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资源保护技术研究

水资源保护技术研究

时间:2022-10-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之后,针对滦河流域水资源污染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海委引滦局逐步加大了水资源保护技术研究力度,根据水利部、海委的要求完成了相关水资源保护项目的研究。2006年12月8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天津市主持召开了由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美国地质调查局共同完成的《海河流域重点水源地富营养化防治对策研究》成果鉴定会。

第五节 水资源保护技术研究

2000年之后,针对滦河流域水资源污染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海委引滦局逐步加大了水资源保护技术研究力度,根据水利部、海委的要求完成了相关水资源保护项目的研究。

一、潘家口、大黑汀水库重点水源地富营养化防治对策研究

2001年,水利部《关于海河流域重点水源地富营养化防治对策研究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水规计〔2001〕232号),海委《关于重点水源地富营养化防治对策研究实施方案的批复》(海计〔2001〕164号),批准开展潘家口、大黑汀水库重点水源地富营养化防治对策研究。

项目为中美合作项目,通过对点、面污染源的调查,入库排放物的研究,水土流失快速调查和成因分析,水库集水区非点源负荷估算,入库营养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氮同位素研究,富营养化成因和改善,生态环境恢复,计算机信息管理及计算分析模型等各种手段,查清水源地富营养化现状,掌握水库发生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发展规律,预测水库水生态发展趋势,提出水质污染与富营养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富营养化防治对策等。

项目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库上游及周边的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调查,水源地自然现状与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进行同位素分析,水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和土地利用方式研究,组织科研单位完成各类模型的研究,水源地生态环境恢复与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项目采用氮同位素测量方法进行营养元素来源分析,首次提出了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叶绿素与磷、透明度与磷、鱼产量与磷、磷与水深、溶解氧与水深等关系曲线,建立了潘家口水库水量、泥沙量、四种污染物(总氮、总磷、氨氮和生化需氧量)的分布式预测模拟模型。

2006年12月8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天津市主持召开了由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美国地质调查局共同完成的《海河流域重点水源地富营养化防治对策研究》成果鉴定会。会议认为:项目成果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整体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水库富营养化研究方面领先。

项目成果中的技术方法和相关理论已经在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市水文水资源勘测管理中心、海委引滦局等单位得到运用,解决了海河流域水源地监测与保护、富营养化防治等工作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二、柳河水质趋势分析

2008年5月—2009年10月,为了掌握滦河主要支流柳河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以及入库水质状况,海委引滦局开展了柳河水质趋势研究分析工作。

研究工作在柳河上选取了柳河源、铁路桥(兴隆县城下游)、营子区(营子区下游)、下台子(寿王坟铜矿下游)、大营子、柳河桥6个监测断面,对31种元素进行检测分析。

监测结果显示:柳河源为Ⅰ类水;铁路桥、营子区、下台子3个断面,由于生产生活污水和其他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等;下台子至大营子区间,没有厂矿企业和大的村镇,再加上水体自净能力和大量挖沙堆砌的沙石过滤,水质逐渐变好,大营子和柳河桥断面的水质能达到Ⅱ类或Ⅲ类水标准。

柳河水质趋势分析为潘家口水库入库支流水污染治理提供了参考。

三、网箱养鱼调查

水库网箱养殖是一项适合大水面养殖的渔业方式,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水库资源。但是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无限制扩大,网箱养殖对水库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日渐显现。

为了掌握潘家口、大黑汀两水库库区养殖网箱数量及分布情况,分析网箱养鱼对库区水体的影响程度,2010年5月—6月,海委引滦局对潘家口、大黑汀两水库网箱养鱼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黑汀水库库区网箱数量为15324箱,其中投饵3838箱;潘家口水库库区网箱数量为29982箱,其中投饵3180箱。在调查过程中,发现3处网箱密集区,分别是潘家口库区喜峰口至回民村、潘家口至西城峪,大黑汀库区张家庄沟内。

四、污染物衰减系数测定

污染物衰减系数反映了污染物在水体作用下降解速度的快慢,是研究河流水质污染变化、计算水环境容量以及纳污能力的重要参数。

2005年9月和2006年4月,海委引滦局参照《综合衰减系数分析研究技术大纲》要求,通过对乌龙矶测流断面至柳河口测流断面河段监测,按照水团追踪法,对河流水体中的COD、氨氮进行了实地试验,并分别计算确定了COD、氨氮的综合衰减系数K值的取值范围。

滦河污染物衰减系数的测定,为进一步研究滦河水体的自净规律及制定区域排污总量控制计划、总量负荷指标的科学分配和控制计划执行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北方水库蓝藻暴发阈值研究

2008年9月,水利部批准开展水利公益性行业研究专项经费项目《北方水库蓝藻暴发阈值研究》(项目编号:20081135),重点在潘家口水库和于桥水库开展研究。

项目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分析评价重点水库的富营养状况,探索北方地区特别是海河流域大型水库蓝藻暴发关键控制指标的阈值,研究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蓝藻暴发应急处置关键技术和措施,逐步建立一套蓝藻水华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防治体系,为流域水源地保护和供水安全提供科技支撑。研究中,综合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现场中型围隔实验和水库水体对照监测三个尺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营养盐和环境因子与藻类暴发的相关关系,探讨蓝藻暴发机理。

2009年、2010年,进行了相关实验和研究工作。在两年的研究周期内,先后开展了两轮次室内实验和两年度四轮次的野外现场围隔实验,开展了多项藻类预防和处置实验,取得了大量理化和藻类数据,提出了蓝藻暴发阈值,构建了藻类生长动态模型,完成了《北方水库蓝藻暴发阈值研究报告》,并通过水利部验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