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筑结构构造及计算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构造及计算课程标准

时间:2022-10-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和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必要的结构分析和计算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也是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监理员等岗位的一个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后,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框架教学计划中必要而核心的专业学习领域之一,有着重要的地位。

附件10 建筑结构构造及计算课程标准

1.学习领域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学习领域课程定位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和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必要的结构分析和计算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也是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监理员等岗位的一个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后,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框架教学计划中必要而核心的专业学习领域之一,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学习领域课程定位见表1。

表1 学习领域课程定位

img145

1.2 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思路

结构分析和计算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一种重要体现,涉及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的知识,是较难学习的一门专业知识,根据其特点,设计思路如下。

1.2.1 本课程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要求进行设计。学习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学时安排143学时(可调整)。

1.2.2 根据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监理员等岗位对必要的结构分析和计算的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同时适当考虑工程技术人员的发展要求,对课程的内容构成和教学安排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该课程,与专业调研成果相一致,选用以结构类型(临时施工结构的计算、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为载体来设计学习情境,且每一载体均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1.2.3 该学习领域强调结构的构造要求并融入规范要求。

1.2.4 根据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完成学习目标、内容、教学材料、使用工具、考核评价方式、学生能力准备、教师能力要求和教学方法建议的制定。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并让学生通过载体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1.2.5 在学习情境选择中,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构知识和技能:由易到难和施工的先后顺序,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规范相关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2.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学习领域课程描述(表2)包括学习领域课程名称、学年及学时、学习任务和课程目标等。

表2 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img146

3.学习情境划分及描述

3.1 学习情境划分(表3)

表3 学习情境划分

img147

3.2 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描述(表4)包括学习情境名称、学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准备和教学建议、工具与媒体、学生已有基础、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等。

表4 学习情境描述

img148

续表

img149

续表

img150

img151

续表

img152

续表

img153

4.学习领域课程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建议(略)

4.2 教学建议(略)

4.3 教学评价建议

4.3.1 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作测试、课后作业、任务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考核。

4.3.2 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4.3.3 强调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结合一个实际工程的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会审,结构计算的检验及创新设计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4 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任务考核。

各任务模块可参照表5进行评价。

表5 各任务模块的评价

img154

说明:

(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任务工单完成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建议平时的学习态度占10%、书面作业占15%、任务工单完成情况占15%、实作占30%、最后总结性评价占30%。

(2)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4.4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4.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录像、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4.4.2 注意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如“模拟设计方案讨论及优化”、“模拟结构设计”、“在线答疑”、“模块考核”、“任务工单质疑”等,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学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提高学生的施工员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4.4.3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观摩、实训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适时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4.4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校园网、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通过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5.附录

教参资料:

[1]张宗尧,于德顺,王德信.结构力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

[2]施楚贤,徐建,刘桂秋.砌体结构设计与计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李立新.砌体结构[M].2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叶见曙.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6]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混凝土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李汝庚,张季超.混凝土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8]刘文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熊丹安.混凝土结构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10]徐有邻,周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2]沈祖炎.钢结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3]陈绍蕃,顾强.钢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4]魏明钟.钢结构[M].3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6]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