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设计中的“编码”与“解码”
工业设计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由人的大脑完成的神奇活动,创造出原本不存在的新生事物。创造的过程可以是完全创新的,也可以是继承性的改良。从设计活动本身的角度来说,工业设计可以理解为由“解码”到“编码”再到“解码”的过程。第一个“解码”由设计师来完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编码”,将新信息凝结在所完成的设计作品中,由产品受众来进行第二次的“解码”。
自然界当中的任何一个物种,能存在就说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来适应自然界的需要。每种生物都有一种特殊的造型和基于这个造型的特殊功能,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其理解为“自发性形态与功能编码”。比如树为什么形成现有的冠状形态呢?为什么要有叶子呢?因为这种形态可以吸收更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自发性形态与功能编码”。
之所以称为“编码”是因为我们的概括:在工业设计活动中,我们需要对“自发性形态与功能”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来获得设计中所需要的信息。“自发性形态与功能”就成为传递出新设计所需要的信息的源头和素材,所以我们称之为“编码”。例如当我们进行太阳能路灯设计的时候,其形态与功能的设定,我们可以从“树”这一“自发性形态与功能”中得到“编码”所传递出的信息:借鉴树的形态与叶子可以进行吸收阳光的功能来设计路灯的形态与功能,完成形态的模拟和功能的模拟。所谓“编码信息”就是从树的形态及其与阳光的关系得到启发,产生了最终的设计。按照这种思路继续研究“自发性形态与功能编码”:树为什么长树皮呢?为什么有树干呢?树是怎样吸收水分的呢?这些原始的“编码”都将启发设计师的构思,设计师接受这些“编码”并进行理解的过程,就是设计师对“自发性形态与功能编码”进行“解码”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自发性形态与功能”在概念上并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自然生物,同样也涵盖了人在生存、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创造出的形态与功能,甚至也包含了人的行为方式。所有在新的设计产生前就已经存在的、可以用来提供给设计师进行“解码”的内容,我们都将其归纳为“自发性形态与功能”。
设计师完成“解码”活动,将获得的信息结合自我创造后,进行新的“编码”,重新来编辑这些因素,完成新的设计,就是工业设计中最重要的创造活动了。而在工业设计活动中, “编码”的过程所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就是产品的“形态与功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围绕产品展开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自发性形态与功能编码”经过设计师的重新“编码”设计后,产生了一种新的构成方式:新产品。通过相关环节,新产品要被提交给消费者,也就是受众。受众如何来理解该产品肯定存在差异,因为每个个体的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均存在着差异。我们评价产品最终的设计成败时,关键是看能否最大程度满足设计预期的受众需求。要做到这点,设计师“编码”活动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受众接触到新产品后的第二次“解码”行为:受众能否准确地通过设计师塑造的新产品“形态与功能”,准确地理解设计师凝结在其中的“编码信息”,并将这些“编码信息”最合理地使用。同时,产品作为社会生活中行为方式的道具,新创造的产品自然也就成了新的“自发性形态与功能”,为未来的设计提供信息“编码”。
“编码解码”理论是对工业设计的实践性概括,也可以说是工业设计思维模式的基本形式,通常说的“设计来源于生活”与该理论是一致的。作为设计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各种“编码”,进行“解码”再通过设计重新进行“编码”,将创造传递给受众。
学生作品 草图
中央美术学院
07级工业设计专业
黄绍惠
模型
中央美术学院
07级工业设计专业
黄绍惠
学生作品 草图
模型
中央美术学院
07级工业设计专业
周越
中央美术学院
07级工业设计专业
周越
学生作品 草图
模型
中央美术学院
07级工业设计专业
霍奕瑾
盘子与碗的造型天然地具备盛放功能,但由于规则限制,功能的主要倾向随形态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盛放功能退居次席。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传统时计——沙漏,因此,将两个单独并置的单元体按要求结合在一起是改变形态的中心目的,上下关系统一在一条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上,使平面图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对碗的切割主要依据内置灯泡的位置和口径,对盘的切割则主要为取其部件用于组合单元形。
