视剧创作中,环境阴影极为重要。不同时间的照明光线投射到环境的阴影有不同的变化。影子的浓和淡、大和小、高和低,以及随着时间的变化,光线色温发生的变化等,都值得照明师去观察、去分析、去模仿。

气氛阴影

这种阴影可以采取象征形式。它可以起到揭示剧情的作用。如用杂乱的人影可造成紧张忙乱的气氛;用窗帘的阴影,可以起到隐蔽等待的作用,使观众紧张地等待着不速之客的闯入,等等。

抽象阴影

这种阴影是装饰性的明暗图案投影。例如照明光线(包括月光)直射在门窗上、在室内墙上或地面上产生的投影。在拍电视剧时,往往用人工光投射各种道具,如各种窗格、模板、柳枝、竹子等。这些投影不但能表达时间感,而且对画面造型有一定的帮助。有时投映几条柳枝的阴影还可以使画面更富有诗意。

抽象阴影不能滥用,要视剧情、画面造型需要设计投影,要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否则会适得其反。

在模仿投影时,灯光与被摄对象的距离越近,阴影变化就越大。因为它夸大了阴影的透视感,所以阴影随着被摄对象与背景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img3

五、真实环境再现与时间概念

评价建筑设计师设计的高楼大厦的理念优劣,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室内的采光。购房者选房最在意的也是采光。所谓真实环境,就是自然光线由门、窗直射、反射到室内的照明而形成的自然环境亮度。人眼的适应性非常强,对这个自然环境早已习以为常。但对摄像机来说,这个自然环境似乎很难满足摄录技术曝光的需求。这就需要照明人员用人工光加以补充,加强照度,来模拟自然光,使真实环境再现到电视画面里。

电视剧是写实艺术。任何艺术均来自真实的自然生活规律。所以在布光时既要追求自然真实,又要符合剧情内涵,还要体现出时间概念。明白了照明的作用和环境的影响,等待我们照明人员的就是,以高超的布光技巧与敏锐超人的观察眼力,来营造具有时间概念的电视画面。

六、形成构图关系与构图影响

当你带着问题用心去观察身边的环境时,你就会发现,每当光线或阴影图案投射在表面时,它们就直接影响到构图效果。同样,墙上的阴影、光条、光斑和投映的图案都能形成画面构图的形式。

光线能使物体相互之间产生联系,突出构图线条,协同多种景物,只要限制光线的照射范围和安排光线的分布图案,就可以形成构图关系。

如把三个被摄体安置在一个简单的背景前面,每一个被摄体后面打上一圈光。其效果就是三个孤立的物体。如果用一道大面积灯光把三个被摄体和背景全照亮,由于共同的光线照射,这三个物体在构图上立刻就连成一片。

七、影响距离大小和体积的判断

由于光线揭示出被摄对象的周围环境,必然会影响我们对距离大小和体积的判断。我们只需想一想,一个淡色调房间看上去比同样大小的深色墙壁的房间大得多,就可以了解到光线强度可以如何改变物理参数。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下,为什么在“照明师标志”一节我强调照明师必须要懂化装,因为化装就是明暗对比造型,明凸暗凹原理。那么照明的作用不正是要在电视画面中形成和谐的明暗对比关系吗?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影调、阶调、光比、反差、层次等术语不就体现了这个道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