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控技术的发展简史

数控技术的发展简史

时间:2022-10-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点位控制的数控系统比轮廓控制的数控系统要简单得多,在该阶段,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得到大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小型计算机应用于数控机床中,由此组成的数控系统称为计算机数控,数控系统进入第四代。20世纪70年代初,微处理器出现,美、日、德等国都迅速推出了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控系统,这样组成的数控系统,称为第五代数控系统。1974年,微处理器直接用于数控系统,促进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数控技术的发展。

1.4.1 数控技术的发展简史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由此掀开了信息自动化的新篇章。1948年美国北密支安的一个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帕森斯公司(Parsons Co.)在制造飞机的框架及直刀飞机的转动机翼时,提出了采用电子计算机对加工轨迹进行控制和数据处理的设想,后来得到美国空军的支持,并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于1952年研制出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帕森斯的设想,本身就考虑到刀具直径对加工路径的影响,使得加工精度达到±0.0015in(这在当时,水平是相当高的),因而帕森斯获得了专利。1954年底,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 Co.)在帕森斯专利的基础上生产出了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这时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专用电子计算机)采用的是电子管,其体积庞大,功耗高,仅在一些军事部门中承担普通机床难于加工的形状复杂零件,这是第一代数控系统。

1959年电子计算机应用晶体管组件和印刷电路板,从而使机床数控系统跨入了第二代。而且1959年克耐社列克公司(keaney&Trecker Co.简称K&T公司)在数控机床上设置刀库,并在刀库中装有丝锥、钻头、铰刀等刀具,根据穿孔带的指令自动选择刀具,并通过机械手将刀具装在主轴上,以缩短刀具的装卸时间和减少零件的定位装卡时间。人们把这种带自动交换刀具的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Machining Center简称MC)。加工中心的出现,把数控机床的应用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它一般都集铣、钻、镗于—身。为以后立式、卧式加工中心、车削中心、磨削中心、五面体加工中心、板材加工中心等的发展打下基础。今天,加工中心已成为市场上非常畅销的一个数控机床品种。目前,美、日、德等工业发达国家加工中心产量几乎占数控机床产量的25%以上。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集成电路,数控系统发展到第三代。以上三代,都属于硬逻辑数控系统(称为NC)。由于点位控制的数控系统比轮廓控制的数控系统要简单得多,在该阶段,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得到大发展。有资料统计显示:到1966年,在实际使用的6 000台数控机床中,85%是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1967年英国Mollin Co.将7台机床用IBMl360/140计算机集中控制,组成Mollin24系统。这就是最初的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柔性制造系统,能执行生产调度程序和数控程序,具有工件储存、传送和检验自动化的功能。能加工小于300 mm×300 mm的工件,适合几件到100件的小规模生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小型计算机应用于数控机床中,由此组成的数控系统称为计算机数控(CNC),数控系统进入第四代。

20世纪70年代初,微处理器出现,美、日、德等国都迅速推出了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控系统,这样组成的数控系统,称为第五代数控系统(MNC通称为CNC)。自此,开始了数控机床大发展的时代。

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数控机床,这是第一台计算机控制的数控机床(CNC)。

1974年,微处理器直接用于数控系统,促进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数控技术的发展。80年代初,国际上出现了以加工中心为主体,再配上工件自动装卸和监控检测装置的FMC(F1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柔性制造单元)。FMC和FMS被认为是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必经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