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彩画的构图与比例

彩画的构图与比例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晋北传统建筑的平板枋在高度上远远超过了清代的官式建筑,但下五彩仍然出现了较多的七段式构图,由此显示出清代官式彩画的影响。宋、清彩画在构图比例的控制上区别很大。清式檩枋彩画的构图以构件的长度为依据,方心多占彩画长度的1/3。晋北与晋中传统彩画在方心比例上的同构关系,及其与明代彩画比例接近的特征,显然表明其构图方式更多地受到长度方面的影响,而非构件高度的作用。

5.1.3 彩画的构图与比例

在一绿细画、五彩画和金青画中,额枋(为取得统一,以下山西地方构件的称谓暂以清代大式建筑为准)大都采用由宋至清变化不大的顺三段式构图(见图5.1)。挑檐桁多与额枋呼应,仅一绿细画较多的采用图案居中的倒五段式。这种构图现存于明代铸造的显通寺铜殿正心桁中,可见类似一绿细画的构图方式至迟明代就已出现。

普拍方采用倒五段式构图的做法在元代的永乐宫三清殿已经出现。这种构图适用于窄长构件,且有利于檩枋之间的跳接,故而在晋中和晋北得到了普及。清代旋子彩画中平板枋“半旋花卡池子”和“半拉瓢卡池子”的构图出现了七段、九段乃至十一段的划分。虽然晋北传统建筑的平板枋在高度上远远超过了清代的官式建筑,但下五彩仍然出现了较多的七段式构图,由此显示出清代官式彩画的影响。上五彩平板枋图案部分的长度大大增加,有些干脆将池子取消,同样显示出清式跑龙纹、龙凤纹等做法的影响。

img293

图5.1 晋中与晋北彩画的构图与比例[作者绘制]

宋、清彩画在构图比例的控制上区别很大。宋代阑额彩画的构图以构件的高度为依据,如意头角叶的长度“加广之半”,即取构件高度的1.5倍。这种高度与长度2/3的比值虽与宋代的材份制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但角叶与方心之间的比例却没有相应的规定。明代北方与江南地区檩枋彩画的方心比例在1/3至1/2之间[24],具体的控制原则尚无定论。清式檩枋彩画的构图以构件的长度为依据,方心多占彩画长度的1/3。

在晋中与晋北地区,就构图相对一致的额枋而言,一绿细画和五彩画方心与彩画长度的比例皆在1/2左右,与明代更为接近。虽然金青画额枋和平板枋的相应比例分别为2/3和3/4,但二者事实上均接近1/2的比值。因为金青画与其他三种彩画最大的区别在于箍头与盒子的有无,所以可将后者的箍头、盒子去掉后再与前者作比。在上五彩最常见的构图中,檩头长度约占彩画长度的1/8。若不绘檩头,则方心与彩画长度的比例便会随方心长度的变化而转为2/3或3/4。晋北与晋中传统彩画在方心比例上的同构关系,及其与明代彩画比例接近的特征,显然表明其构图方式更多地受到长度方面的影响,而非构件高度的作用。同时,上五彩檩头图案的高长比一般在1/2至3/4之间,平均值约为3/5。通过檩头图案的整体控制,上五彩的构图便受到构件高、长两方面的影响。这一系列特征,尚留有宋、清之间过渡的痕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