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

时间:2022-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整个西区预计征地366.7公顷,含城市道路、通航河道、城市绿化带、实验农田、林地、鱼塘,实际可建设用地167.2公顷。根据学校总体发展战略,拟组建若干个国家实验室和研究院,并以此为核心将各学科组合起来,形成七个学科群。学校中远期总规模按5.8万人控制,其中本科生3万人,硕士研究生1.2万人,博士研究生0.8万人,留学生0.8万人。其中紫金港校区东区将容纳2.5万名本科生,其余安置在西区。

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的概念性规划设计是从12个参赛方案中选出的三个优秀方案。

整个西区预计征地366.7公顷(约5500亩),含城市道路、通航河道、城市绿化带、实验农田、林地、鱼塘,实际可建设用地167.2公顷(2508亩)。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战略,拟组建若干个国家实验室和研究院,并以此为核心将各学科组合起来,形成七个学科群。学校中远期总规模按5.8万人控制,其中本科生3万人,硕士研究生1.2万人,博士研究生0.8万人,留学生0.8万人。其中紫金港校区东区将容纳2.5万名本科生,其余安置在西区。

西区规划是一个巨构型的大学校园规划,也相当于一个“大学城"的规模。规划方案如何解决和处理好校园分区——尤其是学生生活区与教学、实验区的关系至关重要。各个方案在吸取东区学生区与教学区相距过远之不足的得失基础上,都特别注意改变了传统的、生硬的分区模式,力求使学生区尽量靠近相应的教学、实验设施,也注意了学生区与体育运动区的方便联系,使分区模式更具灵活性,更加符合校园生活的运行肌理。也就是说,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西区规划共有A、B、C个三方案。

方案[A]的分区特点采用组群复合式,各学科组群的教学用房、学生宿舍、食堂和体育设施等布置在同一个组团里,各学科群都相当于一个相对完整的“社区”,使学生与教学设施之间联系紧密,并产生很大的亲和力。

方案[B]的学生宿舍与教学楼以绿带相隔,并行发展。学生宿舍仍可与相应的院系对应布置,达到最佳的便捷效果。这一方案由于学生宿舍与教学楼群相对靠近,学生宿舍之间和教学楼之间也相互靠拢,所以它们在相互调节的灵活性方面更优越一些。

方案[C]的规划构思颇有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方案对用地现状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提出了“自然的大学”这一概念,体现出尊重自然、尊重生态的理念。维护基地原生状态的自然环境,疏理与整治河塘,提高水质和水环境特征;沿河依照水乡传统布置低层低密度的学生宿舍,这既是对基地传统的延续,又创造了很有特色的学生村落,优美而温馨。

2.将校园公共平台和学生宿舍以线性形态贯穿于各学科群之间,校区内共规划七个组团,每个组团都包括公共活动、研究、教学、住宿与小团队活动等五种功能。这种复合式的分区模式可以避免巨构型校园学生生活区与教学设施的疏离和交通拥挤,创造出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和便捷亲和的学习、交流场所。

3.在规划构思中又注意各学科组团相应地靠近内环,便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调节。教学科研设施采用网络式的格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生长性。在形态上这种规整的理性格式与学生生活环境浪漫温馨的水乡情调形成鲜明的对比,饶有兴味。但格网式布局应注意避免主要使用房间的东西晒问题。

4.水面河渠尺度合宜,穿插于校园各个角落,避免在中心区设过大水面。而且在学科群的中部——并位于全校的几何中心设置校级的公共平台,既可为西区又可为东区服务。

5.在生活区和教学区之间呈散落状态布置校园工作室和其他公建,为学生提供小团体生活的自由空间生活服务

总之,方案是在对乡土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深入调研,并对大学校园生活内涵有着深入理解与思考,是在此基础上而形成的富有创意的规划构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