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空间分析的系统原理

城市空间分析的系统原理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如此,其中的系统论方法已经为城市空间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研究指出了一条路径,但传统系统研究比较局限于空间客体性研究,选择的空间对象体系过于复杂,并未抓住城市空间系统中最为核心的空间特征。但是,以往对街道网络结构的客体性研究往往忽视了空间的主体性,导致空间分析结论简单机械,难以表述空间主体的社会性,与城市空间功能发展取得本质上的联系。

2.1.1 城市空间分析的系统原理

在第1章的分析中,我们讨论过传统城市空间研究的局限性:无论是基于主体认识论的环境心理学研究、主体动力机制研究,还是基于客体认识论的空间深层发生机制研究、传统系统方法研究,都存在理论与方法上的局限性。其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研究难以从整体上就空间本体把握城市空间发展规律。尽管如此,其中的系统论方法已经为城市空间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研究指出了一条路径,但传统系统研究比较局限于空间客体性研究,选择的空间对象体系过于复杂,并未抓住城市空间系统中最为核心的空间特征。就城市空间系统整体而言,街道网络与结构是空间系统要素当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内容,也是人们易于观察与了解的空间要素。人们可以通过对街道网络与空间结构的抽象分析,揭示空间系统内在的规律。但是,以往对街道网络结构的客体性研究往往忽视了空间的主体性,导致空间分析结论简单机械,难以表述空间主体的社会性,与城市空间功能发展取得本质上的联系。针对这一不足,如果我们将城市街道网络空间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对象予以分析,则有利于得出具有社会功能意义上的分析结论,从而帮助我们找到城市空间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也许这些规律并不如城市社会经济方法等客体性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复杂和深刻,却能够从空间整体性和系统性上把握好城市发展规律,有利于空间分析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应用。因此,本书认为,城市空间发展从外部表现为城市格网形态与结构的变化,从内部体现为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蕴含社会性功能内涵的城市格网构形变动是空间发展的直接表现形式,可将城市网络构形变化分析作为城市空间发展规律研究的切入点。

鉴于此,本研究将一定历史阶段的城市空间作为开放的自循环系统,通过系统法则去寻求空间系统发展的整体性规律。这一研究基于两点立论基础:一是城市空间蕴含功能变化过程中的社会逻辑和构形逻辑两重特性,空间构形及其社会逻辑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本书研究的空间系统均为包含这一复合特性的空间,并非剥离了社会逻辑特性的纯粹物质空间表态。二是城市空间发展是分阶段的有机生长(线性非线性的结合)过程,在其生长过程中呈现一定的自组织特征[1],符合开放系统的循环发展特征。在这两点立论基础上,本书通过对空间格网构形的分析,探讨空间系统内在的运行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