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危险性预先分析

危险性预先分析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危险性预先分析,又称预先危险分析,是一种定性分析评价系统内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的方法。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后制定操作规程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措施等,做一概略分析。危险性预先分析对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操作方法、接触新的危险性物质、工具和设备时,进行分析也比较合适。

二、危险性预先分析

危险性预先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又称预先危险分析,是一种定性分析评价系统内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的方法。

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后制定操作规程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措施等,做一概略分析。其目的是辨识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这些危险发展成事故。

危险性预先分析对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操作方法、接触新的危险性物质、工具和设备时,进行分析也比较合适。这种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定性分析方法。

1.危险性的辨识

要对系统进行危险性分析,首先要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所有危险因素,也就是危险性辨识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危险因素,就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对一个系统进行危险因素辨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从能量转移概念出发,该理论的原始出发点是防止人身伤害事故。既然事故来自于能量的非正常转移,那么,在对一个系统进行危险因素辨识的时候,首先就要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各种类型的能源,以及它们存在的部位,正常或不正常转移的方式,从而确定各种危险因素;其二从人的操作失误考虑。一个系统运行的好坏和安全状况如何,除了机械设备本身的性能、工艺条件外,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可靠性。第三从外界危险因素考虑。系统安全不仅取决于系统内部人、机器、环境因素及其配合状况,有时还要受系统以外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外界发生事故对系统的影响,如火灾、爆炸;也有自然灾害对系统的影响,尽管外界危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危害却很大。因此,在辨识系统危险性时也应考虑这些因素,特别是处于设计阶段的系统。

2.危险性等级

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破坏性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四个等级,如表8-1所示:

3.分析步骤

进行危险性预分析,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调查了解。

表8-1 危险等级划分

img234

(2)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中发生的事故(或灾害)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或灾害)的可能类型。

(3)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识别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5)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

(6)制定事故(或灾害)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