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下五彩与一绿细画的构图方式

下五彩与一绿细画的构图方式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整旋花和破旋花对应的花棒槌分别称作“全花”和“半花”,与栀花对应的图案则称“角花”。一绿细画与下五彩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特征鲜明的“草片花”及其弧线轮廓。草片花增加了三路瓣乃至五路、七路瓣,头路瓣外宽大的轮廓暂称“花边”。下五彩施于外檐时,在构图上比上五彩更为灵活。一绿细画盖檩、普拍和抱檩替的构图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纹样仅取下半部分,相当于从纵向将完整的构图破为一半。

3.1.1 下五彩与一绿细画的构图方式

檩替部分的下五彩多以檩条、“花棒槌”、“莲瓣”(分西番莲瓣与莲花瓣)和池子四部分组成,基本相当于旋子彩画中的箍头、旋花、单路瓣和方心(见图3.1)。与整旋花和破旋花对应的花棒槌分别称作“全花”和“半花”,与栀花对应的图案则称“角花”。全花的外轮廓由折线六边形构成,轮廓线之内另有一个缩小的六边形与棒槌相交,俗称“备线”。花棒槌多由两层花瓣组成,旋眼俗称“花心”。本书为方便叙述,依清式称谓将外层与内层花瓣分别称作“头路瓣”和“二路瓣”。事实上,“花棒槌”的称谓主要是针对头路瓣而言的。

一绿细画与下五彩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特征鲜明的“草片花”及其弧线轮廓(见图3.2)。草片花增加了三路瓣乃至五路、七路瓣,头路瓣外宽大的轮廓暂称“花边”。至于池子线、池子底、池子心等内容,则沿用上五彩称谓。同旋子彩画类似,檩条之间往往会增加盒子。下五彩增加盒子的做法亦可见到,但在五台山各寺院中并不普及。

img115

图3.1 下五彩的构图与名称[作者绘制]

下五彩施于外檐时,在构图上比上五彩更为灵活。除顺三段式、倒三段式、顺五段式和倒五段式之外,还增加了池子居中、四份图案三份池子的顺七段式,以及图案居中、四份池子三份图案的倒七段式。总体而言,盖檩和下替多采用三段、五段或七段的顺构图方式,普拍则以三段、五段或七段的倒构图居多(见图3.3)。相邻开间和檩替之间的构图同样会进行跳接,无论倒顺跳接还是三、五、七段跳接,都极大丰富了彩画的造型。同时,画匠往往还会通过端部和池间图案的长短对比来增加构图的变化。

img116

图3.2 一绿细画的构图与名称[作者绘制]

img117

图3.3 下五彩构图的跳接[作者绘制]

img118

图3.4 一绿细画构图的跳接[作者绘制]

img119

图3.5 一绿细画构图的适应性变化[作者拍摄]

下五彩内檐顺构图多而倒构图少,画匠也会随着不同构件的尺度进行一些因地制宜的调整。

一绿细画外檐大多以顺构图的下替和倒构图的普拍进行对比,与下五彩的跳接方式如出一辙(见图3.4(a)~(c))。下替的池子有时还会分作数段,产生一种整中有破的变化(见图3.4(d))。盖檩虽有顺构图的做法,但倒构图更为多见,且常取五段式。一绿细画盖檩、普拍和抱檩替的构图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纹样仅取下半部分,相当于从纵向将完整的构图破为一半。这种情况也偶尔出现在下五彩的抱檩替中。一绿细画内檐大柁以顺三段式和顺五段式为主,多与顺三段式、顺五段式或倒五段式的二柁相结合。以曲线为主的特征增加了一绿细画的灵活性,因此木材的弯曲和变形都不会对构图造成过多影响(见图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