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主要作用是辅助规划师自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全部过程和辅助决策。信息技术在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层次上同城市规划的整合,重点体现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结合。城市规划与信息技术在微观层次上的整合,就是利用GIS、AutoCAD、OA等技术,实现详细规划的辅助设计与规划管理办公自动化。

1.3.2 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以复杂的城市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空间表达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因而需要引入更为宽广和更为深入的系统分析观点。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主要作用是辅助规划师自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全部过程和辅助决策。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优化分析模型

城市规划的优化分析涉及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许多因素,确定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最优用地方案或最优发展目标,要求系统具有多因素、多模型综合分析能力。这类分析可用于城市功能区的划分、选址、规划方案的评价、土地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

2.比较分析模型

主要目的是反映城市的空间发展与变化特征,即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城市土地利用栅格层,经比较分析后不但要反映变化数量,而且要反映变化的空间位置和分布。规划者与管理者可从数量和空间位置两方面了解城市发展的趋势。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可按空间分析相同时的数据同步分析,从而全面反映城市发展水平。

3.聚类与统计模型

聚类分析主要进行栅格数据的再分类和多层栅格叠置结果的再分析等操作。统计模型包括单因素不同状况的统计、多因素交叉统计、频率统计等简单运算和统计学涉及的多种统计与检验模型。

4.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根据城市发展趋势估算若干年后的人口、用地、经济发展规模。就人口预测而言,采用了自然增长、劳动平衡等常规数字模型等。经济预测方面选择了多元回归、计算经济学、指数平滑、线性规划、投入产出中的部门联系平衡等预测模型。用地规模预测主要根据人口预测和经济预测的结果,适当考虑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环境要求预测用地数量。

信息技术在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层次上同城市规划的整合,重点体现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结合。目前开展的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除了利用航空遥感技术之外,还利用卫星遥感资料进行城市环境综合评价、土地利用监测等;利用AutoCAD技术辅助绘图;利用GIS技术进行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门槛分析、专题图制作,并建立总体规划数据库;结合办公自动化技术,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辅助管理,并向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发展。城市规划与信息技术在微观层次上的整合,就是利用GIS、AutoCAD、OA等技术,实现详细规划的辅助设计与规划管理办公自动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