产生的新产品具备简单而非精确的计时功能,存放于碗中的蜡块在灯泡的热量下慢慢融化并沿灯泡向下滴出。蜡滴冷却凝固在盘面上,因此可根据盘中蜡块面积的大小而判断大致的时间。由于托盘是圆形的,因此在水平的桌面上放置,滴落在盘中的蜡块也会大致呈现出同心圆。在灯光的照耀下,时间的概念显得十分直观。
此方案功能与形态的联系不言而喻。碗的盛放功能被继续沿用,在底部打孔并去除圆底为的是让灯泡从碗底伸出,使碗与底座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易于平稳放置;对盘子形态的改造则主要为了连接功能。盘子的直径被缩小了30mm,切出一环形角料,在角料上截取弦长为172mm的两段弧,将弧固定在盘底的边缘,形成拱形,可以有力地支撑起上面较重的组件;灯泡是附加的组件,由于滴蜡的需要,灯泡的形态选用流线悬针形,便于导流蜡液,其细长的形态也可对碗内的蜡块有效地均匀加热,再使其缓速滴出。
中央美术学院
07级工业设计专业
霍奕瑾
材料特性:
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对材料特性的把握不足。一是耐热的硬塑料,一是非晶体的蜡烛。普通蜡的自然熔化点大约在40℃—50℃,因此优化方案的过程中屡屡放弃了很多蜡液流程过长的方案。在实现蜡烛状态转变的过程中也由燃烧方案转为了灯泡发热熔化,避免了蜡烛燃烧带来的水与二氧化碳的损耗,但最终呈现的结果依然还有进一步推敲的余地,蜡液的不确定性和工业产品的几何形态之间的矛盾没有被完全解决。
在对硬塑料进行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大范围的切割方式,以避免微小部件随时可能遭到的断裂情况,在需要日后进行操作的部分则选用更加柔韧的ABS板替代,增加其耐用性。
中央美术学院
07级工业设计专业
施倩
设计说明:
前期的设计有些偏离了课题要求,把盘子和碗作为单独的形态来进行设计,而且缺乏一定的功能性,偏向了观赏性。
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后面的设计开始向功能性转变,把两者相结合。考虑到了一些局部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但仍不完整,还欠缺系统的方案。
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定稿“八卦型门把手”,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图案——八卦,适用范围定于家具推拉门的把手位置,使用者没有多大的限制。把把手设计成高低错开的位置,既是防止开门时双手间的摩擦、触碰,同时使用者的高矮不同,可以自己选择高度开合。
另外,此门把手方便拆装,便于携带,安装也很方便,储藏容易,很适合于经常搬家的人使用。
中央美术学院
07级工业设计专业
张鸿雁
中央美术学院
07级工业设计专业
郝振瀚
学生作品 草图
中央美术学院
07级工业设计专业
葛笛
模型
可调节书桌
中央美术学院
08级工业设计专业
李岩
通常在寝室里总喜欢舒服地赖在床上上网看书,而且很多同学都有睡前在床上看书写字的习惯。虽然市场上很早就出现了在床上放置的用于看书写字的小桌等,我在高中使用了三年之后,不得不承认在床上放小桌很占地,在使用完了也经常懒得收起来,但是这样一来睡觉又感觉有东西挤着很不舒服。基于桌子的原有形态及材料的性质和弊端,尽量多地利用各部分的原有形态,考虑到作为一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以上一系列问题,我设计制作了一个安装在寝室床护栏上的升降桌。
学生作品 草图
利用来自四个方向上的力把它固定在床护栏上。由于考虑到每个人床栏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同,所以用于卡在护栏上的四个木块是彼此分开的,以便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自己来调节。
由于每个人上身长度差距较大,坐卧习惯不同,用于支撑整个产品的两个长木条上钻了许多孔,以便调节桌面的高低。
产品本身用了一些连接件,以保证其稳固及安全。
桌面底部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木块,增加桌面与支撑整个产品的两个长木条接触面积。支撑桌面,避免当螺丝未拧紧时造成桌面下滑。
桌面上安装有护栏,以防桌上物品意外掉到床下。左右开了两个槽,主要功能有两个:1.桌面较滑,防止笔从桌上滚下,造成不便。平时用于放笔,比笔筒更为方便且不占地。2.桌面上的灰尘及橡皮屑等细小垃圾在收拾桌子时可直接收拾到槽里,避免掉在床上给使用者造成困扰。
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将桌面调到最高且与床形成一定角度,还可以直接卸掉,根据个人需要调节。
中央美术学院
08级工业设计专业
李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